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听流水想看山

欲脱功利牵绊,渐入淡定境界,想听流水想看山。
博文
(2006-09-29 06:59:29)
在萝卜干儿不再是城市大多数家庭的主菜的日子里,我读了苏童的短篇小说《另一种女人生活》。我惊叹苏童的观察和想象,他出色地描绘了苏州香椿树街上简氏酱园内外的一切,包括月经带抽人嘴巴的荒诞,天花板渗下血水的诡秘,提刀砍杀奸妇奸夫的恐怖。不知为何,或许是潜意识作怪,我可惜苏童竟没有探究酱菜本身。比如,用筷子拨开酱菜盆中的萝卜干儿,赫然发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6-09-29 06:58:56)
南通人习惯把酱菜叫做咸小菜,可在我儿时的记忆中,酱菜一直是主菜。西大街的晚饭桌上,十户中总有七八户摆着从西福源酱园店买来的酱菜。家境好些的,晚上炒个蔬菜,再派小儿女上西福源买一方红乳腐或几根黄瓜卵。家境差的,每个孩子两大碗糁子粥(磨碎的麦粒,撒到煮得极稀的米粥中再滚一开,即成抵饥的稠粥,南通话念“糁”为“Hang”),靠几片萝卜干儿伴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09-29 06:58:22)
六十年代,站在南通西门的起凤桥上向东看,但见连片屋宇之间,耸立着两株逾数百年的白果树,一在河南的西街小学内,一在河北的跃龙桥小学内。两树一样的高大,一样的葱茏,遥遥相对,形同夫妻。每天傍晚,漫天晚霞的时候,千万只鸟雀从野外觅食归来,开始闹林了,叽叽喳喳,热闹非常。自家闹了还不够,要串门。于是,南边树上的鸟儿往北飞,北边树上的鸟儿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09-29 06:56:23)

字书给大人看,人儿书给小孩儿看。南通话里为强调这一点,还常在“人儿书”前加个“小”字。一分钱看两本,这是西大街上高家人儿书店定下的价格,从我记事起,到文化大革命,从来没有改变过。高家人儿书店真是高,门口有三级大台阶,再加一个高门槛。天气晴暖时,所有门板都卸下来,我们从街上一眼就能看到店堂内的三排矮板凳,还有靠墙的一整排小人儿书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09-29 06:48:54)

都说上海人看不起江北佬。南通为江北第一大埠,自然是江北佬的中坚部分。被人瞧不起又瞧不起人的南通人,一方面仰望长江对面的大上海,一方面俯视自认为更低层次的族群,如说侉子话的,下河船上的,乡下来的。因此,乡下来的丁桂英,自入西大街上单家门里做媳妇的第一天起,就注定将生活在鄙视的目光中。“乡下上来的,没得搭头!”我父亲轻蔑地说,头都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6-09-29 06:44:59)

“恶狗村”是我母亲和邻居陈老太、单老太等几个老太太,给西大街西头一户人起的名字,没有几个人晓得,互相之间讲淡话时说说,如此而已。之所以给起这么个凶残的名字,实在是因为这家的父母教子无方,又有大女儿担任城西片的主任,接下来五个儿子,主要是两个小儿子,霸道出了格。现在回想,其实首先应该怪文化大革命颠倒了是非观念,助长了邪气,纵容了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