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年的观察感悟

饱经战患动乱,提笔写下生活感受。。。UH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做了醫生的小學同學

(2025-05-13 04:10:34) 下一个

做了醫生的小學同學        劉振墉

   

 

    每當在新聞裏,看到有中醫院士在指導防疫,講解新冠病毒時,我就會聯想到小學畢業班裏的汪同學。

我小學畢業時有個姓汪的同學,在全班九個人中,他的學習成績較差,性格有些浮躁,是個尖屁股坐不住的人。但他的語言能力不錯,人也比較活絡,待人熱情友好。我與他相處融洽,曾到他家去過幾次,他有媽媽和姐姐,三個人的溫飽好像沒有問題,住的是瓦房,但很是破舊。是個普通農家。

    畢業後各奔東西。四九年初我從如皋回來,曾經到他家看望。他告訴我,這期間去學了洋醫,先生是如皋鄉下的,帶了三個學生。先生出診時,學生輪流背著藥箱跟去,學習為病人打肌肉針,以及給瘡口清洗、上藥等,還有就是種牛痘。有時要幫先生做家務、幹農活,每個月伙食費還得帶幾斗糧去。學到第九個月時,家裏實在拿不出多餘的糧食了,同時感覺,也沒有什麼可學的,於是就不去了。

      十幾年後,聽說他在某個公社衛生院做醫生,真的讓我大吃一驚。他沒有進過中學,初中裏的課程,物理、化學、生理衛生、動物學、植物學等都沒有接觸過。細菌、真菌、病毒,他能分得清楚麼?酸、堿、鹽的區別,他能明白麼?常用的元素符號和分子式能認識麼?我知道,他從事這份工作,也是出於謀生的無奈之舉,但我還真為汪同學和他的病人捏一把汗。可是,以後傳來的消息卻全是正面的,醫生這行當他不但做得好好的,還成了名醫。據說 是治好了幾個骨髓炎病人,有記者給他寫了報導,就有外省外地病人來求醫,公社衛生院著實紅火了一陣子,於是被提拔做了院長。後來聽說汪同學進城了,當上了縣城中心衛生院的院長,這是好事,他不必再給病人做診斷、開處方,也不用自己動手開刀,病人就不至於有風險了。

   大約在一九零年前後,我到汪同學家裏去拜訪。他住的是一幢集資共建的三層樓房,正面看上去,每戶人家寬度不大,但前後進度深,三層加起來有一百大幾十個平方,傢倶布置都还不错。他說,在衛生院半退休了,自己另外開了一家公司。他還說實話:現在是賺錢比較容易的時候

    汪同學已經去世十幾年了,還有醫生寫文章紀念他,表明他的院長這份差事還做得不差。的確,按他的性格和能力,做個小院長是適合的,做醫生就勉為其難了。好在他僅僅活動是在鄉村小舞臺上,沒有以專家學者的身份去指東指西,也就不會大面積貽害社會。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