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铁血襄阳》连载(32)
(2025-08-22 01:01:35)
下一个
[本章梗概:
雨夜密谋:蒙古将领郭侃冒雨拜访南宋降臣杜瑛,寻求攻宋策略。杜瑛详细分析南宋三大致命弱点:法度废弛、兵备糜烂、粮饷断绝,提出庖丁解牛战术,指出襄阳是南宋的咽喉要害。
战略争议:忽必烈召开军事会议讨论攻宋方案,刘整提出温水煮青蛙的长期围困策略,主张先收买南宋将领吕文德;阿术则主张速战速决,两人在朝堂上激烈争辩。
帝王决断:忽必烈最终采纳刘整的战略,任命阿术为征南大元帅、刘整为副元帅,同时强调攻占襄阳后要保护文化、学习汉法、严禁劫掠,展现出一统天下的雄心与政治智慧。
暗流涌动:刘整在获得兵符后露出复杂表情,暗示他作为南宋降将内心的矛盾与野心,为后续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本次写作重点围绕蒙古攻宋战略的制定过程,通过杜瑛的分析、朝堂辩论和忽必烈的决策,展现蒙古灭宋的关键战略转折点,同时刻画各具特色的历史人物形象。
第32章 雨夜问策
相州城的夏雨来得急,青瓦屋檐淌下的雨水连成珠帘,将整座城池笼在朦胧水雾中。郭侃勒马停在杜瑛草堂前,蓑衣上的雨水顺着皮革缝隙往下渗,在靴边积成小小的水洼。
将军,这杜老学士当真知晓破宋之策?随行的师爷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声音压得极低。
郭侃没有作答,抬手叩门。指节敲在榆木门板上的闷响,混着檐下铁马叮当声,在雨夜里格外清晰。门缝里透出的灯光忽明忽暗,像极了宋人画里的风雨归牧图。
门吱呀一声开了条缝。杜瑛的白发在油灯下泛着枯草般的光泽,他眯起眼睛打量来人,喉间发出破风箱似的咳嗽声。案头堆着的《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被风掀起一角,露出密密麻麻的批注。
杜老学士。郭侃抱拳行礼,铠甲上的雨水溅在青砖地上,“冒雨叨扰,实为军情紧急。”
杜瑛侧身让出路来,袖中滑落的《唐律疏议》卷轴啪地掉在地上。他弯腰去拾,枯枝般的手指在灯光下显出病态的苍白。是为伐宋之事吧?老人声音嘶哑,像钝刀刮过树皮。
油灯忽地爆了个灯花,将杜瑛脸上的沟壑照得愈发深邃。他推开案头砚台,墨汁溅在《宋史》封皮上,晕开一片乌黑。郭侃注意到老人指甲变形得厉害,显然是常年执笔所致。
南宋如今就像座虫蛀的破屋。杜瑛突然拍案,震得笔架摇晃,“头一件叫法度废弛——自绍兴年后,敕令多如牛毛,贾似道之流拿堂帖当圣旨使,这叫’律令是死的,权臣是活的’!”
郭侃眯起眼睛,无意识敲打案几的手指突然停住:“如此说来,临安刑部倒成了胥吏做买卖的勾栏了?”
窗外闪电劈过,瞬间照亮雨幕中几个佝偻的流民身影。杜瑛冷笑数声,从袖中抖出一封密信。绢布上的墨迹被雨水洇开,吕文德私吞军粮三千斛几个字格外刺目。
二一件叫兵备糜烂。杜瑛咳嗽着指向密信,鄂州守军三月未见饷银,连弓箭腰刀都典当干净!他突然激动起来,枯手指向窗外,“三一件叫粮饷断绝!江淮水田十税其七,农户卖儿鬻女——”
惊雷炸响,郭侃看见老人眼中迸出骇人的精光。杜瑛蘸着茶水在桌上画线,茶汤蜿蜒如汉水。破宋当如庖丁解牛,专找筋骨缝隙。他指甲划过木桌,发出刺耳声响,“襄阳就是宋人的咽喉!若从唐邓出铁骑,截断汉水粮道…”
茶碗在郭侃掌中碎裂,瓷片扎进手心却浑然不觉。血混着茶汤滴落,在桌上晕开狰狞的图案。热气升腾间,他仿佛看见襄阳城楼在烽火中崩塌的幻影。
[御前论战]
燕京大都皇宫的鎏金烛台将忽必烈的眉间阴影拉得老长。郭侃单膝跪地,铠甲与青砖相撞发出铿然声响:“杜瑛曾言,立国根本不外三桩——法度、兵甲、粮草。今观南宋,三样俱废,此乃亡国之兆。”
忽必烈指尖轻叩扶手,金戒在檀木上刮出细痕。侍从展开的羊皮地图上,朱砂标记的箭头直指襄阳。
末将请为先锋!阿术突然起身,腰间金刀撞得沙盘战旗晃动。他扯开衣襟,心口的箭疤在烛光下泛着暗红,“九十日内,必让宋人过完最后一个中秋!”
众臣哗然。刘整却平静地取出沾泥的银锭:吕文德在鄂州藏着比军械库还大的地窖。他独眼中闪过讥诮,“襄阳六年军饷,三成进了他的私库。”
忽必烈把玩的波斯玛瑙突然停住。他看向八思巴,这位帝师轻抚念珠:“刘整之策,暗合兵法要义。”
争论声渐起时,忽必烈突然拔剑劈向沙盘。寒光闪过,襄阳水门模型应声而裂。三十年烽烟,宋人倚仗的不过是水门铁索。他抓起黄沙任其流泻,“汉水非长江,七百余里漕运,够贾似道醉死十回也等不到援军!”
[金殿决策]
黎明前的薄雾中,兵部尚书手捧诏书疾步而出。绢帛上的朱砂印玺未干,在晨曦中泛着血色的光。
敕封阿术为征南大元帅,赐金虎符!内侍尖利的唱喝刺破寂静,“刘整晋镇国上将军,领副元帅职!”
忽必烈玄色龙袍掠过丹陛,九旒冕冠的玉珠折射出十二道华光。他忽然转身,声如金磬:“入城敢效王全斌残蜀旧事者,不论勋爵,皆付有司斩首!”
刘整攥紧兵符的手指节发白。将熄的宫灯在他眼底投下跳动的阴影,那道横贯左脸的旧伤疤微微抽搐。殿外传来白鸽振翅声,混着远处铁甲碰撞的铮鸣,渐渐消失在应天门的晨雾中。
接下来故事可能会沿着这些方向发展:
降将心结:刘整抚摸旧伤疤的特写,暗示他作为南宋降将的复杂心理,为后续他与吕文德的秘密联系埋下伏笔
文化冲突:忽必烈强调保护襄阳碑碣、学习汉法的细节,预示未来元朝汉化改革与保守派蒙古贵族的矛盾
战略隐患:阿术九十日破城的狂言与刘整长期围困策略的分歧,暗示未来襄阳战役可能出现指挥体系的内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