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不尽的离愁别绪—–阳关三叠
(2007-02-10 19:08:06)
下一个
诉不尽的离愁别绪—–阳关三叠
多维连接:http://blog./?p=21735
《阳关三叠》
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遄行,遄行,长途越度关津,惆怅役此身。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无复相辅仁,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商参各一垠。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驰神,日驰神。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芳草遍如茵。旨酒,旨酒,未饮心已先醇。载驰骃,载驰骃。何日言旋轩辚?能酌几多巡,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穷的伤悲,楚天湘水隔远滨。期早托鸿鳞,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申,如相亲,如相亲。 噫!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闻雁来宾。
———清末张鹤所编《琴学入门》
《阳关三叠》是唐代蓍名乐曲,也是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歌词根据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编写。因诗中有“阳关”、“谓城”两地名,故又称为《阳关曲》、《渭城曲》。
王维(701–761)字摩诘,是一位文艺全才,诗、文、书、画都很著名,又精通音乐,善弹琴、琵琶。《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诗歌中流传最广的,也是唐以后诉说送别衰肠的名作。唐代从长安往西远行,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古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阳关在河西走廊的尽头,与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从中原出向西域的通道。 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们心目中虽是一种豪迈壮举,但阳关以西还是贫荒绝域,自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贫荒的艰辛寂寞。因此渭城之边的送别,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更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体验,包含对前路珍重的深切祝愿。全诗语言纯朴,但却情意深沉,不像后来柳永那样把离别写得那样缠绵悱恻,儿女情长。
摩诘的《阳关曲》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段。 唐末诗人陈陶曾写诗说:“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 《伊州》属唐代大曲,多采用五、七言绝句或截取律诗4句,以反复咏唱的叠唱方法,尽情发挥诗中意趣。唐代以后,有多种曲谱和唱法,仅宋时就有三种,苏轼曾说他本人就听过两种。但元代以前的乐谱已经流失。现在保存最早的曲谱见于明代初年龚稽古所编《浙音释字琴谱》(1491)。该琴谱中收有《阳关三叠》,但此琴谱与唐代乐谱是否相同已无从考证。现存《阳关三叠》琴歌谱共30多种,它们在曲式结构上有些差别,曲调则大同小异。全曲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的愁绪,以同音反复作为结束音。从《阳关三叠》曲谱的音乐性分析,我个人以为, 现今流传的版本很可能是在清代以后。和中国传统的十大古曲相比较,《阳关三叠》音乐中的音乐形象要鲜明得多,这是《高山流水》,《汉宫秋月》,《广陵散》等古曲难以相比的。仅就曲子的音乐性而言,我个人以为《阳关三叠》是所有古曲中最易引起今人共鸣的。
王维的《雪溪图》:
(王维的画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以此来表现景物的体和面。即便用色,也讲究自然清淡,追求含蓄、悠远、纯净的境界。摩诘画如其诗、诗如其画。平淡天真、情感委婉、意味深长。)
现今流传的几个琴谱有《阳春堂琴谱》,《风宣玄品》,《西峰重修琴谱》,《琴学入门》等。其中以清末张鹤所编《琴学入门》最为有名。全曲3大段,即3次叠唱。每次叠唱除摩诘原诗外,加入若干词句,结束时添加尾声。从音乐角度说,原诗后新加段有点类似副歌的性质。这首琴歌的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特别是后段 “ 遄行, 遄行” 等处的八度大跳,和“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的呈述,情意真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上个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大力推行白话文后,现代人很少再用吟唱的方式来演绎这首古曲。当代作曲家王霞亚据近代琴家夏一峰演奏谱改编为合唱曲,曾有一些合唱团演唱过。但这首古曲在现代更多是由器乐演奏,如古琴、古筝和二胡等独奏,或是民乐合奏,其中以古琴演奏最能体现古乐的韵味。
虞山派吴兆基的演奏:
中国古琴演奏艺术因各地气候和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人文传统的不同而流派众多,有广陵派, 浙派,闽派, 岭南派, 诸城派等。自明代以来,古琴演奏大致形成四川的“蜀派”和江浙一带的“熟派”(常熟,亦称虞山派)。蜀地多崇山峻岭和急流大川,琴派以刚劲雄伟见长;吴中山水秀丽清婉,琴派以清丽婉约取胜。吴兆基出于古琴世家,自幼居于苏州,跟随其父吴兰荪先生学琴,秉承了吴地的“熟派”传统。稍后,四川“蜀派”的吴浸阳先生游历于苏杭上海之间,跟吴兰荪结为挚交,吴兆基也就拜吴浸阳先生为师。所以吴兆基的琴艺继承了父亲和老师的传教,融汇熟、蜀两派之长为一体。就琴艺本身而言,吴兆基的演奏不如蜀派的喻绍泽先生,也不如广陵派的成公亮先生。但吴兆基先生人文基础深厚,常谓操琴尤如文人吟哦诗文,必须抑扬顿挫方能抒情达意。抑扬有似音乐之旋律,顿挫仿佛音乐之节奏。听吴兆基先生演奏这一首《阳关三叠》,尤能感受到音乐中的文化底蕴。
香港古琴家Tong Leung-tak的演奏:
这张唱片中的古琴演奏是香港的Tong Leung-tak。由于文化传统的原因,Tong Leung-tak的古琴演奏艺术不如大陆的许多古琴演奏家。但这一张唱片是目前居于西雅图的Weston Ma的专门录音。当年马先生以12首金弦出名天下,现在他的近距离录音在美国录音界也倍受推崇。这张唱片中的古琴演奏录音要好过以录音质量著称的香港雨果公司的录音,其中的古琴拨弦质感是所有录音质中最好的。
器乐合奏:
这是一个由二胡,古筝,扬琴,琵琶,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外加打击乐的器乐合奏。比起古琴独奏,合奏的音色显得更为丰富。在整个合奏中,二胡担任了主要角色。这张唱片的录音是在加州的Santa Barbara的一个教堂里,由美国录音大师Kavichandran Alexander录制。这首器乐合奏的《阳关三叠》听起来如泣如诉,回音绕梁三日而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