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创连载:Claire的日记 (第一章)

(2025-07-21 07:30:30) 下一个

第一章:空巢之秋

二零一八年九月二日

五十二岁了。
床单平整,陈同的位置空着。昨夜飞芝加哥了,床头柜上留了张便条:"生日快乐,冰箱里有你爱吃的提拉米苏。"

打开冰箱,果然有。意大利餐厅的,那家我常去的。切了一小块,配咖啡。香气在厨房里转着。
手机响了,小杰的视频。

"妈,生日快乐!"

"谢谢宝贝。这么早?"

"商业分析课推迟了。妈,你今天干什么?"

"瑜伽课,下午可能去新开的烘焙坊。"

"我们学校有个创业比赛,我和室友要参加。做留学生服务平台的,等有方案了跟你说。"

聊了十几分钟,他去图书馆了。屏幕黑了,客厅安静。只有钟在走。
换瑜伽服时照了镜子。眼角有纹了,脖子的皮肤松了些。不过身材还行,瑜伽练了一年的效果。

出门时邻居Susan在浇花。
"Morning, Claire!"
"Morning!去瑜伽?"
"下次吧,今天要带客户看房。"

开车去瑜伽馆,电台在放邓丽君的《甜蜜蜜》。跟着哼了几句。二十多年前刚来美国时,想家就听她的歌。
现在这里就是家了。

二零一八年九月十五日

整理小杰的房间。
其实没什么好整理的,他走前收拾得挺干净。书桌上还有铅笔,削得很尖。枕头还有他的味道。

书架上的奖杯擦了遍,特别是2015年州辩论赛那个。记得比赛结束,他抱着奖杯,脸上又激动又克制。

床头柜抽屉里有个信封,里面是张照片。辩论队合影,2011年的。小杰在前排咧嘴笑,露着牙套。我在后排,那时还烫卷发。旁边那些家长都有点面熟,但叫不出名字了。

照片里的我眼神很亮。那些年每个周末都有辩论赛,开车送他,在观众席为他鼓掌。日程表密密麻麻的。现在空白得很。

手机响了,Maggie的语音。
"慧慧!在干嘛呢?出来喝咖啡呀!"
"在收拾小杰房间。"
"哎呀,孩子都走一个月了,还收拾啥呀!老地方见!"
Maggie就这样,风火火的。

星巴克里,Maggie已经占好位置。
"来这么早?"
"刚送完孩子。"她推过来一杯拿铁,"还热着呢。"
"谢谢。"

"最近咋样?气色不错呀。"她拍拍我的手,"是不是偷偷谈恋爱了?"
"你想什么呢!"
"开玩笑的啦。不过真的,是不是在练瑜伽?整个人都不一样了。"
"每周三次。"
"难怪!我妈上次还说你越活越年轻。"

聊瑜伽,聊孩子,聊韩剧。Maggie说最近迷上烘焙,做了好多次都失败,面包硬得能打人。
"要不咱俩一起报烘焙班?社区中心新开的。"
"好啊!"

这就是闺蜜的好处,总能把你从一个人的世界里拉出来,让生活多点色彩。

二零一八年九月二十日

瑜伽课上认识了Rachel。华裔,第二代移民,中文磕磕巴巴的,人挺好。下课一起喝smoothie。
"你儿子也上大学了?"
"在东部读商科。你女儿呢?"
"UCLA读电影。艺术生,花钱如流水。"

Rachel最近学画画,水彩的。"空巢后总得找点事做。"我说报了烘焙班,她说:"做好了给我尝尝。"
"可能很难吃。"
"没事,我老公是医生,家里常备胃药。"
我们又笑作一团。

回家路上去了全食超市。在蔬菜区碰到Linda。
"哎呀晓慧!好久不见!气色真好!"

Linda快六十了,保养得像四十多岁。
"陪我选选菜,Brad今晚带同事回家吃饭。"她挽着我胳膊,"最近在学太极,每天早上去公园。有个老师特别帅,六十多了身材还特好。"
"Linda!Brad知道你这么说吗?"
"知道,他还鼓励我去呢。说我有爱好,就不会老盯着他了。"

"对了,上次社区聚会有个人问起你。德国人,个子挺高的。"
"不记得了。"
"他儿子跟小杰一个辩论队的。"
"可能在学校见过吧。"

Linda没再说,拿起芦笋看。这些年认识的家长太多,都记不清了。

二零一八年九月二十五日

小杰打电话来,声音兴奋。
"妈,告诉你个好消息!我被选进学校的案例分析队了!下个月去费城比赛!"
"真的?太棒了!"

"教授说我分析报告写得特别好,逻辑清晰。这都要感谢你,从小教我条理分明。对了妈,感恩节我可能回不去了。比赛在感恩节前后,要准备下一轮材料。"
"没关系,学习重要。"
"妈你别生气,圣诞节一定早点回去。"
"谁生气了?你能有这机会,妈妈高兴。"

挂了电话,坐在沙发上发呆。第一个没有孩子的感恩节。以前这时候已经在计划菜单了。火鸡多大,配菜几样,小杰的南瓜派。
现在就我和陈同两个人,还需要那么隆重吗?
起身去厨房,试试新学的柠檬塔。上周烘焙课教的,看起来不难。

二零一八年十月三日

烘焙班。
今天学做司康饼,Maria把盐当糖放了。烤出来的,大家尝了一口都笑。老师说这也算创新。

Maggie和搭档较劲,非说自己方子更好。
"我姥姥传下来的方子,绝对错不了!"
"你姥姥那是做馒头的方子吧?"
"你懂什么!这叫中西结合!"
全班都被她俩逗乐了。

休息的时候,大家围坐在一起喝茶吃点心(当然是老师做的,我们做的还不能入口)。聊天中发现,班里大部分都是空巢妈妈,大家有很多共同话题。

"我儿子去年刚走的时候,我天天哭。"一个韩国妈妈说,"后来老公说,你不是一直想学钢琴吗?现在有时间了。"
"学得怎么样?"
"能弹《小星星》了!"她骄傲地说,大家都笑了。

这种氛围真好。大家都在人生的新阶段,都在尝试新东西,都在为自己活着。听着她们的故事,我意识到自己并不孤单。空巢不是惩罚,而是解放。解放了时间,解放了精力,也解放了可能性。

下课的时候,老师宣布下周要举办一个小型烘焙展,每人带一样自己最拿手的作品。

"我的拿手作品就是订蛋糕的电话号码。"Maggie小声跟我说。
"那我的拿手作品就是品尝别人的作品。"我回应道。
我们相视而笑。生活嘛,认真但不较真,这样刚刚好。回家的路上,我想起一句话:人生下半场,要为自己而活。也许这就是当下的功课。

二零一八年十月八日

凌晨两点醒了,一身汗。
最近偶尔会这样,突然就热得不行。翻个身,换个凉快的地方继续睡。陈同在旁边打着轻鼾,一点没受影响。我们并排躺着,却像住在两个世界里。

这就是中年夫妻的常态吧。各自的身体,各自的梦,各自的孤独。
早上起来,精神还不错。做了个煎蛋三明治,配上鲜榨橙汁。陈同边吃边看手机上的新闻。

"今天几点的飞机?"我问。
"下午两点。去芝加哥三天。"
"需要我送你吗?"
"不用,叫了Uber。"他抬头看我一眼,"你今天有什么安排?"
"上午瑜伽,下午可能去图书馆。"
"挺好的。"他点点头,继续看新闻。

这就是我们的日常对话,简洁实用。不像电视剧里那样你侬我侬,但也挺好的,像老朋友一样自在。只是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我们的对话里能多一些...什么呢?温度?激情?还是仅仅是好奇?

送走陈同,一个人在家反而觉得轻松。这个发现让我有点惊讶。什么时候开始,我竟然更喜欢一个人的时光?放了音乐,把昨天烘焙课的笔记整理了一遍。下次一定要记住,泡打粉和小苏打不能放太多。

下午去图书馆借了几本书,有本关于正念冥想的特别有意思。在阅览室坐了一会儿,阳光从大窗户洒进来,暖洋洋的。

旁边一个老太太在织毛衣,动作熟练优雅。她看我在看她,朝我笑了笑:"给孙子织的,冬天快到了。"
"真好看。"
"退休后学的,闲着也是闲着。"

二零一八年十月十五日

今天去看了中医,定期调理。
吴医生还是老样子,慢条斯理的。把完脉,他说:"最近心情不错啊,气色比上次好多了。"

"有在运动,也学了些新东西。"
"这就对了。"他边写方子边说,"身体好不好,一半靠药,一半靠心情。心情好了,什么病都好一半。"
老中医的话总是充满智慧。

从诊所出来,顺路去了社区中心。墙上贴满了各种活动通知。除了瑜伽和烘焙,还有书法班、合唱团、摄影俱乐部...选择真不少。

Amy在前台,看见我就热情地打招呼:"Claire!好久不见!"
"最近忙着上课呢。"
"听说你的柠檬塔做得不错?"
"谁说的?"我笑了,"能吃不中毒就不错了。"
"太谦虚了!对了,月底有个秋季聚会,你一定要来啊。"
"好啊,需要带什么吗?"
"就带你自己就行!哦,如果你的柠檬塔真的能吃的话,也可以带上。"
我们都笑了。

二零一八年十月十八日

晚饭时间,陈同从芝加哥回来了。
我做了他爱吃的糖醋排骨,还试着做了烘焙课学的面包。虽然形状有点奇怪,但味道还行。

"这面包是你做的?"他有点惊讶。
"是啊,烘焙班学的。怎么样?"
他尝了一口,认真地嚼着:"不错,真的不错。"
"真的?"
"真的。比上次那个...什么来着?"
"司康饼。"我笑了,"那次确实是灾难。"

我们边吃边聊他的芝加哥之行。客户很满意,项目进展顺利。说到兴起,他眉飞色舞的,像个孩子。

"对了,"他突然想起什么,"下个月我可能要去亚特兰大出差。"
"亚特兰大?多久?"
"一周左右。要不要一起去?正好可以看看城市。"
我想了想:"下个月有烘焙班的结业展示,我想参加。"
"那下次吧。"他也没勉强。
这就是我们的相处方式,各有各的空间,但心里都有对方。

晚饭后,我们一起看了会儿电视。他看体育新闻,我织毛衣(对,我也开始学织毛衣了)。各做各的事,偶尔聊两句,很舒服。

这样的晚上,平淡却温馨。我突然意识到,也许我一直在寻找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改变,而是这种细水长流的温暖。二十多年的婚姻,我们从激情走到了平淡,从浪漫走到了实用。但也许这就是爱情的成熟形态——不再需要证明,只需要陪伴。

二零一八年十月二十二日

翻日历的时候,发现今年真的过得很快。
想想这两个月,学了瑜伽,学了烘焙,认识了新朋友,生活充实得很。虽然小杰不在身边,但每周视频聊天,知道他过得好,我就放心了。

今天烘焙班,我的苹果派终于成功了!玛丽亚尝了一口,竖起大拇指:"Muy bueno!"
Maggie不服气:"我的蓝莓马芬也不错啊!"
"是不错,"我说,"就是有点...蓝。"
"那叫艺术!你懂什么!"
大家又笑成一团。

下课后,几个同学约着去喝下午茶。在一家很温馨的茶室,环境特别好。大家聊着各自的故事,原来每个人都有精彩的人生。

有个同学以前是会计师,退休后开始学摄影,现在作品都能参展了。还有个同学,五十岁开始学游泳,现在能游蝶泳了。

"人生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她说。

二零一八年十月二十八日

昨晚梦见自己在做巨大的生日蛋糕。
醒来觉得好笑,烘焙班上多了。下个月就是结业展示,得准备。
早上起来,阳光特别好。在后院侍弄花草。新种的玫瑰开得正艳,粉粉的。剪了几支插在客厅花瓶里,整个屋子都香了。

中午Linda打电话,约我去新开的日本料理店。
"就我们俩,好好聊聊。"
餐厅环境雅致,我们选了靠窗位置。

"最近怎么样?"她握着我的手。
"挺好的,忙着呢。"
"看出来了,整个人都不一样了。有光彩。"
"哪有你说的那么夸张。"
"真的!很多人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就开始放弃自己了。但你没有,你在发光。"
被闺蜜这么夸,心里美滋滋的。

我们聊了很多,从孩子聊到老公,从过去聊到未来。Linda说最近在考虑读个网络课程,学点新技能。
"活到老学到老嘛。"
回家路上,电台在放《What a Wonderful World》。跟着哼唱。
What a wonderful world。

但有时候,夜深人静时,还是会想:平静,充实,但缺少了什么?
说不清楚。也许是新鲜感,也许是被需要的感觉。这些想法一闪而过,我很快就睡着了。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