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国内设立社区图书馆的一些初步想法
(2010-01-04 19:31:55)
下一个
募捐主要来自社区,当然也包括来自企业家、慈善家,以及各种各样可行的渠道。按照贡献的大小,一一为其树碑立传,比如,贡献大的立塑像,贡献中等的挂画像,贡献一般的则把其名字镌刻在图书馆的显著位置,凡捐助不低于某一最低数量者,则都上花名册。贡献巨大者,则图书馆以其名命名。每建立一座图书馆,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1. 极少数雇员以及部分建设费用由政府支出一部分,主要以捐献维持。图书可新可旧,家庭或个人所捐赠的书籍都盖章表明出处。捐助者终生免会费。一般区域内居民,凭会员证借书,每年缴会费。
2. 各地可以立法保障图书馆的建设(可以考虑列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或包括征收地方图书馆税,比如餐馆消费税,以便专款专用。)争取达到每5万人就有一座图书馆(相对于现在每63.3万人仅一座图书馆;全国图书馆人均藏书仅0.5册)。图书馆的功能除了读书借阅之外,其余功能等同文化宫(也可以和居委会的功能合并,这样,居委会的人员可以兼顾一些日常工作)。
3. 以图书馆为基地,作为平时文化交流和公益事业的场所,定期举行专题讲座,进行馆际交流。同时也作为区域内的日常社交聚会场所。既可以书会友,又可展示琴棋书画、文艺体育等各种技艺。一方面,可以像百家讲坛那样宣扬中国传统文化,比如四书五经;又可以像教堂一样传教,比如基督教。同时作为一个慈善中心,吸纳义工以便兼顾各种社会组织工作。一旦将普通人的捐献变成一种习惯、一种风尚,就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捐助者的行列来。
4. 设立流动图书馆,让图书下乡,让农民进城,定点定馆,双向交流,互通有无。让孩子们的闲暇在图书馆度过,而不是在游戏室度过。
(突然想到以上几点,就随手写了下来,等以后有空再做点调查研究。如果中国人能把更多的时间和金钱花在图书馆上,而不是花在各种餐馆和各种奢侈品的消费上,那么可以预期,在不远的将来,中华民族一定可以迎来真正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