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常见的难题:股市正在创下新的历史高点(ATH),而你正拿着现金,心想:是不是等回调再买更安全?
这种担心可以理解——万一今天买入,明天就下跌怎么办?但历史、逻辑和经验都表明,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这种恐惧往往没有必要。
1. 投资在历史高点,依然是在投资全球经济
如果你投资的是 标普500指数 或 纳斯达克100指数,且持有周期是 10 年、15 年甚至 20 年,那么几乎没有必要为了等回调而推迟投资。
为什么?因为这些指数代表了美国经济的中坚力量。标普500覆盖各大行业,而纳斯达克100集中在最大型的非金融公司,尤其是引领全球创新的科技巨头。
在当今互联的世界,这些公司不仅仅服务美国本土市场。苹果的 iPhone 销往 175 个国家以上,微软的云服务为全球企业提供支持,英伟达的芯片驱动着世界各地的 AI 数据中心。投资这些指数,不仅是投资美国,更是投资 全球经济。
2. 每一次历史高点,最终都变成了小山丘
看看标普500的长期走势图。无论是 1987 年、2000 年、2007 年还是 2021 年的历史高点,如今看起来都只是小小的山丘,被后续的更高峰完全淹没。
如果因为害怕而在 ATH 不敢投资,市场可能会持续上涨数月甚至数年而不给你“完美”的回调机会。在此期间,你将错过复利增长和分红的积累。
记住:在市场中的时间,比择时进场更重要。Time in the market beats timing the market.
3. 市场崩盘无法避免,但复苏的力量更强大
是的,股市一定会经历暴跌。很多人仍清楚记得互联网泡沫破裂(2000–2002)和 2008 年金融危机,市场最大跌幅超过 50%。
但关键是:即使如此严重的下跌,最终也会完全收复失地。互联网泡沫后,标普500在约 7 年内回到高点;2008 年危机后,不到 5 年就创下新高。
如果你的投资周期是以几十年计算的,这些下跌只是路途中的颠簸,而不是死胡同。
4. 通过分批投资来降低恐惧感
如果仍然担心买在“高点”,可以选择分批入市。比如用 定投 的方式,每个月固定投入一笔资金,持续 12 个月。
这样,你会在高位和低位都买入,最终摊平成本,减少择时带来的压力。
5. 不要只盯着最热门的板块
当整体市场显得“泡沫感”较强时,有些板块可能被高估,但另一些却被低估。此时可以关注那些暂时表现落后、但长期基本面仍然稳健的行业。
例如,当科技板块连创新高时,医疗保健、公用事业、部分工业企业等可能还在合理估值区间内。这些领域中常常能找到被低估的优质公司,长期潜力同样不容小觑。
总结
害怕在历史高点买入亏钱是很自然的心理反应,但这也是很多人错过长期财富增长的重要原因。应对之道不是回避投资,而是制定一个明确的计划:
-
投资广泛、多元化的指数
-
专注 10 年以上的投资周期
-
接受波动是旅途的一部分
-
必要时用分批投资减轻心理压力
-
在被忽视的板块中寻找价值
投资的最佳时机是昨天,其次是今天——哪怕今天正处于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