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08)
2008 (71)
最近看一本名声在外的书Comrade Chiang Ching,译名《红都女皇》。
1972年8月江青邀请美国的研究中国问题学者Roxane Witke为她写传记,两人在北京、广州两地有长时间交谈,双方都有记录。作者回到美国以后做了几年研究,除了来自中国方面要求停止出版的压力以外,也遭遇到一些流言的困扰,这本书一直到1977年才出版。据这本书的译者序,中文版迟迟没有出现可能也是当时国内施压的结果。
中文版的《红都女皇》一直到2006年才由名不见经传的香港星克尔出版有限公司推出。集体翻译,署名范思(反思)。
这本书名声很大,但不少以讹传讹。比如叶永烈写的《江青传》说:“当毛泽东得知《江青同志》在西方出版后,曾颇为震怒。”就是捏造的。1977年此书出版时老毛归天,江青入狱,震怒从何说起。
实际上,整书内容干燥淡薄,除了作者和江青见面的缘起和经过有点新鲜以外,没有一般中国人不知道的内容。由于是江青自述,所以她绝口不提自己的私人情感故事,信口扯的革命历史都像是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式的简单故事。当时正是文革黑潮汹涌时期,许多老革命被打倒批斗,江青尽力要对这个外国学者有个解释,其信口雌黄、牵强附会可想而知。
从中国30年代国内革命到70年代文革,中国社会经历巨变极深极广。江青地位崇高、胸襟有限、知识浅薄、偏见强烈,所作非常不客观的叙述,内容惨不忍睹。
作者是研究历史的学者、中国问题专家。文章中可以看出她驾驭重大题材力不能逮。加上作者对江青从头至尾抱一种掩盖不住的厌恶,行文不时就有对江青的讥讽或者大批判式的旁白。
另一个重大缺失是翻译的中英文水平都相当有限,重要的错字很多而无力校勘。比如说江青的女儿取名李讷,源于古语“君子应讷于言而敏于行”(P166)。这一段文字中,“纳”、“讷”反复混同出现。“以己昏昏,使人昭昭”,不知所云。
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产生的这本书,像一个怪胎。客气一点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