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铁血襄阳》连载(78)
(2025-09-11 14:21:05)
下一个
第78章 《新野烽烟》
此时河南新野的秋夜,霜风如刀。驿道两侧枯苇簌簌作响,一队缇骑举火飞驰,惊起寒鸦掠月。“钦命宣抚”朱漆牌在火光中灼目,马蹄踏碎薄冰的脆响刺破死寂,三百里加急的令旗翻飞如夜枭振翼。
驿站内油灯噼啪,羊皮舆图在案上滚开。赵璧解下狐裘掷案,雪粒簌簌坠落图上山川。阿术按刀而立,刀鞘正压住樊城水寨标记,铁甲凝着寒霜。
“咳咳……赵璧,那南人……不可尽信!”阿术突然攥碎药碗,褐黄汤药溅上舆图,陶片割裂指尖血痕。指甲划过绢帛的沙响中,烛火爆出灯花,映得他脸上刀疤如蜈蚣扭动:“那老狐狸献的水道图——与末将三年前缴获的宋军密档,分毫不差!”
赵璧倏地展开圣旨,绢帛扫落茶盏碎裂如惊雷:“陛下口谕:若是诈降,屠樊城;若是真降……”指尖重重点向襄阳,“当速断汉水浮桥!”帐外隐约传来宋军战船的梆子声,混着北风送来的号角,如鬼夜哭。
阿术染血的五指死死按在刀镡上,喉头滚动咽下血腥气:“速持我虎符……告诉刘整……”咳出的血丝溅上地图,“把水寨的连环舟……全拆成火把!”
赵壁大氅扫翻铜灯台,灯油泼溅引燃军报,火舌瞬间吞没“鹿门山”三字。三百里加急马蹄声破夜而去,最后光亮中,只见羊皮图上药汁腐蚀的疆域,如被血水浸透的江山。
《岘山伏火》
秋日的襄阳岘山叠翠,汉水如白练东去。鹰嘴岩上松涛阵阵,铁链绞盘吱嘎作响,元军水师正将虎蹲炮推上绝壁,炮身落岩的闷响惊起山雀纷飞。
刘整按剑临崖,甲叶映着冷光。赵璧忽以三指探入岩缝,砂岩擦过铁甲铮然作响:“这石隙里必藏了猛火油柜——”嗓音如砂纸磨过铁器,“待听得宋军马嘶,方可点火。”四名士卒应声而动,草茎断裂声碎在风中。
寒光乍现!赵璧猛地擒住亲兵腿甲,镔铁出鞘声撕裂宁静:“尔靴底沾了苍耳未清!”刀锋掠过皮革迸裂,亲兵踉跄跪地,“想给夏贵的探子引路不成?”
七日前军帐檐漏滴入铜盆,赵璧甲内绿霉斑驳,指甲在樊城沙盘刻出血痕。骨节撞裂檀木的闷响中,他凝视汉水航道,眼底熬出血丝。
现实战马喷鼻声自三里外传来。元卒正将铁火鹞埋进岩缝,引线如毒蛇蜿蜒直通江心。刘整望江风猎猎:“夏贵水师若走此路,必入圈套。”赵璧指节叩响岩壁冷笑:“骄兵只走熟路。这回定叫他火鹞烧船,片甲不留!”
引线捻紧的沙沙声里,江雾渐起。刘整侧耳听风:“雾遮炮位,天助我也。”赵璧眯眼远望宋军鼓声传来处:“雾散时,便是火海吞舟之时!”
沙盘上血痕蜿蜒如汉水支流,霉斑在甲缝里蔓生成青黑色的江山。
汉水暗刃》
汉江襄阳段秋风如刀,数百艘艨艟逆流西进,玄甲映月似黑龙鳞甲乍破寒夜“哗哗啦啦”浪沫溅上铁皮船首,钝响声中“铁鹞子”撞角撕碎波涛,纛旗猎猎如金戈交鸣。
71岁的南宋老将夏贵按剑立于舵楼,犀甲凝霜宛如冰塑。忽抬脚踏碎甲板结冰,脆响裂空:“距唐河店尚有二十里?”令旗官跪捧铜更漏,水珠沿刻度坠落如断魂更点。
剑鞘猛击桅杆惊起栖鸦!“传死令——三更前泊岸者活,见半星灯火者斩!”怒涛轰碎尾音,剑锋划喉剪影与江面乍现的鱼肠匕寒光重叠成索命符咒。
此处笔者重点介绍一下《夜眼将军》夏贵,南宋宿将夏贵的烽火人生。他面刻双旗,夜能视箭,八旬老将撑半壁残山
。
《草莽起势,面涅封将》
1197年,夏贵生于安丰。少时因罪面刺双旗,人称“夏旗儿”,却凭悍勇获名将吕文德赏识。异禀天成,暗夜能辨箭落之处,军中美誉“夜眼将军”。从卒伍至统帅,他带着面上耻辱印记,踏出传奇征途。
1268年襄阳烽火骤起,71岁的夏贵临危受命,任沿江制置副使。次年七月,他趁汉水暴涨淹没蒙军营垒,亲率五万水师、三千粮船逆流强援襄樊。巨舰劈浪,箭雨蔽日,竟在元军重围中杀出血路,成功送粮入城!此战老将白袍染血,江南皆颂:“须眉如雪,肝胆似铁”。
《鹿门夜溃,功败垂成》
然七日后返程时,元军伏兵鹿门山。夜色之中虽仗“夜眼”殊死搏杀,终因寡不敌众遭重创。此败虽折兵锋,却无人忍责——须知此役时他已73岁高龄,仍亲冒矢石冲阵,南宋朝野悲叹:“非将军不力,实天数难逆!”
《暮年悲歌,山河同烬》
1279年崖山决战前夕,83岁的夏贵病逝军中。一生历经四大战役,从抗金到抗元,六十载戎马终随南宋共沉沧海。后人凭吊其墓,犹见碑上深痕双旗印记,恍见那位夜眼老将凝视故国残月。
——面涅不改忠勇志,夜眼曾照汉水红。他是刻在江山断壁上的最后一道剑痕!
此番吕文德瞒报朝廷的密谋随江风翻滚:诈降元廷的幕僚正快马赴燕京,而夏贵重兵突袭的刀尖已抵蒙古粮道咽喉!
沿岸芦苇荡忽有火把如毒蛇吐信,又瞬间熄灭。铁骑蹄声混入浪涛,元军伏兵的黑影正与艨艟暗影在江面拼接成死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