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府电邮

打造海外华语多媒体电子旗舰,凸现文化艺术学术高度,观照汉文化视角,建立首家新移民华裔看美国原始资料档案馆和补充对话体系
正文

Marie Antoinette迷失在凡尔赛宫-《绝代艳后》索菲娅·科波拉电影2

(2007-08-26 16:07:41) 下一个
1768年,在奥地利和法国边境线上临时搭起的帐篷里,玛丽·安托内特脱掉了全身的衣服,不带一寸奥地利制造的棉纱,进入了法国。玛丽当时14岁,在奥地利的身份是公主。到法国以后,她成为太子妃,丈夫是未来的法王路易十六。

今天的法兰西共和国经常有些奇怪的举动,心理障碍的源头可能要追溯到200多年前的王朝时期。玛丽在帐篷里换衣服的过程处在众目睽睽之下。她嫁人以后,在凡尔赛宫里的床第生活也全无隐私可言,每一个细节都有人盯着。法国朝廷里怎么会有这么个坏习惯?

玛丽寝宫的奢华当然无与伦比,但没多少人真会羡慕。你看那房间的布置,一张大床不象是供休息和交流感情的私密场所,它更像一个舞台,小夫妻俩在床上的任务以表演为主。

所以,婚床上发生的事情,或者没有发生的事情,很快就会禀报上去,全凡尔赛宫都知道。婚床上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因为王子有心理障碍,他对小五金感兴趣,愿意花无数精力琢磨如何开锁,但无心开启新婚生活。

这苦了玛丽。她是奥地利女皇的外交工具,肩负着“和亲”的重大历史使命,就像文成公主、王昭君一样。可她才14岁,14岁的女孩真能知道些什么呢?母亲通过各种途径从奥地利传话过来,一再提醒玛丽,严肃对待肩上的重担,要具备解决危机的能力。玛丽懂了,只要能给法国生下王子,就意味着大功告成。但路易十六不合作,其他人只能干着急。

玛丽和王子认真探讨过这个问题。玛丽问,“听说你的嗜好是配钥匙?”路易十六回答,“是的。”玛丽接着问,“你真喜欢配钥匙?”路易十六说,“显然。”背景音乐的调子由严肃立即转变为轻快。很好玩的对话设计。

这是导演索菲娅·科波拉的第三部作品。她的意图不在于拍一个严肃的历史剧,而是从自己作为年轻女性导演的角度来讲述一个生活在宫廷中的小女孩如何在成长的同时走向迷失的故事,手法很轻巧。她的前两部作品《处女自杀》和《迷失在东京》也都是讲述女孩成长的故事。

如果在好莱坞讲血统论,索菲娅·科波拉真可以算皇族、电影业界的公主。如今人人都夸索菲娅“才女”,其实她当年也曾经遇到过重大挫折。索菲娅90年代初在父亲执导的《教父3》中的表演成为人人诟病的败笔。这样的特殊经历对拍摄玛丽·安托内特的故事或许有些特殊帮助。

凡尔赛宫里的其他人经常谈论“整晚做爱”、“四次”之类的话题,在这样的压力下,玛丽必须设法释放能量。她美丽聪明,能够从歌剧中获得愉悦。但那不够,她开始一一尝试其他的生活享受,直到极尽奢侈。

索菲娅·科波拉怎样表现穷奢极欲?她用了一系列镜头:鞋子、扇子、美酒、扑克、通宵达旦的化妆舞会,特别是甜点。甜点是索菲娅·科波拉拍得最多的物件之一,鲜红的草莓一再出现,或者镶在糕点上,或者含在嘴里。此时背景上安排了当代的摇滚乐。没人会指责索菲娅科波拉用错了音乐,这是她诠释故事的手段之一:用现代观点考察近代生活。

当然还有偷情。我特意留心了玛丽情人的行头打扮,王子穿的是黑衣,他的确骑了匹白马。

20年后,玛丽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的行为举止越来越有母后的风范。不幸,此时王朝陷入危机,而她成了最方便的替罪羊。全巴黎都在传说她不顾臣民死活,只管自己享受。恶名昭彰的一句话是,“他们没有面包吃?为什么不吃蛋糕?”这句话也许只是对玛丽的诬陷。其实,一个女人真能干多少坏事?在索菲娅·科波拉看来,玛丽无非就是一个迷失在成长期的女孩,机缘巧合,她嫁入凡尔赛宫,以放纵的方式享受了生活。成熟以后,却不幸成为历史的罪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