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月

资深记者,专栏作家。
正文

七十年代的腐败--尘封的记忆之二

(2009-05-16 15:54:34) 下一个

 
         七十年代的腐败       --尘封的记忆之二

在世人眼中,腐败似乎是改革开放后才出现的。老记经常从报刊上、网络上看到怀旧的文帖,提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至七十年代,都很神往:穷是穷了些,但没有腐败呀。


   
老记八十年代初在内地一宣传机关供职,经常下乡抓典型,文人习气使然,捎带着也搞点民间采风之类的私货作为创作素材。当时记满了厚厚的几本,按时下的话说,素材挺另类的,自然也无法发表。闲来无事,老记从废墨中随手摘抄几则掌故,冠名曰:“七十年代的腐败”,以博网友一笑。


   
其一:七十年代,乡村多进口日本尿素。小日本做什么都认真,尿素的包装袋也不含糊,用的是真材实料的尼龙布。当时,尼龙布在农村是高挡布料,结实耐穿,且挺括,老百姓买不到也穿不起。于是,这些进口的尼龙布包装袋便成了乡村干部的福利。也不知道小日本当时是同情中国人还是羞辱中国人,巧的是一个包装袋刚好做一条成年人的裤子。于是,乡村干部便“以权谋私”,“贪污”尿素包装袋做裤子穿。包装袋是白色的,并且印上了“尿素”、“日本制造”等墨字,自然要染上色才能穿出去。但当时乡间的染布匠的印染技术还不过关,染料无法盖住“日本制造”等字迹,即使染上色,隐隐约约还能从裤子的前腿和屁股上看到“日本制造”、“尿素100%”等字样。看到乡村干部穿上高级布料的裤子招摇过市,老百姓很羡慕,也很是眼红,于是编了一段民谣讽刺:“大干部,小干部,一人一条尼龙裤;前面是日本,后面是尿素;染青的,染蓝的,就是没咱社员的”。 
  

其二:说的是分鱼。每年腊月,大队里的养鱼塘都要抽干水起鱼,按人头分给社员。这一年一次分鱼是社员们的年货,也是年夜饭的主菜,社员们看得挺重的。分鱼时,生产队晒场上人头攒动,几百双眼睛都眼巴巴地盯着刚刚从鱼塘里捞上来的鲤鲩鲢鳙和各色杂鱼,盘算自家能否分到几条大一点的好一点的。然而,当时大队干部和生产队长一样是"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把大鱼和品种好的鱼留下来,找借口说是要送给上级领导。挑挑拣拣后,只剩下一堆小鱼和杂鱼分给社员。老百姓敢怒不敢言,也编了一则民谣嘲讽:“鲤和鯇(草鱼),干部拣;乌鳞鲫,队长得,鳑鮍鯵(杂鱼),社员摊

      最令人捧腹的腐败是公社副主任董老仂,此公到蒋湾大队检查工作,大队自然得招待午饭,那时大队穷,也就是青菜、萝卜、豆角之类的家常菜,加上一个豆腐干就算荤菜了。菜油在当时更是珍贵,一个人一年才2斤菜油(其中一斤还是棉籽油),炒菜时,炊事员自然舍不得多放,滴了几滴豆干就下了锅。董老仂在旁边急了,从炊事员手中抢过油壶就往锅里倒,一边倒一边念叨:"你们蒋湾大队几百户人家,还靠省这一点点?再洒上几圈。"此事传出后,社员们都忿忿然,一致认为董老仂腐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