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种存在
肆、生从何来
V.改造命运的实证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了凡四训》
佛法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这句话讲的是个浅显的道理。我们过去的造作影响现在,现在的行为又会影响将来。但是这个将来,也许五年,也许十年,不是非要等到看不见的来世。所以,佛法不是消极的宿命,而是积极的造命。命是自[
阅读全文]

第三种存在
肆、生从何来
IV.命由我造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大般涅槃经》
这一系列文章是围绕「心、相、想」三个字展开的。在这三个字中,「相」代表看似随机的命运,包括自身的才貌、一生的境遇。佛法称前者为「正报」,后者为「依报」【6】。如前文所示,它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和不自由的,就像困在笼中的鸟。相比之[
阅读全文]

第三种存在
肆、生从何来
III.对命运的三种解读
「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古希腊斯多葛学派
杨绛先生在她的散文《命与天命》中写道:「每个人的出身和遭遇、天赋的资质才能,却远不平等。有富贵的,有贫贱的,有天才,有低能,有美人,有丑八怪。凭什么呢?人各有命。命是全不讲理的」。「不讲理」三个字说的极是,符[
阅读全文]

第三种存在
肆、生从何来
II.人生有命
回答了「我是谁」之后,接下面的问题是「我从何处来」?前文已经介绍过了,「心灵」是绝对的旁观者,它是不变的。但在不变的心灵上,怎么会忽然变出莺歌燕舞、柳绿花红?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喧嚣的尘境是在某一刻突然降临的。我们突然被投放到身体当中,然后被身体裹挟着在世上游走【3】。身外的尘境从何而来?心灵[
阅读全文]

第三种存在
肆、生从何来
I.高更的三个问题
上面这幅油画出自法国后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是他得知小女儿去世后的伤心之作。画布的最右边是新生的婴儿,正中是摘取果子的青年,最左边是枯槁的老妇,背景有一尊代表信仰的图腾。画家把这幅作品命名为「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对于这三个问题,无论西方的基督教,还是东方的佛教,都试[
阅读全文]

第三种存在
叁、拈花者谁
V.用「心」如镜
到此,我们把「相、想、心」三个字全部介绍出来了。这三个汉字,分别代表着六尘、六识和六根,统称十八界。它们不但构成一部浓缩的佛法,也隐约呼应着西方哲学的三个阶段。「相」字对应古希腊自然哲学,「想」字对应传统形而上学,「心」字代表近代哲学对自我的关注。在哲学的映衬下,这套理论显得愈发高深。然而[
阅读全文]

第三种存在
叁、拈花者谁
IV.笛卡尔发现「心灵」
笛卡尔出生于一五九六年(明万历二十四年)。在数学和哲学上,他都显示出卓越的天赋。在数学上,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将古希腊时期分离的「数」与「形」重新结合在一起。我们在初中学习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就是他的发明。在哲学上,他缔造了近代第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这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之后从[
阅读全文]

第三种存在
叁、拈花者谁
III.物理主义的挑战
「一切都是物理」【6】,这是物理主义的口号。从物理主义的角度看,如果肉体之外真的存在独立的「心灵」,它必然是物理学研究的对象,也应具备相应的物理属性。在经典物理学时代,物理主义者会询问「心灵」的形状、体积、材质、重量。想象中,如果「心灵」真的存在,它应该能从骨灰里捡起来,用镊子夹出来,应[
阅读全文]

第三种存在
叁、拈花者谁
II.拈花者谁
要谈「第三种存在」,必须先从「存在」说起。当我说一件事「存在」或者「不存在」,那是什么意思?就具体的事物而言,它的存在需要感官给出充分的依据。当我远望一棵树,我说「这棵树存在」;拾起一朵花,我说「这朵花存在」。又因为看不到月亮上抱着玉兔的嫦娥,所以我说「嫦娥不存在」,或者「不知道嫦娥是否[
阅读全文]

第三种存在
叁、拈花者谁
I.第三种存在
加拿大七人画派作品
在前两篇文章里,我们谈了「相」和「想」。这两个汉字分别代表着两种形式的存在。首先是具体的存在,比如山川草木、走兽飞禽。它们通常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即便不能用感官直接察验,也可借旁物间接发现。比如我们看不到风,但可借树的摇动发现它。如果碰巧看不到树,又可借树的影子发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