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瑞士民主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JohannHeinrichPestalozzi,1746-1827)
2、德国主知主义教育学家赫尔巴特(JohannFriedrichHerbart,1776-1841)
3、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FriedrichWilhelmAugustFroebel,1782-1852)
4、德国新人文主义教育学家洪堡(1767-1835)
5、英国科学主义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Spencer,1820-1903)
6、德国国民教育学家第斯多惠(1790-1866)
8、俄国民主主[
阅读全文]
今天,“呼唤教育家精神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很多老一辈教育家和中青年教育家,与各界人士共同交流和总结基层教育创新的经验,研讨和弘扬教育家精神,鼓励更多的人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成长为教育家。
中国是个盛产教育家的国度,自孔子开创有教无类、人皆可以为圣贤的先河,教育之光照亮了文明古国的历程。现代以来,以蔡元培、陶行知、[
阅读全文]
般若智慧般若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够了解道,悟道,修证,了脱生死、超凡入圣的这个智慧(1)。它分成五种:实相般若,境界般若,文字般若,方便般若,眷属般若。实相般若,按南怀瑾的解释就是道,也就是宇宙的本源;境界般若,按我的理解就是一个人的悟性,境界高的悟道就快,境界低的悟道就慢;文字般若,我理解为文字表达能力,其实是一个人悟性的显现表[
阅读全文]
少年中国说梁启超一九〇〇年二月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任公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
阅读全文]
今天应邀参加了犹太男孩的成年礼(BarMitzvah),很受启发。现对此做点简单的介绍。
AccordingtoJewishlaw,whenJewishchildrenreachtheageofmajority(generallythirteenyearsforboysandtwelveforgirls)thebecomeresponsiblefortheiractions,and“becomeaBarorBatMitzvah”.Priortothis,thechild’sparentsholdtheresponsibilityforthechild’sadherencetoJewishlawandtraditionand,afterthisage,childrenbeartheirownresponsib...[
阅读全文]
毛泽东曾引用了典故,写下了"愚公移山"这篇著名的文章:"中国古代有个寓言,叫做‘愚公移山’。说的是古代有一位老人,住在华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南面有座大山挡住他家的出路,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愚公下决心率他的儿子要用锄头挖去这座大山。有个老头子名叫智叟的看了发笑,说是你这样干未免太愚蠢了,你父子数人要挖掉这两座大山[
阅读全文]
儿童教育的头一条就是爱心教育。有爱心,才谈得上对别人和自己的关爱。能够关爱别人,差不多就有了仁爱的内核。耶稣曾说过,爱人如己(loveyourneighborasyourself)。可是有些人连自己都不爱,他怎么可能会更好地爱别人?孩子的关爱之心的培养其实很简单,让他们自己养小动物就成了。照顾任何一种需要照顾的小动物,就是爱心的教育。母爱不就是如此吗?爱自己的实质就[
阅读全文]
募捐主要来自社区,当然也包括来自企业家、慈善家,以及各种各样可行的渠道。按照贡献的大小,一一为其树碑立传,比如,贡献大的立塑像,贡献中等的挂画像,贡献一般的则把其名字镌刻在图书馆的显著位置,凡捐助不低于某一最低数量者,则都上花名册。贡献巨大者,则图书馆以其名命名。每建立一座图书馆,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1.极少数雇员以及[
阅读全文]
儿子去年九月写的诗。在此发表、存档。
YearroundSeptemberwehaveschool,
Forthefirsttimeever,
Waybackinthesummer,
Wehadschoolnever.
Octoberisafunmonth,
BecauseofHalloween,
Runningroundthedoors,
Collectingcandy.
Novemberwehavethanksgiving,
Sittingdownwitheverything,
Frommashedpotatoestogravy,
Withthemainpart:theturkey.
OnDecemberneartheChristmastree,<...[
阅读全文]

不知为什么,脑海里总是出现二十几年前下午的那一幕。那天,我刚从实验室回来,室友告知,说是有位女士找过我。可惜,回来时她人刚走。好在她给我留了张条,看完才知道原来是她。掐指一算,竟有好多年没见面了。原先只是听说她去了某省歌舞团,现在北京上学。就这样,错过了这次见面的机会。作为回访,我才得以一睹xx舞蹈学院的芳容。到了那,才算是开了眼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