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兄,我对某些事物的观点是在实际生活中慢慢形成的。 1994年我参与了一次为“希望工程”募款的工作。事情做得很成功,通过放映电影《凤凰琴》和举办展览,募集了一笔捐款,经过在中国银行开的专款账号汇入了青基会。对一些捐款较多的人做的工作较多。按照原来的规定,捐款者将获知自己的捐款落实在哪一个(或者几个)孩子的身上。捐款者将得到一张“[
阅读全文]
从前,对即使是身边发生的不幸、不公正事件,我们没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对发生在远方的不幸、不公正事件,我们没有知道的权利。愤怒也好、激动也好,都得放在心里。所以我珍惜今天中国的进步。
山西发生的故事使我们震惊、愤怒,引起我们深思。对这个事件的前因后果,大家都发表了意见,进行了争论。整个过程,表达的是海外各种中国人的心意。
阅读全文]
(转载自6/15/2007台湾《中国时报》)
博客为博客带来无限的商机,但前提是浏览人次必须要够多,该如何增加自己博客的人气,是每位博客必须要思考与面对的课题,资深网路创投趋势作家Mr.6认为,确定博客的特色以及定期更新内容,是吸引人气最重要的窍门。
很多人在浏览知名博客时,常可发现该博客的流量数字竟然高达成千上万,让人吃惊不已,[
阅读全文]
(转载自6/15/2007台湾《中国时报》)
清秀的脸庞、白皙的皮肤,留着一头长发,她是住在台东一处美丽社区的单纯家庭主妇,住在和平悠闲的台东,每天过着安宁的日子;然而,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这个身分对于时常上网逛博客的网友而言,一定不陌生,她,就是知名的博客-艾玛。
艾玛原本是一名补习班教师,对网路设计有研究的她,闲暇之余也会[
阅读全文]
全职博客的兴起
(转载自6/15/2007台湾《中国时报》)
自从去年十二月Google推出GoogleAdsense中文版之后,博客已经从单纯的心情记事平台正式进入战国时代,该如何运用博客获利,是许多博客(blogger)热烈关心讨论的话题,很多人都在寄望博客为个人带来商机,使得“全职博客”风潮日盛,逐渐成为一种新兴行业。
经常浏览博客的网友们对于“艾玛”这个[
阅读全文]
泪往下滴,血朝上涌——胡发云《如焉》序
章诒和
我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一边从事戏曲研究,一方面为文学而准备。写的第一篇文章是“忆罗隆基”。写毕,急急忙忙又恭恭敬敬地拿给丈夫(马克郁)审阅。他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专攻戏曲小说。就文学言,他是内行,我是外行。审阅前,我塞给他一支中华牌铅笔,并在耳边细语,道:“你看到有[
阅读全文]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邵燕祥《别了,毛泽东》(牛津版)序
作者:章诒和
我决定为邵燕祥新作《别了,毛泽东》写序。
多少天,多少次,电脑打开又关闭,久久不能落笔,人发呆,心发怵……像个劣等画家面对无比辽阔的天空一样束手无策。邵燕祥和他的诗文,就是那无比辽阔的天空——高邈,温润,清澈。两眼看得到,伸手够不着。
[
阅读全文]
最近看一本名声在外的书ComradeChiangChing,译名《红都女皇》。
1972年8月江青邀请美国的研究中国问题学者RoxaneWitke为她写传记,两人在北京、广州两地有长时间交谈,双方都有记录。作者回到美国以后做了几年研究,除了来自中国方面要求停止出版的压力以外,也遭遇到一些流言的困扰,这本书一直到1977年才出版。据这本书的译者序,中文版迟迟没有出现可能也是[
阅读全文]
半岛是平的
台湾《中国时报》2007.06.11
前言:最近这些年,台湾新出现了北欧热。像冰一样清澈的透明价值,线条干净的设计美学,一年有六个星期长假,却仍是全世界所得最高的国家,对于陷入苦力经济模式的台湾,远在天涯的北欧宛若梦中的乌托邦。
去年底大选,瑞典变天,世人惊觉乌托邦正在转变。为了更进一步了解转变中的北欧,中国时报特别派遣[
阅读全文]
70年代中期看过一本苏联小说《你到底要什么》。那时候毛泽东尚在世,文革风潮已经沉寂。我忽然发现,图书馆内部的新书越来越多。这些书的特点是,几乎全部是新翻译的外国著作,除了小说以外,还有大量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非小说,如《六次危机》(尼克松回忆录局部)、《第三帝国的兴亡》等。
《你到底要什么》写苏联高干家庭的子女们在社会变迁中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