考考你:鍚、荼、壸?刘振墉从前有人让我认三个字:鍚、荼、壸,我当然不假思索地读成锡茶壶,被别人笑了一阵。到现有还是没有多大的长进,天天都碰到不会读不会写的字,写错别字更是经常的事,惭愧呀惭愧。许多许多年前,就听人说过,朝鲜的小孩,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没有不认识的字”了,所以朝鲜人没有文盲,对此我一直将信将疑。前些年到美国探亲,看[
阅读全文]
烟文化刘振墉[6797] (2009-05-14)写下这三个字完全是东施效颦。在报纸上常见到酒文化、沐浴文化、美女文化等等,所以我现在写出“烟文化”这个新词,也就不担心错到那里去。 我唯一的舅舅,是个弱智、残疾人。驼着背,身高不到一米六,一天到晚捂着胸口,口中像唱山歌似的呻吟:“我难过呀!我心里疼得难过呀!”再大把大把的吞小苏打,就这样在家人的照顾下[
阅读全文]
品尝枫糖浆 刘振墉虽然现在还是春寒料峭的三月,枫树此时含糖分却最高,正是农人们采集的季节,所以周末我们随女儿去农场参观“枫树节”并品尝新鲜的枫糖浆。在乡村小道上左转右转,上坡下坡,车子开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这家农场。见不到任何庄稼地,只有七八幢建筑物,围着一大片场院,占地约有五六亩,后面是绵延起伏的山丘和森林,左右邻[
阅读全文]
陳鐸在天安門广场的採訪刘振墉(北美世界日报2009-4-8《上下古今》)一九八九年上半年,我還在江北的一個小城市裡靠「舌耕」稚?5搅宋逶碌住⒘?鲁酰?S著北京學生邉拥陌l展,本地的學生和教師,儘管人在教室,心都已飛到天安門去了。我每次課後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視機看新聞。有一天,電視裡,先是報導有人用雞蛋砸在毛主席像上,這是嚴重的「政治事件[
阅读全文]
揚州石塔寺刘振墉
在「上下古今」版上,看到了楊靜先生所寫的《飯後鐘與碧紗弧芬晃模瑑戎刑岬焦适掳l生地揚州的木蘭院,筆者願做一些補充介紹。揚州老城中心有一條東西向的大街,沿街有多處文物古蹟,當地人說是:「唐宋元明清,從古看到今。」中間有一座標誌性建築物,叫文昌閣,再往西走兩三百米,穿過一個十字路口,迎面看到一棵古老的白果樹,再前行約[
阅读全文]
他俩生了七个子女刘振墉我在新加坡《联合早报》网上,曾发过一篇读者来信,标题是“中国早已人满为患”。我提出疑问,中国何止十三亿人,说不定是十四亿,甚至十五亿。现在我更加坚信,问得有道理。大年初七,应朋友之邀餐叙,饭桌上有位小学老师,在城郊的一所小学任教。据他说,有位家长,生了七个小孩,六女一男,最小的是男孩。大女儿已二十岁,早已打工[
阅读全文]

明智的胡老弟刘振墉不久前在安徽旅游,到了绩溪县的龙川。这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是个古村落。东西向的一条小溪,溪水还比较干净,有人在河上洗菜、淘米、汰衣服。民居沿小溪两岸面水而建,多数是平房,有的是两层楼,还有一段是骑楼(廊桥?)。当然少不了牌坊,这是皖南特色。这里虽然不及江南小镇的繁荣、秀丽,却显得特别的古朴安静,为我所喜爱
居民[
阅读全文]
从丹东到三八线
2008-12-23zhenyongliu@yahoo.com.cn
一、没有看到新义州
五三年的初夏,我们五六个机关兵,挤在一辆美式军用吉普上,天黑后过鸭绿江。天气阴沉、湿闷,还下着几滴小雨。江对面一片漆黑,丹东(安东)这边也只看到稀稀落落的几点星火。车轮缓慢地驶过大桥时,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但心里总仍觉得茫然而沉重,真有“风潇萧兮易水寒”的感觉。
在[
阅读全文]
朝鲜战争感言(2008-10-05)半个多世纪前的抗美援朝战争,参与的人不是几千、几万,而是几百万人。当他们壮怀激烈地跨过鸭绿江时,是绝对的纯洁、忠诚与无私。其中几十万人献出了生命,更多的人贡献了青春。普通的人们,对战争的记忆会渐渐地淡出,而幸存者和牺牲者的亲属们内心的伤痛,却要长久而沉重得多。 现代战争要比普通人想象的更加残酷、更加惨烈,[
阅读全文]
中国早已人满为患[4812] (2008-08-28)每次从美国回去,初到上海,总感到一阵强烈的震撼:中国的人真多呀!到了中等城市和小城市,还是觉得到处都是人,公交车里、超市里、公园里,医院里,到处是人挤人,人碰人。 人多是因为生得多。多子女特别是多养儿子,是咱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我在家乡时,每逢春节,喜欢一家家走过去,欣赏人家的春联。记得有一家的上联是[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