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月

资深记者,专栏作家。
正文

《康定情歌》作者解密--尘封的记忆之六

(2009-05-30 14:44:35) 下一个

《康定情歌》作者解密
-----------尘封的记忆之六


   《康定情歌》,又名《跑马溜溜的山上》,它节奏明快、旋律优美、雅俗共赏,被评为世界十大民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世界各国推荐。

   尽管已经传唱了数十年,其优美动听的曲调早就脍炙人口,但《康定情歌》的词曲作者究竟是谁,却扑朔迷离。上世纪90年代,康定所在地的《甘孜报》曾以一万元巨奖,悬赏寻找此歌的作者。随着同名电视连续剧在央视热播,《康定情歌》的词曲作者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以前,《康定情歌》曾注“王洛宾改编”,包括王洛宾儿子王海成在内的部分专家也认为,这首歌曲的词曲作者应该是西部歌王王洛宾,但四川康定当地的民歌研究者却认为,《康定情歌》的词曲作者应为惠安县洛阳人吴文季。

   从事民族情歌研究多年的专家、《甘孜报》总编辑郭昌平对《康定情歌》考证如下:“《康定情歌》是上个世纪30年代诞生于康定的一首民歌,由当地的群众自发编创并于上世纪40年代逐渐流传开来。抗战时期,南京国立音乐学院作曲系学生吴文季到当时的西康省康定县采集民歌,在那里收集到“溜溜调”,写成《跑马溜溜的山上》。然后将此歌转交给他的声乐老师伍正谦。吴文季在康定的短暂服役结束后,回重庆,抗战胜利后又回南京继续学音乐。1947年南京音乐学院举办师生联欢会,他将这首歌拿出来,请江定仙老师配器,首次由伍正谦老师演唱。江定仙配好伴奏后,将原名《跑马溜溜的山上》改名为《康定情歌》。后来,江定仙又将此歌推荐给了当时走红的歌唱家喻宜萱演唱,1948年,女高音歌唱家喻宜萱,将这首歌带到巴黎,令该曲目一炮而红。《康定情歌》由此开始走向世界。

   郭昌平曾采访过喻宜萱、江定仙,喻宜萱、江定仙也证明此曲为吴文季采写。江定仙教授等曾指出,康定“溜溜调”的原曲调略为简单,而《跑马溜溜的山上》却具有很好的和声和旋律,这就是采写改编的结果。正因为经过吴文季改编,再创作,才使《跑马溜溜的山上》从康定“溜溜调”原型脱颖而出,成为脍炙人口的美妙乐曲。

   对《康定情歌》深有研究的中国地质大学博士生导师吴冲龙介绍说,西部歌王王洛宾自未涉足过康定地区,自然与《康定情歌》毫无关系。他通过向吴文季先生的同学、中国音协领导郭乃安及著名音乐家方炳云、许耿等人调查核实,确认《康定情歌》采写者为吴文季,半个多世纪的空白,半个多世纪的等待,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正是他,吴文季--一个喝番薯汤长大的惠安人,采编了那首享誉世界的中国西部民歌——《康定情歌》。

   然而,吴文季的人生并没有因这首歌而辉煌,他的面前是一条充满不幸与坎坷的道路。据吴文季生前好友泉州师范学院教授张玉春披露,1949年5月,吴文季在南京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担任第二野战军战斗文工团、西南军区战斗文工团和总政文工团的歌唱演员,曾领唱过《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1953年,因“战时干部训练团”的历史问题被清除,回到老家。尽管身在农村,又是孤单一人,开荒种地,接受管教,日子过得很艰辛,但吴文季仍没有放弃钟爱的音乐,那几年,他精心地为舞剧《阿兰》《丰收之夜》和歌剧《惠女颂》等作品谱曲,在北京和上海会演受到了好评。可是,厄运再一次降临,1964年四清社教时,他被作为“阶级异己分子”赶出当时任教的学校,不到两年,就在贫病交加中含冤离开这个世界。

   吴文季终生歌唱自由,却一再遭受不公正的对待,吴文季终生歌唱爱情,却一辈子得不到爱情,甚至采编《康定情歌》的事实也未能及时被社会所认知。直到1986年,吴文季冤屈才平反昭雪,至止,洛阳江畔的凤窝山上那座孤零零的土坟已经被人们冷落了二十年。后来,他的学生、朋友、同事为他重新修墓立碑,碑上刻着这样的字:“他一生坎坷,却终生为自由而唱”。

   2002年9月10日,经过5年悬赏才寻找到采编者的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地区派人专程到惠安县洛阳镇,向凤窝山上吴文季的墓敬献鲜花,感谢他为康定人民和中华民族争得世界性的荣誉。虽然这是一份迟到的“荣誉证书”,但是,如真有在天之灵,吴文季还是会感到欣慰的。

   补记:我在商报一度热衷于搜集民间文本,目的是从原始的文本中还原历史真相。泉州一文友看到记者解密了不少尘封往事,特地带来一堆资料,说:“<康定情歌>作者是泉州惠安人,他一生坎坷,被埋没多年,也应原还历史的真相了”。于是有了这篇文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