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梅古村村口一瞥
老记行走江湖几十年,借工作之便,也算跑了一些名山大川,看了一些古迹名胜,但总觉得"看景不如听景",看了也就罢了,几乎没写过什么游记。倒是漂泊到厦门后,因工作关系常到福建乡村采访,老记对散落在八闽大地上的古村镇情有独钟,竟打破了不写游记的惯例......
下梅古村--武夷山下的清明上河图
正月初二,趁着乡村年味正浓,我们踏上了八[
阅读全文]
上海倒楼压垮楼市的最后一根稻草?
网友戏称:2009年流行词汇:一座楼说:“我倒,我倒,我倒倒倒!”结果上海一幢在建高楼轰然倒塌。楼盘倒塌得很完整,很有风度,整整一幢楼、13层高,平平展展地躺在那里,窗户玻璃竟然还能有完好无损的,楼身没有开裂崩碎、墙身没有塌陷散落。有人戏说:绝对可以堪称“楼坚强”而载入上海世界吉尼斯大全。 老实[
阅读全文]
图一:漳州南靖县田螺坑“四菜一汤”土楼群。
图二:南靖土楼一角
图三:游客在参观怀远楼。
走近南靖土楼----------尘封的记忆之八
记得著名作家、民俗专家冯骥才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天下任何名城的魅力,首先都是来自它独有的建筑美。”斯言不谬。北京的四合院,湘西的吊脚楼,福建的客家土楼……这些风格迥异的建筑,无不在诠释着当地独特[
阅读全文]
乐平古戏台--尘封的记忆之七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地处鄱阳湖边一穷乡僻壤,实在是没有什么东西拿出来夸耀的。唯一使乡民们添心劲、生豪气的便是“赣剧之乡”这顶桂冠。听父老们说,故乡是赣剧的主要支派——“乐平腔”的发源地。“乐平腔”又称“高腔”,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之一,它源于南戏,形成于元末明初,与弋阳腔同为京剧的源头之一。虽然[
阅读全文]
《康定情歌》作者解密-----------尘封的记忆之六
《康定情歌》,又名《跑马溜溜的山上》,它节奏明快、旋律优美、雅俗共赏,被评为世界十大民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世界各国推荐。尽管已经传唱了数十年,其优美动听的曲调早就脍炙人口,但《康定情歌》的词曲作者究竟是谁,却扑朔迷离。上世纪90年代,康定所在地的《甘孜报》曾以一万元巨奖,悬赏寻找此歌的[
阅读全文]
千年窑火---尘封的记忆之五
在中国,有一种泥土烧成的器物与它的国家同名;在中国,有一个南方小镇用一位皇帝的年号命名,是谁能有如此大的名号,又是谁能有如此的殊荣?这就是瓷器,就是景德镇,一个千年窑火不熄的瓷都。 在景德镇的古老瓷窑上,翻看着地上散落的破碎瓷器,脑子里不由满是文明碎片之类的东西。几座残破不堪的古窑遗址,撑起一段水火剥蚀[
阅读全文]
“老右”--尘封的记忆之四
八十年代初,我从师院毕业分配到市委机关大院,报到的第一天,遇到的第一个公差就是门卫"老右"。当时,他把我当成进城上访的农民,很热心地带我去找信访办。
那天,我戴着一顶破草帽,裤腿上沾满了泥巴,全身晒得与非洲黑人差不多。接到乡里的通知,从稻田里爬起来骑着一辆借来的自行车便赶往市委机关报到,我原本就是农民,只是沾[
阅读全文]
抓“典型”--尘封的记忆之三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老记在内地一市委宣传部任新闻干事,与记者也沾得上边。其时,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老记当年还是小记一个,刚刚出道,年轻气盛,又吃得苦,经常下乡去抓典型。其中有几个典型火爆一时,享誉国内。典型中有种果能手彭金刚,种粮大户程和水,最出名的是高考落榜不失志、揭榜承包村里果[
阅读全文]
挺扁大队”缘何出现在“呛马”游行队伍中?
517呛马游行下午2点登场,虽然民进党尽力想和陈水扁脱钩,不过由台教会组成的“挺扁大队”,还是从台北县板桥出发加入游行队伍。据台媒报道,阿公阿嬷在大太阳下挥汗如雨,准备好挺扁的旗帜标语,要与民进党一块儿呛马。台教会会长蔡丁贵表示,“主要的就是民进党不敢直接讲的啦……陈水扁是我们的兄弟,蔡英文[
阅读全文]
七十年代的腐败--尘封的记忆之二
在世人眼中,腐败似乎是改革开放后才出现的。老记经常从报刊上、网络上看到怀旧的文帖,提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至七十年代,都很神往:穷是穷了些,但没有腐败呀。
老记八十年代初在内地一宣传机关供职,经常下乡抓典型,文人习气使然,捎带着也搞点民间采风之类的私货作为创作素材。当时记满了厚厚的几本,按时下的话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