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与立体的人生·毕加索篇之四》1936年毕加索搬到法国南部戛纳附近的穆然小镇,经超现实主义诗人艾吕雅的介绍认识了朵拉。时年二十九岁的朵拉也是超现实主义艺术圈的摄影师和画家。毕加索对朵拉毫不隐瞒他的婚姻状况和玛丽的存在。但他还是很小心地安置玛丽的住处。只是一年之后的一天玛丽和朵拉在毕加索的画室不期而遇,依然大打出手。朵拉跟玛丽很不[
阅读全文]
《平面与立体的人生·毕加索篇之三》
从1915年到1917年,曾有三位女性或秘密或公开地进入毕加索的生活。嘉比是歌厅的舞女。她和毕加索的恋情要在多年后发掘的毕加索的绘画作品中曝光。帕克丽特是服装模特,她在伊娃去世后出入毕加索的朋友圈。毕加索在1916年春又爱上艾琳,曾经先后是俄罗斯大公爵和毕加索朋友的情妇。两人保持有一年多断断续续的恋情。艾琳[
阅读全文]
1904年毕加索搬到附近的另一所夏热冬凉的廉价公寓,就是以后最为人所知的洗衣船。他很快地和两个女子发生了恋情。玛德琳是位模特。毕加索以她画了好几幅画。但玛德琳很快地从毕加索的生活中消失了。斐娜德是住在洗衣船同一公寓楼的模特。她将和毕加索一起生活七年。这时毕加索的画风从忧郁的蓝色时期转变到玫瑰色时期。色彩变得更柔和温暖。人物不再消瘦憔悴却[
阅读全文]
《平面与立体的人生·毕加索篇之一》纵观二十世纪,巴勃罗·毕加索(PabloPicasso)之于艺术恰似爱因斯坦之于科学。两人于1880年前后一两年之间先后来到这世上。在各自领域的颠覆性的工作都在二十六岁时完成。如今人们对两人有着高山仰止般的崇敬,却很少知道他们具体做了什么。当他们的面像成为现代科学和艺术的符号时,他们作为人的真实存在已经被人忘却了[
阅读全文]
意志是具有目的预期,能够支配行为的意识。人有没有自由意志?康德认为这是一个二律背反的两难问题,不可能有确定的答案。在结束意识的解析之前,我们可以尝试着讨论这个问题。一只狗在遇到蛇的时候会有两种反应,要么攻击蛇,要么躲避蛇。它会在二者中做出选择。我们说具有低级意识的动物都有自由意识,更何况人类?真实的情况也许不是看上去那样。1983年,李[
阅读全文]
语言是现代人类具备的一项伟大的能力。二十多万年前,智人很幸运地获得了一次突变的基因。它控制我们的发声机能。智人的颅底解剖结构也有所改变,促进了发声的音域范围。人类发明了一套声音符号来代表具体的事情,抽象的概念,以及情感与意愿。人通过声音符号的传递来达到意识的交流。人类的语言足够复杂。通常在我们的左半球大脑皮层里有两个有关语言的区域[
阅读全文]
围棋里的经纬线各十九条,交错出来三百六十一个节点。由落在节点上的黑子,白子和空子所能构成的图案是一个天文数字。所以,围棋之学玄妙而变化无穷。而由八百多亿神经细胞和一百万多亿个突触节点组成的人脑神经网络拓扑结构更是无比复杂。神经冲动(动作电位)在这个网络上传导的可能的线路和回路总数可以说逼近无穷大。代表意识的神经冲动图景也将是无比之[
阅读全文]
英国近代哲学家洛克认为人的头脑就像一块白板。人生来一无所有,一无所知。人的所有的知识和观念都来自后天的经验。白板上才写上了东西。我们现在知道白板论的前提假设并不正确。人脑的基本结构蓝图和神经功能已经由基因决定了。刚出生的婴儿已经显示出先天的认知。有些人的记忆力超常,过目不忘。他们的基因促使神经元细胞里含有大量的结合蛋白CREB。只需要接[
阅读全文]
埃德尔曼认为人的大部分意识都产生于丘脑和大脑皮层联合的神经网络系统。对应于某个特定意识的神经冲动在空间上分布于丘脑-大脑皮层的大面积范围。当然,这个神经冲动图景具有特定的局域特征。克里克和科赫提出的意识的神经关联理论有所不同。他们更倾向于特定意识对应的神经活动区限于一些基本的神经组单元。在时间上,神经冲动的协同连动自然形成了神经振荡[
阅读全文]
当一个具有特定频率的声音被我们的听觉器官接受,传到大脑皮层,就会在颞叶听觉区的特定区域产生神经冲动,一个热点。而用微电极刺激这个区域时,我们就会感觉听到这个频率的声音。这么一个听觉感知过程是已知的物理电学和分子化学的过程。我跟着张学友的磁带学唱的机制也可以类比于电话通讯。一个声波感应器接收到说话人的声音,并将其转化成电信号。电信号[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