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0年代初的台湾岛,蒋介石正处于一种矛盾的心境。一方面,退守台湾十余年,他的“反攻大陆”梦想始终未熄;另一方面,大陆的形势似乎在向他招手。1958年中国的“大跃进”,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饥荒。消息经由逃港难民和地下电台源源不断传到台湾,蔣中正听得热血沸腾。在他眼中,大陆已经虚弱不堪,饥饿的民众只需一点火花,就会化作燎原烈火,把中共[
阅读全文]

夜风轻轻吹来,空气里夹杂着桂花的甜和泥土的腥。有人说,家里的花怎么养,都不及路边的野花香,这话乍听不公平,却又让人心头一颤:是啊,婚姻里那盆日日浇水的兰花,怎么比得过路边风里雨里都能摇曳的野花?这句俗语像一阵暗香,透着暧昧的气息,既让人忍不住想深嗅,又害怕被人撞见。它讽刺的不是花,而是人心里那点蠢蠢欲动的“喜新厌旧”。男人女人[
阅读全文]

在异国他乡的中餐馆看菜单,常常会发现一道名字在拼音或英文菜单里显得格外醒目——“GongBaoChicken”或“KungPaoChicken”。它像一个来自东方的老朋友,无论你是在成都的街头,还是在纽约的唐人街,或者在巴黎的中餐外卖店,都能遇见它。宫保鸡丁,又有人叫它“宫爆鸡丁”或者“宫宝鸡丁”,其实都是同一道菜。那一盘鸡肉丁,混合着红艳的[
阅读全文]

1949年10月24日深夜,福建漳浦的渔港中灯火昏暗。成百上千的木帆船、机帆船挤满了海岸,桅杆在海风里嘎吱作响。以解放军第28军第82师第244团、第84师第251团、第29军第85师第253团共3个团为第1梯队约九千人,背着步枪,拖着迫击炮和轻机枪,挤上船只。“同志们,今天上岸就是解放台湾的第一步!”干部们高声鼓动,士兵们振臂回应,心中燃烧着对胜利的憧憬。可在喧[
阅读全文]

10月,中国人正沉浸在国庆长假的喜庆气氛里,高速路上车流滚滚,景点人山人海。巧合的是,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出现某种“放假”的景象,只不过那并不是计划中的假期,而是被迫的停工:联邦政府“关门”。所谓“关门”,并非总统心血来潮锁上大门,而是美国政治制度里的一场尴尬戏码。2025年10月1日,美国国会因预算迟迟未能通过,导致新财政年[
阅读全文]

1958年8月23日下午五点半,福建沿海忽然炸起雷霆万钧的炮声。不是天灾,而是人祸。解放军在短短一个小时里,向金门岛倾泻了两万多发炮弹,仿佛要把这块弹丸之地从地图上抹去。那一刻,天昏地暗,海水翻腾,岛上的国民党守军和百姓,仿佛置身炼狱。毛泽东的算盘很清楚:打一打蒋介石,敲一敲美国,让全世界知道台海问题还没结束。于是,金门这个小岛,成为冷战棋[
阅读全文]

1945年8月15日,东京的电波传遍了太平洋的每一角落。无线电里,天皇的声音颤抖而低沉,宣告“大东亚战争”结束。听到消息的14万名军人顿时沉默了下来,有人放下了锄头,有人靠在机枪的铁皮上,有人泪水顺着满是泥土的脸颊滑落。他们不是在东京,不是在大阪,而是在南太平洋的拉包尔——一座被盟军封锁了整整三年的孤岛。三年间,没有一条运输船能突破[
阅读全文]

如果说21世纪的世界疾病版图上,有一种病像幽灵一样游走在人类日常之中,既不如癌症那般“触目惊心”,又不如流行病那般“举世恐慌”,却能长期、持续地消耗人的精力与社会的运转,那无疑就是抑郁症。它的特殊之处在于:人们觉得那只是“情绪不好”“矫情”,却忽视了它已成为全球致残的第一大元凶。世界卫生组织(WHO)在近年的报告中反[
阅读全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这是《庄子》里的话,点出了生命的短暂与脆弱。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已经踏上了一条必然通向终点的道路——死亡。但死亡并不等同于“老死”。事实上,大多数人并不是安安稳稳地在床榻之间,白发齐眉,寿终正寝;相反,死亡以各种各样出人意料的方式降临。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意思是[
阅读全文]

有人说:人一上了年纪,“老掉牙”是自然规律,就像树叶秋天要掉落一样。可要真把牙齿和落叶比,问题就来了:树叶掉了还能长,牙齿掉了可就再也长不回来了。唯一能“长牙”的机会,是我们小时候换牙的时候,过了十二三岁,牙齿和青春期一样,只有一次。那么,“老掉牙”真的是岁月不可抗拒的安排吗?其实不然。很多老人活到九十多岁,依然满[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