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家汇,请给我一个回眸
在今天的徐家汇商圈,有三个地儿与历史渊源密不可分:光启公园、徐家汇天主堂和徐汇中学。
我在徐汇中学的三楼上过班,时间不到一年,那是我曾经供职的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在迁往西江湾路原上海大学的校址之前,租借过徐汇中学部分最高的两层作为过渡之用。
关于徐家汇的来历,网上是这样介绍的:
徐家汇的[
阅读全文]

告别1981
上个世纪1981年10月,我们同学等六人结伴,像一支小分队,为大四毕业创作收集素材而远赴西南。
那时候大家都在疯狂地做着画少数民族题材作品的梦,义无反顾地奔向边远地区去寻找素材。
我们西画班十四位同学中有结伴去青海高原的,也有单枪匹马去陕北、海南的和云南一带闯荡的,我们几个凑在一起去朝大西南方向移动。
我们一行坐上绿皮[
阅读全文]

-走进马勒别墅-
上海陕西南路30号马勒别墅
80年代末期,我曾经在马勒别墅上班。
坐落在陕西南路30号的马勒别墅(MollerVilla),从1949年到2001年,曾经是上海团市委机关所在地。
说起马勒别墅,过去作为路人我走过它身边,总要多看几眼那琉璃瓦盖顶和有质感的耐火砖高墙。这样的墙,恕我孤陋寡闻,我没在大上海看到过。
至于高墙内那个挪威式[
阅读全文]

玛咪打电话给我,说有一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刚到,需要我帮忙接待并安排他临时住下。
玛咪是外国留学生顾问,她这么交代是因为我比别人早来学校报到,已经找到地儿住下了的缘故。
通常新人到来第一件大事就是先找住宿。学校有学生宿舍,不过一般都是满员的。
要是其它国家来的留学生或许她会推荐去学校周围的酒店下榻落脚。
我到学校早了两三周[
阅读全文]
九十年代初的一天,上海翻译出版公司的一位女生美编约我去她公司商谈画动漫类的出版物。
这里有一个大背景,改开后将版权一事摆上了桌面。当时好像给了两年的缓冲期,之前已经弄到半拉子翻译过来的文本和录像之类,必须在这两年内完成出清。
过去版权意识不强,通过各种渠道弄到一些国外的出版物,通过翻译和编辑就地“转化”,这种拿来主义以后可[
阅读全文]
老杨,东部宿舍管理员说起东部,先从男生宿舍开始。我们那一届艺术系招了一个班二十位美术生、一个班三十位音乐生,男生分别住在东部第三宿舍,简称东三宿舍。这是一栋二层楼木质地板的男生宿舍,我们分在的106房间。106房间位于一楼走廊中部偏东的位置。根据宿舍外的几排琴房基石上的刻字表明,这栋楼最早是华东音乐学院上海分院的宿舍。房子像是仿照前苏联的[
阅读全文]

2019年11月的一天我在上海家里翻陈年八古的旧东西,想再次清理掉一些多年累积起来的东西。清理工作不是很顺利,翻来覆去会沉溺到左右为难的境地,由于都是一些经过反复筛选后留下来、对个人来说有点纪念意义的东西,因此可以说是扔无可扔了。在难以断舍离的过程中,无意中我翻出了下面这幅雪景写生老油画:这是早年的油画写生。从朋友家顶楼大窗户画出去,前景[
阅读全文]

早年在国内的时候,我因私因公使用过几次介绍信:考大学、单位出差、申请护照等,都办过介绍信。我用到的第一张介绍信就是公差介绍信。
记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办过一个上海美术作品评论学习班。
办这个学习班初衷是打算拉起一个上海地区的美术评论队伍,专门来评论上海美术界的美术作品。
学习班一共有7、8位男女学员,来自上海各基层和大学的年[
阅读全文]

开头
我小学一年级是在上海静安区延平路小学上的。
康定路由东向西,过了胶州路以后就是延平路,然后右拐了一下,马上又左拐继续西去了。右拐的一小段和延平路合二而为一重叠着,延平路小学就坐落在两条马路重叠的头上。
校门进去就是水泥地操场,操场后面就是教学楼了。学校是一栋砖木结构、过去遗留下来的老房子。外观上没有大起大落的特征,[
阅读全文]

蒋伟,你已经走了四年多,我才刚刚知道。
知道的那一刻脑子里忽然全是你的样子。后来进一步得知你的一些情况,包括你去纽约,你后来的病情,你对生活的渴望,还有最后时刻........
恍惚间你戴着眼镜,在忙碌着,看到我一笑,一声招呼打完,就急着谈正事了,风风火火,还是那副干练的样子。
蒋伟是我下一届同学,在校期间其实我们彼此都不熟悉,毕业以后[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