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博文

第四章:一统江山(下)亨利七世1485年8月登基后,除了雷霆手段控制国内局势,另一件大事就是完成与金雀花约克家的婚姻合同。亨利七世于1486年1月18日与约克的伊丽莎白(爱德华四世的大公主)完婚,至此红白玫瑰合二为一。王室的婚姻从来都不是个人私事,亨利和伊丽莎白的联姻,标志着金雀花约克家与兰卡斯特家从此化干戈为玉帛,产生了英格兰历史上意义最深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第四章:一统江山(上)1485年8月22日,亨利•都铎柏丝沃战役一战定乾坤成为英格兰国王亨利七世后,他所面临最急迫的问题是如何坐稳王位、斩获民心、收服门阀。亨利明白自己血管中流着的是威尔士都铎家的血液,而不是从1154年亨利二世开始历经14任君主、历时331年的金雀花血液,只要金雀花王室尚有一丝余孽,对他这个新王的反叛就不会停止。因此,柏丝沃战役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第三章:成王败寇(下) 前面说到亨利·都铎在夺位之战之前意图说服他的继父托马斯·斯坦利伯爵(LordThomasStanley)倒向自己。 斯坦利兄弟 斯坦利家族不仅世袭马恩岛国王(KingofMann)头衔【马恩岛位于爱尔兰海中英格兰与挪威的中途位置,即如今的曼岛(IsleofMan)】,而且是柴郡(Cheshire)的诸侯,拥有英格兰中部的大片土地和私人军队。斯坦利头婚娶的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第三章:成王败寇(上)流产政变实际上,1483年理查三世登基后不久,亨利·都铎的母亲玛格丽特·博福特就和准亲家、先王后伊丽莎白·沃德维尔携手策划了一场里应外合的政变,主要参与者是忠于爱德华四世和相信理查三世谋害了两小王子的约克派旧臣,由沃德维尔的哥哥以及她头婚生的两个儿子打头阵,计划从英格兰南边和西边攻打伦敦。策划进行过半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二章:血脉传承(下) 说完了亨利七世父亲的血脉,接着细说他母亲玛格丽特·博福特(MargaretBeaufort)的血脉。这里读者君要费点脑子,因为关系比较复杂。 前面说过,玛格丽特是金雀花王室兰卡斯特家的第四代后裔,她的祖父是兰卡斯特家老祖宗岗特的约翰(JohnofGaunt)和家庭女教师的私生子。我们在玫瑰战争篇中说了,老约翰是第一代兰卡斯特公爵,爱德华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第二章:血脉传承(上)前面说到,1471年泰克斯伯雷战役(BattleofTewkesbury)之后兰卡斯特全军覆灭、无力回天,剩下还没战死、没叛变的贵族们,在国内也呆不下去了,到了1472年,便都躲到法国去了,其中就有当时年仅14岁的亨利·都铎,战败后和他叔叔加斯帕·都铎(JasoerTudor)一起逃到法国西海岸的布列塔尼半岛(BrittanyPeninsula),这一去就是14年。看到这里,您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第一章:玫瑰战争(下) 上次说到英勇善战的亨利五世第三次御驾亲征法国时,染疟疾一命呜呼。留下年仅21岁的王后和9个月的小儿亨利,登基成为亨利六世。 君主势弱必招致门阀相争,亨利六世的懦弱导致英格兰王权再次成为砧板上的肥肉。为夺王位,英格兰金雀花王室宗亲兰卡斯特家和约克家之间的玫瑰战争全面升级。 从1455年玫瑰战争正式爆发,到1460年红白玫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第一章:玫瑰战争(上)要讲述亨利七世是如何夺得王位的,就不能不提及他上位的历史背景:玫瑰战争-英国历史上最残酷的王族兄弟厮杀。图1:亨利七世(HenryVII,1457-1509),英格兰都铎王室第一任国王,也是英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在沙场上凭武力夺取王冠的君主(时年28岁)。金雀花王室(HouseofPlantagenet)从1154年亨利二世登基后,王位经其狮心王理查(无后)和约翰王二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5-08-31 13:08:20)
都铎王室风云录(前言) 【英格兰从中世纪文明迈向现代文明的重要门槛】 重发前言 这个都铎王室历史系列最早于2017年动笔,为读者详细呈现英格兰都铎王室的亨利七世、亨利八世和伊丽萨白一世这三位君主的爱恨情仇和家国情怀,正是这爷孙三代,用他们毕生的努力将英格兰从一个在欧洲中世纪不起眼的岛国发展到欧洲主要文明国度。 笔者从2016年动笔这个系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幼年相识、命运相连 苏格兰的玛丽女王一生悲怆,在她四十四年的大起大落生涯中,无论她是高高在上的君主还是凄凄惨惨的阶下囚,也无论她是众星拱月的欧洲第一名君主媛还是众叛亲离的欧洲第一悲惨囚徒,她的四仕女(Ladies-in-waiting)都没有背弃过她,这就是史称的“玛丽女王的四玛丽”,theFourMariesofQueenMaryofScots。 玛丽女王闺名玛丽?斯图尔德(MaryStuart),[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