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大葱

我爱我自己,更爱支持我的朋友哦!
正文

长篇小说《铁血襄阳》(二)

(2025-08-11 04:23:43) 下一个
南宋襄阳北街:烟火人间的盛世画卷

南宋咸淳三年中秋,时光的齿轮悄然转动,发出由缓至急的咬合声,仿佛在诉说着一段神秘而古老的故事。清脆的铜铃在空气中清响,如同灵动的音符跳跃。忽然,“铮铮”一声裂帛之音划破长空,一台神奇的时光机流光骤敛,一群来自未知时空的众人踉跄着落地。

当他们的视线逐渐清晰,眼前呈现出南宋时期襄阳北街的繁华盛景。从高空俯瞰,街道上人烟辏集,青石板铺就的道路上,履痕交错,仿佛刻下了岁月的印记。市井的喧哗声如潮水般渐渐涌来,胡琴咿呀婉转,算盘珠清脆作响,油锅滋啦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独特的市井交响曲。

酒旗在微风中招摇,仿佛在热情地招呼着过往的行人。“曹记面馆”内灶火正旺,一位技艺娴熟的庖丁正在抻面。他双手舞动,面条如银蛇般在空中飞舞,上下翻飞间,一根根粗细均匀的面条便诞生了。旁边的“张氏金钢酥坊”前,一位老妪手持木槌,有节奏地敲打着金刚酥,每一下都力道十足,将金刚酥敲得金屑纷飞,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这时,一声悠长的吆喝声传来:“新炊玉粒饭——”众人循声望去,但见一位挑担货郎头戴竹笠,竹笠上还滴着汗珠。他的担头蒸笼白汽腾腾,那热气仿佛带着生活的温暖。而从樊城方向飘来的渔歌,悠扬婉转,与货郎的吆喝声竟奇妙地交织成一曲,宛如天籁。

《汉水渔歌词》的旋律在空气中飘荡:“一网撒开汉水秋,金鳞银甲满船头。鹿门山下鲥鱼美,炊熟犹带桂花油。”这歌声仿佛将人们带入了那片波光粼粼的汉江,看到了渔民们丰收的喜悦。鲥鱼作为汉江的名产,肉质鲜嫩,而鹿门山在襄阳城南,当地独特的调味之法用桂花油烹饪鲥鱼,更是让这道菜的美味锦上添花。

就在众人沉浸在这美妙的歌声中时,一位挑担老汉擦过时光机游客的肩膀,高声喊道:“让让!热酥油茶泼着喽——”随着他的呼喊,铜钱“叮当”一声落入陶碗,仿佛是生活中最真实的音符。此时,一个字幕特效出现在众人眼前:“叮咚!检测到幸福指数:100%襄阳烟火气”。

襄阳城北街,是襄阳城最热闹的街道。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条繁华的街道上。摊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仿佛是一首热闹的市井赞歌。卖牛肉面的师傅熟练地将面条放入锅中,加入浓郁的牛肉汤,再撒上翠绿的葱花;红糖饼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让人垂涎欲滴;金刚酥色泽金黄,口感酥脆;襄阳八大碗摆满了桌子,每一道菜都蕴含着浓郁的地方特色;炸油墩在沸油中“咕嘟咕嘟”地上下翻滚,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襄阳米窝外酥里嫩,让人一口接一口。这些美食吸引了众多食客,人们围坐在摊位前,自由自在地享受着美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其乐融融。

一个小童雀跃高呼:“阿娘快瞧!这绿豆沙米窝炸得金黄!”那声音充满了童真和喜悦。与此同时,不远处传来惊堂木“啪”地一声脆响,仿佛是在为这热闹的场景增添一份别样的色彩。
镜头穿越到二楼的茶肆里,一位说书人正中气十足地讲述着故事:“列位看官!今日单表那襄阳守臣吕文焕吕大人——”他略作停顿,轻轻地用茶盏叩了叩案几声,那姿态仿佛是一位运筹帷幄的将军。“文能提笔安黎庶,武可横刀镇荆襄!”他的语调逐渐升高,充满了对吕文焕大人的敬佩之情。“这襄阳城啊,商贾云集,街巷里坊尽是欢笑声!”说着,他再次用力拍下惊堂木,那声音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繁荣昌盛。“真真是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呐!”

楼下,油锅“噼啪”爆响,混着孩童的嬉笑声渐渐远去,仿佛是生活的乐章在不断奏响。一个垂髫小童攥着三文钱,费力地挤到摊前,奶声奶气地说:“王阿婆,要个油墩儿!”王阿婆笑着揭开陶釜,只见金黄的米浆裹着桂花馅在沸油中翻滚,散发出阵阵香甜的气息。“小官人仔细烫,这蜜糖用的可是鹿门山野蜂巢。”王阿婆的话语充满了关爱和温暖。

街心,传来马蹄铁踏碎青石积水的声音,仿佛是历史的脚步在缓缓前行。一位糖画艺人正专注地制作着糖画,他指间金丝流转,不一会儿,一个执矛军士的模样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众人眼前。孩童们拍手雀跃,眼中充满了好奇和惊喜。

朝阳为青瓦镀上了一层金边,各家店铺渐次挑起了灯笼。绸缎庄前,一位妇人正仔细地比着杭罗料子,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书画铺里,一位老学究捧着新到的《东京梦华录》摇头晃脑,仿佛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

忽然,一阵清脆的铃响传来,一位货郎担着时鲜果品穿街而过,高唱道:“汉江菱角脆哎——隆中柿子甜——”几个梳着双鬟的小丫鬟忙提着裙角追去,绢鞋踏在青石板上沙沙作响,仿佛是一群灵动的小精灵在追逐着生活的甜蜜。

此时,舒缓的琵琶曲渐渐响起,混着晚风拂过酒旗的猎猎声,仿佛是一首悠扬的夜曲,诉说着南宋襄阳北街的繁华与宁静,让人们沉醉在这烟火人间的盛世画卷中,久久不愿醒来。(未完待续)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