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调也可重弹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揣支毛笔漂四海.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上海滩上有句谚语:宁愿和苏州人吵相骂,勿愿和宁波人讲闲话。为啥?苏州人吴侬细语,即使吵架也跟唱歌似的,而宁波人张嘴就是“娘西匹”。在全国各地的方言中,我最喜欢带儿化音的北京话,杭州话虽然也带儿化音,但比较硬,语音语调不像北京话那样抑扬顿挫。其次我喜欢上海话,不像苏州话那么软,也不像苏北话那么侉,独具特色。上海话虽然和北京话属两个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北京的大气和上海的洋气北京的大气和上海的洋气,这恐怕是国人的共识。北京作为千年古都,尤其是历经元明清三朝的大兴土木,发展成中国最大的都市。故宫的规模和格局,所显示的威仪和王者气象,连圣彼得堡的冬宫和夏宫也难以比肩。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莫斯科的胜利广场那是1995年的事。恢宏的十三陵极尽帝王之气,而俄罗斯的历代沙皇石棺却置放于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曾经读到一篇文章,对上海作了这样的概括:上海本无历史可言,单一的上海是历史的荒漠,更是文化的荒漠。唯一使上海人聊以自慰的是那能够装点门面的华而不实的时尚。对此笔者不能完全苟同。就历史而言,在北京、西安、开封等历史老人面前,上海确实是后生晚辈,不可同日而语。就文化积淀而言,与燕赵、齐鲁、中原、吴越、荆楚、潇湘、长安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漂流了整个中国,比较来比较去,最喜欢的还是北京和上海。这倒不是说因为我在这两个地方呆的时间长而有偏爱,而是因为这两个城市最能代表中国的传统和现代。北京,千年古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人说,走在北京的胡同里,摔个跟斗捡块石子儿都是文物。老北京人生活在天子脚下,有一种“宰相府里的奴才也是七品官”的骄气和傲气,尤其是八旗后裔,尽管到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我的上海情结我这人从小就在外面漂,一直漂到现在。我生于苏北,先是在南通地区6个县漂了十几年;考上大学漂到上海,整整在上海呆了五年;大学毕业落户北京,直到漂来美国,在北京呆了三十多年;其间又在苏俄漂了十几年。为此,上海人称我是“江北人”,北京人称我是上海人,“毛子哥”则称我是北京人。因为我在上海呆了五年,除了学到两门外语以外,还学到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闲话节目主持在洛杉矶的华人中,提起台湾娱乐节目主持“大胡子张菲”,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所主持的《综艺大哥大》雄据台湾各娱乐节目收视率榜首,令吴宗宪、大S、小S等人望尘莫及。一脸络腮胡子、相貌平平的张菲,之所以吸引观众,在于他亦庄亦谐、幽默风趣的主持风格。他没有吴宗宪那样的贫,也没有大S那样的浅和小S那样的碎。不温不火,张驰有序,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也说“超女”上邮票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据新华网报道,中国集邮总公司准备发行一套8枚李宇春的“个性化邮票”,网上舆论一片哗然,几乎一边倒地持反对态度。我不认识李宇春,也没有听过她的歌,只从网上知道是个在读的学生,在2005年春夏的超级女声中浮出水面,由300万“粉丝玉米”们以手机投票形式评选出来的超级女声第一名,如此是个歌者,往大里说是个歌坛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重拍《红楼梦》是否必要?早就听到重拍《红楼梦》的风闻,如今在网上得到了证实:某影视公司准备出资一亿元人民币重拍,还有陈凯歌先生加盟------早在“老不看《三国》、少不看《红楼》”的年龄,我就看了这本中华名著,至今看了多少遍已记不清,但每读一遍,便有新的理解。曹雪芹老先生为后人留下了一本充满谜团的《红楼梦》,由此也造就了俞平伯一类的红学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点评张才我没有去过冠山,自然也没见过冠山的丰姿和神韵。然而,从冠山人张才身上,我看到了冠山的坚韧、挺拔和厚实、凝重。和张才的结缘,有点偶然,但属必然,因为我特相信缘分,有缘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但是在认识张才以后,我还是有一种真真切切的“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感觉。我曾一再说过,因为我当过兵,所以对军人有着特殊的感情,又因为我喜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第九章功夫在字外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是所有艺术家的共识。李煜如果不是经历亡国之痛,他不可能写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令人愁肠百结的千古绝唱;李清照如果不是经历战乱的颠沛流离,她不可能发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伤感;王羲之如果不是在兰亭曲水流觞宴饮,他不可能写出“兰亭集序”这一传世名篇;范仲淹如果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6)
[<<]
[26]
[27]
[28]
[29]
[3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