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量化交易,最常见的有两种:
做市商(MarketMaking)
统计套利(StatisticalArbitrage)
做市商是从股票买卖bid/offer的差价中获取利润的,我对做市商没做过太多的研究,尽管高频做市交易肯定也需要算法,但我的感觉是算法相对简单。相比较而然,能否抢得先机,也就是能否在别人进入交易所服务器之前先获取数据,更为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做市商把计算机系统[
阅读全文]
投资的首要任务不是赚钱,而是不要输掉裤衩,不要输掉东山再起的资本,要留得青山在,然后再想着如何去赚钱。
也就是说首先要做好防守,这样才能组织有效的进攻,就像足球比赛一样。
而在投资上,要做好防守,最重要的就是要控制好风险和管理好仓位。
下面就简单说说仓位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我自己的一些简单理解和应用。
在仓位大小配置上,VanTharp给出[
阅读全文]
仓位配置(PositionSizing)理论大师RalphVince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试验:有40个博士参加(排除统计师和交易员等有统计背景的),赢率是60%,均等赔率,每人给资金1万,每人有100次下注机会,目标是赚钱越多越好。
参加者可以自行决定的就是每次下注的多少(相当于股票的仓位大小)。
试验的结果是,只有2人,也就是5%的人盈利,其他人都亏损,还有输光的。
这个[
阅读全文]

今天slow_quick老大写的关于股票Beta的文章,恰巧也是我最近比较感兴趣的内容。
话说今年花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搞了一套简单的趋势跟踪交易信号系统,总起来说还是挺有用的。当然,刚开始用,还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磨合。但当我用这个系统的时候,有时候总觉得波动太大,心理有点承受不了。
后来坐下来一想,设计系统时,光考虑单个股票回报高低问题了,完全[
阅读全文]
股票投资上,我是个绝对的低手,以前是纯FA派,鄙视TA,价值投资的书倒是读了不老少,包括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等。就连PeterLynch写的书,二三十年前就读过。但我却从来没有读过具体操作的书,甚至连如何设置止损点等概念都没有,因而,股票投资上是一塌糊涂,不过还好的是股票大多都在大盘上。
从今年开始,尤其是读了十几本TA和交易系统设计的书后,现在完全变成了[
阅读全文]
SPMO
越王兄曾经推荐过的SPMO,好像挺受欢迎,我个人也觉得不错,SPMO使用的是所谓的动量策略(MomentumStrategy)。
刚开始我对动量策略和趋势跟踪(TrendFollowing)之间的差别有点困惑,因为它们好像都是买涨不买跌,但差别到底在哪里呢?
后来才明白,趋势跟踪只是尝试去抓住某一股票或证券的趋势;而动量策略是从多个股票中找到动量最大(也就是涨幅最快)的一个[
阅读全文]
算法交易系统,大致分两类:
第一类:概念明确,算法简单
第二类:概念不明确,有的算法复杂
第一类设计简单,交易不频繁,一般成功率高,长久可靠,总体回报不错,可以打败大市,但一般回报不会特高。
第二类设计简单的和复杂的都有,交易频繁,成功率极低,但极少数成功的可以有非常惊人的回报,比如JimSimons。
第一类概念明确的系统比如趋势跟踪[
阅读全文]
炒股上咱是个低手,估计连大街上捡垃圾的炒股水平都比咱高一大截,好歹咱自己早意识到了。
但在读了几本量化交易的书后受到启发:既然咱自己水平低,何不像量化交易一样,通过制定规则,按规则行事,而不是自己瞎折腾。
从年初开始,经过差不多半年的浴血奋战,包括读了十几本关于技术分析和系统设计的书,重新捡起已经荒废了二十多年的码工旧业,测试了很[
阅读全文]

杠杆只是个放大器,能放大利润,也能放大损失,自身无所谓好坏,如果非要说好坏的话,在于利用的是否合理。就像给你把菜刀,用来砍人就是干坏事,用来做美味佳饶就是干好事,好坏与菜刀无关。
我本人对杠杆是情有独钟,次贷危机时资金匮乏,也正是因为大胆利用杠杆,十来年间在地产投资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如其说是我的功劳,倒不如说是杠杆的功劳,我只[
阅读全文]

先不说高深的理论,试想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我们自己用马金来投资股市的话,用多大的杠杆合适呢?
首先,要考虑投资的可能回报率,用杠杆是来放大利润,不是放大损失的,所以,回报率必须要满足一定的要求。
其次,得考虑借贷成本,如果利息太高的话,也是白搭。
另外,我们也得考虑股票的价格波动率,如果波动率太高,下跌幅度太大的话,有可能触发Margi[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