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大葱

我爱我自己,更爱支持我的朋友哦!
正文

长篇小说《铁血襄阳》连载(151)

(2025-10-21 15:25:44) 下一个
第151章《血淬汉江》

江风如刀,汉水似练。黎明前的黑暗里,蒙古军打造的第一艘“襄阳号”战舰如同沉睡的巨兽,静静泊在江心。铁链绞盘声有节奏地响着,像极了这座城池平稳的心跳。
突然,一声刺耳的铜锣划破寂静。
“敌袭!北边起火喽!”
瞭望塔上的嘶喊还未落下,三支火箭已经“嗖”地钉在主帆上。火苗瞬起,在夜色中格外刺眼。

赵壁将军一脚踹翻甲板上的火盆,烧红的炭滚落一地,在木板上烙下狰狞的痕迹。“潜水队下江!步兵队登岸!”他的命令短促有力,如同他腰间那柄从不离身的弯刀。
送死般的渡江开始了。两百名赤身兵卒扑通跳入江中,然而才下水,便有一半人发出凄厉的惨嚎——江底早已埋满铁蒺藜。冰冷的江水瞬间被染红。

巴特尔牙咬铁链,带头前冲。这个蒙古汉子浑身的肌肉绷紧如铁,每前进一步,脚下便绽开一朵血花。他身后拖出的血线,在江水中如红绸飘荡,诡异而悲壮。
对岸陡起十座箭楼,箭雨泼天般洒向江心。赵壁在指挥船上狞笑:“好!这才像我蒙古军的手段!”他猛扯机关,船侧挡板骤开,三十具包铁皮木筏轰然砸进水中。

活下来的八十名兵卒踩着同伴的尸首跃上木筏。巴特尔将铁链甩向对岸,却被突然冒出的木桩打断。危急时刻,他竟然空手攥住飞来的铁钩,掌心皮肉霎时撕裂,鲜血顺着铁链滴入江中。
“过江!”巴特尔吼声如雷,将铁链缠在腰间,以身为桥。赵壁策马冲上这血肉之桥,马蹄踏处,血花飞溅。
北岸轰然炸响!伪作石头的火药喷出烈焰,三个兵卒顿成火球。巴特尔滚进弹坑,抓起尚在抽搐的同袍挡在身前,“夺夺夺”三箭钉入尸身。这一幕,让即使身经百战的赵壁也不禁瞳孔微缩。

赵壁的坐骑被炸作两截,他却踩着飞溅的马肠扑向敌酋。刀光一闪,假扮蒙古教头的盔甲迸裂,真血狂喷:“大人,这…超出操练章程了…”
“住口!”赵壁满面鲜血似恶鬼,“那吕永和文焕岂与你讲章程?!”
江心陡卷三道水龙卷!埋伏的元军水鬼凿穿三艘战船,船体倾侧下沉。巴特尔掣两柄鱼叉跃入漩涡,水下立时翻涌血潮。这场操练,早已超出了预想的惨烈。

主船巨弩调转方向,蘸火油的巨箭射向自家沉船。“轰隆”燃起的船骸成了水上堡垒,残兵踏火再冲。
巴特尔刚冒头,眼见赵壁大刀照面门劈来!偏头躲闪,刀锋削落半耳同时,他反手鱼叉直刺赵壁咽喉……
二人定格成血葫芦:叉尖距喉三寸,大刀卡在锁骨。赵壁忽咧血口笑露獠牙:“这手…教得地道。”
日头被黑烟吞没。待余下十七艘船合围时,众人才惊觉——假戏真做的元军探马早混入操练行伍!

赵壁撕开血污令旗,露出猩红手令:“襄阳城西三十里,蒙古先锋已连破三寨。”扬手焚旗,火光中面目扭曲:“现今可懂为何往死里操练尔等了?”
战鼓声里,真真切切的马蹄声渐近如滚雷。
一个月后,汉江已披薄冰。
战船“轰”地一声撞开浮冰,巴特尔的鹿皮靴“吱”地踩碎甲板上一层薄霜。这个曾经只识马背的蒙古汉子,如今脚步沉稳如老水手。

“呵!马背上跌不落雄鹰!”巴特尔喉间滚出一声低笑。话音未落,浪头“哗”地扑上船帮,水花四溅,他却纹丝不动。
令旗“唰”地迎风扬起,旗手高声接道:“浪里头也翻不了真蛟龙!”

蒙古军三十艘战船“咔咔”齐转,帆绳绷紧之声如闷雷滚动,蒙古水军齐喊号子“呜嗬——”,声震寒江。船头铁锥“砰”地撞碎浮冰,破浪前行。
赵壁抱臂而立,忽将令旗掷入江中,沉声道:“明日开始,练就闭眼发炮的本事!”

“咚咚咚……”远处襄阳城头,更鼓声骤然错乱一拍。
巴特尔稳立船头,任风狂浪急,身形不动。他扬旗大笑:“原以为骑马与行船两般事,今朝方知——都是一个理!”手中令旗一挥,三十艘战船应声变阵,整齐如雁行。
旭日初升,战船在汉水上列阵森严。刘整、张禧、赵壁等水军将领手按剑柄,肃立船头。
刘整目光灼灼,扬声道:“今日便教尔等见识,我大元水军,足可纵横长江!”

战鼓震天,号角长鸣,千帆齐发,破浪而行。这支在血与火中淬炼出来的水师,正朝着命运的多舛前程,毅然前行。
江水无言,见证着这段即将改写历史的征程。

此时此刻,汉江的寒风,像一把钝刀子,刮在脸上生疼。刘整天站在甲板上眼眶里闪现泪花,他回忆起从1267年的鱼粱洲,冻土硌脚,呵气成霜,带领众汉军兄弟们百手起家建造蒙古军水军基地,一路走来千辛万苦,实属不易……

故事要从两年前的冬天说起,一群面庞黝黑的汉子,正喊着号子,将合抱粗的巨木一根根推入浑浊的江水。他们是北方的骑士,马背上的骄子,此刻却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泥泞的河滩上,显得笨拙而压抑。
人群中央,一位身披元军制式铁铠的将领按住剑柄,目光如炬,扫过忙碌的工地和远处苍茫的江面。他叫刘整,曾是南宋蜀中的支柱,泸州军民的依靠,如今却站在了故国的对立面,要为蒙古帝国,打造一柄能劈开长江天堑的水战利刃。

一阵冷风卷着沙尘扑来,迷了不少人的眼。旁边一名蒙古百户低声用蒙语嘟囔了一句,虽不清晰,但那“南蛮”、“折腾”几个词,还是隐约飘进了刘整的耳朵。他眉头都没动一下,这样的质疑,自他献上“欲取江南,必建水师”之策起,就从未停歇。
“将军,”副将张禧快步走来,脸上带着忧色,“库里的铁钉,只够打造三十艘小船了。木材也快接济不上,深山伐木的弟兄,又病倒了十几个……”
刘整沉默着,走到水边,弯腰掬起一捧刺骨的江水。水从他的指缝间漏下,滴滴答答,如同流逝的时间,和越来越紧迫的战局。

他猛地直起身,转身面对麾下那些满身泥泞、眼神中带着迷茫甚至抵触的士卒,声音如同砸在冻土上的石头:
“都给我听着!没有水师,大元的铁骑再强,也只能在江北望江兴叹!这长江,不是草原,能任由马蹄驰骋!我们要过去,就得靠船,靠我们亲手造出来的战船!”

时间回溯到数月前,大都的宫殿里,炭火烘得暖洋洋,却驱不散弥漫的猜忌。
“陛下,”一位蒙古亲王出列,目光扫过站在武官队列中的刘整,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我蒙古勇士,自草原来,靠的是弓马取天下。这江河舟楫,乃是南人末技。让一个降将统领如此重任,只怕……未必真心为我大元着想吧?”
另有人阴恻恻地补充:“听闻刘将军在宋时便擅水战,如今力主建水师,莫非是想借此拥兵自重?”

龙椅上,忽必烈面容平静,深邃的目光看向刘整:“刘卿,你如何说?”
刘整出列,躬身行礼,声音沉稳却坚定:“陛下,臣确为降将,但既已归顺,便唯有竭诚效忠。长江天堑,非舟楫不能渡。南宋倚仗水师,据险而守。我大军若无水师策应,纵有百万铁骑,亦难施展。取宋必先取襄阳,取襄阳必先断其外援,断其外援,则必有一支能战之水师!此非为臣个人之功业,实为陛下混一宇内之关键!”

忽必烈凝视他片刻,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定鼎了乾坤:“朕意已决。刘整,朕予你权宜,于襄阳前线督造水师,所需钱粮人手,优先调配,但……亦需你自行筹措部分。”
这道命令,给了刘整名分,却没给他足够的支持。他得到的,是一群习惯在马背上生活的“旱鸭子”,和一份远远不够的物资清单。

《鱼粱洲的淬炼》

回到鱼粱洲的现实中,困难接踵而至。
无船无匠: 刘整选址于此,看中的是地势。但“零基础”是最大的噩梦。他亲自带队,深入南方密林寻找适合的巨木。林中毒瘴弥漫,蚊虫肆虐,多少健壮的士卒进去后就再也没能走出来。为仿造南宋先进的“车船”(明轮战舰),他悬出重赏:“有能造此船者,赏银百两,免三代徭役!” 一些流亡的南宋工匠,为了生计和家人,终于犹犹豫豫地走出了藏身的村落。

《血泪练兵》

这才是最难的。让在陆地上生龙活虎的蒙古勇士登上摇晃的船只,他们顿时头晕目眩,呕吐不止。刘整想出了狠招:将船只固定在浅滩,让士兵们在甲板上吃饭、睡觉,直至习惯摇晃。练习水性时,他命令全军腰系绳索,集体跳入冰冷的汉江。“淹不死,就学会了!” 他站在船头怒吼。一名千户长仗着身份抗拒,刘整毫不犹豫,当众鞭笞,血痕道道,厉声呵斥:“今日怕水,明日便是长江上的浮尸!在这里丢人,总比在战场上丢命强!”

汗水、泪水,甚至血水,汇入了汉江。在无数个日夜的煎熬中,北方的汉子们,皮肤晒得黝黑,手脚磨出了厚茧,眼神里的迷茫渐渐被一种坚韧取代。
第四章 龙骨成军
1271年秋,奇迹在鱼粱洲诞生。
江面上,桅杆如林,帆影蔽日。七百余艘大小战船陈列开来,巍峨的楼船如同水上堡垒,灵活的蒙冲舰好似利剑出鞘。这不再是零散的舢板,而是一支初具规模的舰队。
刘整的创新远不止于造船。他将蒙古骑兵擅长的骑射与包抄战术融入水战,训练水手在颠簸的船艏放箭,精度惊人;他试验“铁索连舟”,试图在江上打造出稳固的“水上马阵”。整个鱼粱洲,成了一个巨大的水战试验场。

《初试锋芒》

1272年春,考验来临。南宋名将张世杰,率一支精锐水师溯汉江而上,意图打通通往襄阳的补给线,并摧毁这支蒙古人的“水上玩具”。
探马飞报,军中有些躁动。刘整却异常冷静。他下令:以数十艘轻捷小船前出诱敌,且战且退。张世杰见元军船小兵弱,果然下令追击,阵型渐乱。

就在这时,汉江两岸芦苇丛中,鼓声大作!数十艘装备重弩的楼船如巨兽般冲出,弩箭如蝗,覆盖了宋军先锋。同时,元军蒙冲舰从侧翼快速切入,分割宋军队形。张世杰的水师猝不及防,陷入重围。

这一战,新建的元军水师竟大败久负盛名的南宋水军!消息传回大都,忽必烈抚掌大笑,对左右道:“得刘整,如得半壁江山!”
鱼粱洲的江水,见证了一支铁军的诞生,也预示着江南屏障,已被劈开了一道裂痕。

《涛声依旧》

然而,历史的洪流总是复杂难测。刘整凭借水师之功,虽一时风光,却终究难逃“汉人降将”的身份桎梏。在助元朝攻克襄阳、最终灭亡南宋后,他未能安享尊荣,晚年因猜忌而被渐削兵权,最终在落寞中逝去。
但汉江的波涛,年复一年地拍打着鱼粱洲的堤岸,仿佛仍在诉说那段铁与火的岁月。那个在风雪中擂鼓督战的将领,那个让草原帝国首次真正征服江河的“驭水者”,他的功绩与悲情,都深深镌刻在了这片他曾倾注心血与梦想的水域之下。
江水东流,带走了英雄泪,却带不走历史的回响。(未完待续)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