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月

资深记者,专栏作家。
正文

“老 右”--尘封的记忆之四

(2009-05-24 12:29:28) 下一个


“老 右”--尘封的记忆之四

八十年代初,我从师院毕业分配到市委机关大院,报到的第一天,遇到的第一个公差就是门卫"老右"。当时,他把我当成进城上访的农民,很热心地带我去找信访办。


那天,我戴着一顶破草帽,裤腿上沾满了泥巴,全身晒得与非洲黑人差不多。接到乡里的通知,从稻田里爬起来骑着一辆借来的自行车便赶往市委机关报到,我原本就是农民,只是沾了高考的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机关风气还真不坏,换成现在,你一个农民的儿子,没有任何背景,就凭几篇发表在报刊的散文就被选拔进市委机关,门都没有!


熟悉后,常常听到机关的同僚们叫他“老右”,真以为他姓右,竟毕恭毕敬地称他为“右老师”,弄得他挺尴尬,惹得同僚们大笑不已。尔后,机关的老前辈给我讲了“老右”的出处。


原来,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老右”还是小蒋,在城关一所中学当老师,当年,小蒋风流倜傥,多才多艺,是学校女生心中的白马王子,身边不乏追求者。其时,正值共和国轰轰烈烈的"反右"运动,城关中学也分到了一个右派“指标”。谁都知道当右派可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指标”迟迟落实不下去,上级放了狠活:“谁家的孩子谁抱,指标落实不下去的学校,右派的帽子就给校长戴”。


校长急了眼,使出最后一招:评右派。于是,天天晚上开会,面对面评议。然而,当着面谁也抹不开脸,开了两个晚上的会,右派还是没有评出来。第三天晚上,会开了一半,小蒋跑肚子拉稀,中途去上厕所。校长一看,机会来了,赶紧提议:“我建议小蒋为右派,有没有意见?没有意见请举手”。在场的老师如遇大赦,一致举手表决通过,庆幸自己逃过一劫。


小蒋从厕所回到会场,得知自已成了右派,当场大哭大闹,但木已成舟,再哭再闹也于事无补。有好事者调侃:“你是蒋该死(介石)的后代,当一回右派也不冤。”就这样,风华正茂的小蒋被开除团籍、开除公职,戴着右派的帽子下放到农村监督改造了20余年,四十多岁,还是光棍一条,其间遭了多少罪,可想而知。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才被落实政策,摘帽回城安排工作。


据说,安排工作时曾征求他的意见,他只提了一个要求:当门卫。因为门卫不参加机关的会议。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