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月

资深记者,专栏作家。
正文

抓“典 型”--尘封的记忆之三

(2009-05-19 21:35:48) 下一个

     抓“典 型”--尘封的记忆之三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老记在内地一市委宣传部任新闻干事,与记者也沾得上边。其时,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老记当年还是小记一个,刚刚出道,年轻气盛,又吃得苦,经常下乡去抓典型。其中有几个典型火爆一时,享誉国内。典型中有种果能手彭金刚,种粮大户程和水,最出名的是高考落榜不失志、揭榜承包村里果园的女青年邵秀清。记得她的事迹曾被国内外数十家报刊转载,她本人也荣获“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并被当选为团中央十二大主席团成员。这些典型,奠定了老记的江湖地位,老记也颇为自得。

一年后,市里开农村致富能手表彰大会,派老记去总结彭金刚等老典型的经验材料。老记满以为轻车熟路,手到擒来。兴致勃勃下了乡。老记首先回访种果大王彭金刚,来到老彭的果园,只见规模是大了许多,但果园凋零破败,老彭也不见踪影。一问,村民们七嘴八舌地数落老记:“都是你们秀才干得好事,害得老彭跳了江”。原来,老彭出名后,县里乡里都鼓动他扩大果园规模,银行也争着给贷款。老彭头脑发热,贷巨款扩充果园,结果是果园大了,果子多了,但卖不出去。加上嫌贫爱富银行又纷纷逼债,老彭一气之下,跳江自杀了!

 

采访程和水,老记也扑了空。村民们告诉说,老程早不种粮了,进城卖冰棒了。一了解,程和水遭遇和彭金刚差不多,一样是县乡要求其扩大规模,一样是银行竞相贷款,一样是粮食多了卖不出去。老程欠了一屁股债,只好躲进城卖冰棒糊口。
 

老记怀着最后一丝希望去采访当时名声最大的邵秀清,也未找到人。村民们告诉老记:“邵秀清早已进城当工人了。”原来,小姑娘人小鬼大,利用当时的政治资本和上层关系,先是办了“农转非”,随后又被特招进了一家国营大厂。想不到老记的锦绣文章倒成了小姑娘跳出“农门”的敲门砖。
 

回城后,老记自然是有辱使命,交不了差。只好临时抓了几个新典型充数。更要命的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老记抓得几个典型命运的大起大落,成为圈内人的笑料。有好事者还编了一个段子挖苦老记:

彭金刚,跳了江;

程和水,卖冰棒;

邵秀清,进了厂;

大秀才,脸丢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