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汉字的貌合神离
有的日语很难猜出汉语的真实意义,但多三少而可以蒙(捉摸)出
一点意思。当然如果不了解日语汉字与中文的貌合神离,你会
大错特错。日本汉字对应汉语
雲散霧消烟消云散
看板招牌
人間到所青山有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旗艦司令舰
義眼義歯假眼假牙
機関紙 内部杂志
如坐针蓆如坐针毡
双六[
阅读全文]
同样一个意思用同样的汉字表达,中国和日本采用完全不同的表达形式,
就如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一样,可以将不同的单词表示同样一个意思.
同样使用汉字日语的“相相伞”中国人不知所云(男女同打一把雨伞),
同样的汉字“走马灯”在汉语里和日语里意思完全不同,中国的“走马灯”
表示替换得很快,经常变化的意思,如五年来日本首相换了五次,当然
形容日本犹如[
阅读全文]
外来语,和制英语,和制外来语,和制洋语是各自不同的概念。
外来语包括了除日本自己语言以外的所有单词,也包括从中国“进口”的
用片假名书写的语言单词∶
“ギョウザ=饺子(Gyouza)”,“ワンタン=雲呑(Wantan)”,
“ロートル=老头儿(Routoru)”等……。
任何一本外来语辞典(片假名辞典),占主要成分的是来自英语的词汇。
外来语词源国籍除英国外主要来自[
阅读全文]
虽是海洋大国的日本人因过去多居住在山里的缘故吧,
以“山”为姓的人特别多:
“小山”,“大山”,“平山”,“高山”,“细山”,“中山”,
“山下”,“山上”“山中”,“内山”,“外山”,“山内”,
“山池”等等。
日本的山最高一个“富士山”也不过3376米高,
被称为雄伟的“圣山”、“灵峰”了,而中国4千米以上的雄伟得多
大山多得不计其数。
中国[
阅读全文]
一年一度的对樱花盛开的期盼,一年一度被掀动的欣喜与怜悯。
樱花,确实能够让人产生不尽的思绪丰富联想。
首先一个“樱”字就可以给人有“成双成对的宝贝”和“女人”
相聚树下这种文字深刻的寓意来。难怪日本人将樱花树当做
圣树,她可以寄托人们对“宝贝”与“女人”的追求,啊!
“金钱”,“美女”,是男人都会[
阅读全文]
日语里由两个相同的汉字或单词组成的一个形容词。
这些单词也和日本人喜欢使用象声词(拟音语)的习惯有关。
这些单词容易出口加重语气,日本人也经常使用。
用一个单词的重复加上表示形容词意义的结尾词“しい”,
是很有特点也容易记住的。
与汉语里有两、三个汉字组成的一个单词相似,但和汉语里
的叠声词不同。汉语里的一些形同字组成的汉字,并不[
阅读全文]
汉语说“咬文嚼字”而日语说“子细玩味”(注意不是“仔细”)
汉字的“秋水”二字,给日本人和中国人不同的印象。
在汉语里“秋水”二字有诸多意思:
(1)指秋天的水,
(2)指清澈的神色,
(3)指清澈的眼波,
(4)指镜面
在口语中多有“望穿秋水”的说法,是一首歌的歌词,表示
“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对远方亲友的殷切盼望的意思。在日语里“秋水”除了字面的[
阅读全文]
中日之间都有一个共同的俗语“闻一知十”(日语:Ichiwokiitejuuwoshiru)。
而中日之间对于“一”和“十”的理解有些时候却有时貌合神离的。
尤其一些日本的惯用语如果从字面上理解很容易“误入歧途”。
只有完全掌握了日本式的构思方式才知道汉语里没有相同的说法但有
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表达方法。
一个“一”字在汉语和日语里组成的词意思竟然完全不同,真是[
阅读全文]

中国与日本之间最常见也最难翻译的可能就是料理用语言了,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定饮食文化,不同的文化习惯就决定
了不同的语言和约定速成的惯用语。
看到日本人点菜时要的“千六本”(又名“纤六本”:SENROPPON),
许多客人觉得很怪是什么东西?原来是很简单的东西,罗卜丝(大根丝)!
来自于汉语的“鲜罗卜”(又写为:“繊羅葡)。
有一次在重庆去了一家中国最[
阅读全文]
中国饮食文化,兼收并蓄而博大精深,日本饮食文化素食省吃而无味单调。
中国菜谱花样繁多,八大菜系,目不暇接,日本菜谱简单却是食具色彩纷呈。
而日本最大的菜系不多,受佛教饮食文化传统的影响,在历史上称为“菜系”的食品有限。也许是地产贫乏的原因,自古以来连贵族阶层的宴会,以致皇宫的宫廷料理都是很简单的。与中国的“朱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