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博文
(一)
来到布恩不久,正值圣诞节,麦琪觉得一切都新鲜而陌生。来美国之前,她虽然对圣诞节略有耳闻,或在书中读到不少片段和故事,但对节日的认识依旧模糊。于是,她提议和丈夫一起,在圣诞夜去附近的教堂看看。麦琪的公寓对面正好有一所小教堂,于是夫妻俩便带着丹尼尔去了教堂。教堂不大,但因是圣诞夜,内部布置得格外温馨喜庆,前来的人也很多。麦琪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在布恩生活的一年多时间里,由于丈夫微薄的助学金不足以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开销,麦琪不得不抽出时间到外面打零工补贴家用。最初,她在家附近的一家中餐馆打工。餐馆距离住所不远,步行即可到达。这家餐馆的老板姓陆,夫妇俩来自台湾。据他们介绍,陆先生祖籍上海,陆太太祖籍沈阳。陆太太英语流利,当地人都亲切地称她为“MamaLu”,麦琪也就随着美国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来到布恩的第二天,麦琪的丈夫就带她前往当地的机动车管理局领取交通规则笔试复习资料。一进门,工作人员便热情地打招呼,还递给她一份韩文的复习手册。麦琪笑着解释自己需要英文版,对方立刻换了一本英文资料,并细心告诉她办公时间和考试安排。 麦琪回家后认真翻看了几遍复习手册,觉得内容不算难。过了几天,她便决定去参加笔试考试。到了现场,她先填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1)
1985年,麦琪带着三岁的儿子丹尼尔踏上了赴美的旅程。几个月前,麦琪的丈夫先踏足去那里留学了。在那个年代,自费留学是一件十分不易之事,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她生活的环境周围,都有着一种无限的压力。然而,麦琪是下定决心要离开的,她决心要去那片人们憧憬的土地,要去那个被称为“世界的太阳”的地方——美国。 当时,申请签证、筹措机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2025-06-27 06:15:03)

对于日本,我始终怀着一种交织着历史记忆与现实印象的复杂情感。童年所受教育中,充满了关于日军侵华的战争故事,那些残酷画面与民族创伤,至今仍难以抹去。母亲和外婆常提起抗战时期逃难的情景。母亲说她当时年纪尚小,不太明白为何外婆要把姐姐的脸抹上炭灰、故意弄脏——后来才知道,那是为了避免被日军掳走。父亲则从未提及自己那段岁月的经历。相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8)

阅读和写作,一开始只是我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习惯,后来渐渐变成了一种热爱。曾经,我喜欢捧着书籍、报纸细细品读,但随着电子科技的迅猛发展,纸质书读得越来越少,报纸也几乎不再翻阅。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网络平台上的文章,尤其是博文,它们成了我获取信息、汲取思想的新窗口。当然,我仍然钟情于纸质书籍,那种翻页的触感和纸墨的气息,总有着无法取代的魅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0)

在北美生活多年,尤其是在拉丁裔人口众多的地区,我接触过无数来自南美各国的学生。他们大多来自秘鲁、厄瓜多尔、巴西、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国家,但奇怪的是,我从未遇到过一位来自智利的学生。是智利人口相对较少?还是经济条件较好,不需要出国移民?一次在迈阿密的一个博物馆参观,正巧遇上有个关于智利的艺术展。艺术家用现代的雕塑展示了智利的发展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续上科隆剧院(TeatroColón)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最负盛名的文化地标之一,也被誉为世界上最顶级的歌剧院之一。始建于1890年,1908年正式落成,因其卓越的音响效果和华丽的建筑风格而享誉全球。图八:科隆剧院外我们跟随导览团队走进这座宏伟的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富丽堂皇的大理石走廊,四周是雕刻精美的柱廊,穹顶金碧辉煌,透出浓厚的巴洛克艺术气息。剧院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阿根廷这个国家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年轻时,我便听闻过阿根廷足球传奇马拉多纳(DiegoMaradona)的辉煌成就,1998年的音乐电影《艾薇塔》(Evita)更是让我记住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Don’tCryforMeArgentina),至今仍能哼唱。2022年,阿根廷在世界杯夺冠,梅西(LionelMessi)率队登顶,让全世界再一次见证了阿根廷足球的魅力。除此之外,我[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清晨,我们搭乘航班离开巴西里约热内卢,飞往巴西伊瓜苏国家公园(IguazuNationalPark),踏上探索南美最壮丽自然奇观的旅程。伊瓜苏瀑布横跨巴西与阿根廷两国,被誉为世界上最壮观的瀑布之一。这片宏伟的瀑布群位于伊瓜苏河(IguazuRiver)上游,绵延约2.7公里,由275个大小瀑布组成,形成一道气势磅礴的水幕,汹涌奔腾,震撼人心。站在不同的国家观赏,它展现出截然不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1]
[2]
[3]
[4]
[5]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