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原创连载:Claire的日记 (第十章)

(2025-07-21 07:32:38) 下一个

# 第十章:缓慢复苏

## 二零二一年一月七日

昨天接种了第二针疫苗。

胳膊疼。心情却轻松了。护士说再过两周就能建立免疫力了。两周后,我就可以出门了。

陈同今天回公司。十个月了。

早上他梳头的时候我看到了白发。疫情期间我们每天在一起,反而没注意到岁月的痕迹。现在他要重新融入外面的世界,我才发现我们都老了。

"紧张吗?"
"有点。都快忘了怎么和同事说话了。"

我笑了。这十个月来,他最常交流的人就是我。我们聊天,看电影,做饭。

但是现在要结束了。

他走后,房子安静下来。我坐在客厅里,看着外面的街道。邻居在遛狗,都戴着口罩。

这个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一切都不一样了。

我想起Tim。德国的疫情好转了吗?他还在那个公司吗?
有冲动想给他发个信息。
忍住了。

## 二零二一年一月二十一日

拜登就职典礼。

我和陈同看直播。Lady Gaga唱国歌的时候,我停下了手里的活。

"新的开始。"陈同说。
"是的。"
"包括我们?"
"包括我们。"

下午去超市。第一次独自出门这么久。超市里人不多,大家都戴着口罩。

在蔬菜区,我看到了熟悉的身影。更年期互助小组的那个女士。Susan?

"Claire?"她认出了我。
"好久没见了。"
"是啊,小组都停了快一年了。"她说,"憋得慌。这个疫情,把所有人都憋坏了。"
我点点头。

"听说下个月小组可能会重新开始。线下聚会,当然要戴口罩。"
"好的。到时候见。"

回家路上,我想起那个互助小组。疫情前,我们每个月都会聚一次。那些中年女性,大部分都像我一样,正在经历人生的过渡。

孩子长大了。身体在变化。夫妻关系也在调整。

## 二零二一年二月十四日

情人节。

陈同买了红玫瑰。很俗套。我还是很高兴。

"这么多年了,你还记得。"
"第一次送你花,你说我俗气。"
"现在不觉得俗了。"
"为什么?"
"因为我们老了。老了就容易满足。"

我们一起做晚餐,红酒炖牛肉。陈同很认真地帮我洗菜切菜。

"有时候我觉得这个疫情也不全是坏事。"
"为什么?"
"因为它让我们学会了珍惜。珍惜健康,珍惜家人。"

"以前我们总是忙着工作,忙着应酬。"

"现在我们有时间好好坐下来吃顿饭了。"

吃完饭,我们看电影。《廊桥遗梦》。

看到最后,我坐在那里没有说话。

"怎么了?"
"人生很短。"
"所以要珍惜。"

他搂着我,我靠在他的肩膀上。

这一刻,我想起了那个夏天。想起Tim,想起那些让我心跳的瞬间。

## 二零二一年三月三日

更年期互助小组重新聚会。

社区中心。所有人都戴着口罩,保持距离。围坐在大圆桌旁,每个人之间至少隔着一个空椅子。

"欢迎大家回来。"组织者陈太太说。

这一年来,所有人都变了。有些人胖了,有些人瘦了。有些人的头发全白了,有些人染了新颜色。

我们都还在这里。

"今天的主题是重新开始。谁想先分享?"

Linda举手。

"这一年,我和我老公的关系变了。以前很忙,很少交流。疫情期间待在一起,反而重新认识了彼此。"

"是好的改变吗?"
"是的。我们现在更像朋友了。"

我想起陈同。确实,我们也变得更像朋友了。

"我也想分享。我觉得这个年纪,我们都在学习如何重新开始。"

"怎么说?"
"孩子长大了,身体也在变化。我们需要重新定义自己。"

"说得很好。还有谁?"

一个新面孔举手。中年男人,看起来很憔悴。

"我叫李明。我最近离婚了。"

大家都安静了。

"我知道这里主要是女性小组,但陈太太说我可以来试试。我现在很困惑,不知道该怎么重新开始。"

看着他,我觉得这个人很面熟。

聚会结束后,我们一起走出社区中心。

"Claire?我想起来了,我们十年前在学校见过。我是小宇的爸爸。"

"哦!李明!我们孩子同班过。"

"时间过得真快。小宇现在在东岸上学。"

"我们家小杰也是。孩子都长大了。"

"你看起来还是那么年轻。比以前更有气质了。"

这句话让我不自在。从一个刚离婚的男人嘴里说出来,总觉得不太合适。

"谢谢。你也保养得很好。"

"我现在一个人住。"

离婚对中年男人来说确实是个打击。

"空巢期也会有孤独感。我理解这种感觉。"

"也许我们可以经常聊聊?关于孩子,关于这个阶段的困惑。"

我犹豫了一下。一个刚离婚的男人,主动提出要经常聊天,这让我有点警觉。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都有各自的生活。"

"当然,当然。我只是想说,如果你愿意的话。"

## 二零二一年三月十五日

疫情一周年。

新闻里到处都是回顾和纪念。我坐在客厅里,看着电视上的数字和图表。

一年前,我们以为这只是一个短暂的危机。没想到它改变了整个世界。

我想起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还在担心Tim的安危。那时候德国的疫情很严重。

现在,我已经很久没有想起他了。
不是不关心。是学会了放下。

陈同下班回来,看到我在看新闻。

"在想什么?"
"在想这一年。我们都变了。"
"是的。但我觉得是好的改变。"

"我觉得我们更加珍惜彼此了。以前我们总是忙着自己的事情,现在我们学会了分享。"

"我们学会了如何做夫妻。"

"什么意思?"
"以前我们更像室友。现在我们真的是生活在一起的两个人。"
"我喜欢现在的我们。"
"我也是。"

晚上,我翻出去年的日记。那些慌乱的记录,那些焦虑的心情,像是另一个人写的。

一年时间。我们都成长了。
不是年龄的增长。是智慧的增长。

我们学会了面对不确定性,学会了在困难中寻找希望,这是疫情给我们的礼物。

## 二零二一年三月二十八日

去图书馆。

想一个人安静地借几本书,没想到在门口碰到李明。

"Claire!我也来借书。"

我点点头,有点不太自在。

"我想找些关于园艺的书。离婚后搬了新公寓,想在阳台上种些花。"

"挺好的。我也想借几本烹饪书。"

"那我们一起进去吧。"
我想拒绝,但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毕竟都是去图书馆。

图书馆刚刚重新开放,进门需要测体温,戴口罩。借书的人不多,大部分是中年人。

在园艺书架前,他很认真地翻看每一本书。

"你觉得这本怎么样?"他指着一本《阳台花园》。
"看起来不错。图片很清楚。"
"那我们都借这本?"
"我借烹饪书,你借园艺书。各有各的兴趣。"

他有点失望的样子。

我选了几本烹饪书,准备去借书台。

"你想喝咖啡吗?"
我犹豫了一下。内心有两个声音在争论。
"好吧。但我四点半要回家。"
"没问题。我也不能待太久。"

我们去了图书馆旁边的咖啡厅。还是要戴口罩,只有喝咖啡的时候才能摘下来。

"谢谢你陪我来图书馆。一个人做这些事情,有时候会觉得没意思。"

"没关系。"心里还是有点不安。
"你也会觉得孤独吗?"

"有时候会。孩子离家后,生活确实有些变化。"

"孩子离家后,我们都需要重新学习如何生活。"

我点点头,但没有接话。这种话题让我觉得有些私密。

"你丈夫对你一定很好。"他突然说。
这句话让我更加不自在。"我们相处得还可以。"
"那就好。有人陪伴总是幸福的。"

我看了看手表。"差不多该回家了。"

"这么快?时间过得真快。"

回家路上,我想起这次的聊天。李明确实是个孤独的人,但他的一些话让我觉得不太合适。

## 二零二一年四月五日

清明节。

晚上给小杰打视频电话。

"我也想你做的红烧肉了。"

"等你回来,我给你做。我学会了外婆的做法。"

"真的吗?"
"真的。我这一年学了很多菜。"
"太好了。我已经想家了。"

"疫情结束了,你就回来。我们一家人团聚。"

"好的。我爱你们。"

"我们也爱你。"
挂了电话,我坐在客厅里,看着外面的夜景。

## 二零二一年四月二十二日

地球日。社区组织清洁活动。

我和李明一起参加。清理社区中心附近的垃圾。

"你经常参加这样的活动吗?"

"不经常。但我觉得应该为社区做点什么。"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我们更需要互相帮助。"

工作了一个小时,清理了不少垃圾。很累,但心情很好。

"谢谢你陪我来。一个人做这些事情,确实会觉得没意思。"

"我们不是一个人。我们是朋友。"

朋友。这个词让我心里暖暖的。

活动结束后,我们去咖啡厅。

"自从离婚后,我很少有机会和女性朋友聊天。"

"为什么?"
"因为大家都会想多。特别是在华人圈子里,一个离婚的男人和一个已婚的女人在一起,别人会说闲话。"
"你担心吗?"
"有一点。但我更珍惜我们的友谊。"
"我也是。我们只是朋友,问心无愧。"
"问心无愧。"

但是说这话的时候,我心里有一点点不安。

不是因为我们做了什么不对的事情。是因为我感觉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他看我的眼神,有时候会停留得久一点。

我对他的关心,也超出了普通朋友的范围。

这种感觉,让我想起了那个夏天。

不。不能这样想。
只是朋友。

## 二零二一年五月十五日

结婚纪念日。二十六年了。

早上醒来,陈同的头发又白了些。阳光从窗帘缝隙里漏进来,在他脸上划出一道浅浅的光影。

"二十六年了。"

"是啊。"他伸了个懒腰,"我们都老了。"
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眼角的细纹,脖子上松弛的皮肤。"不老。我们正值壮年。"
"五十四岁还壮年?"

"现在的五十四岁,相当于以前的四十四岁。"我涂护手霜的时候这样想。手背上的老年斑,什么时候出现的?

晚上去新开的中餐厅。服务员很年轻,说话带着南方口音。菜单上的字有点小,我眯着眼睛看。

"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约会吗?"陈同问。
"北京那个小川菜馆。你满头大汗地吃我点的麻婆豆腐。"
"那时候你就爱考验人。"

现在我们坐在这里,吃着同样的中国菜,用着不同的心情。年轻时的紧张感没有了,多了一种踏实。

饭后散步。路灯下,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重叠在一起。

"慧慧,你快乐吗?"他突然问。
我停下脚步。这个问题…很久没有人问过了。
"我快乐。虽然我们的生活很平淡。"
"即使我们之间没有太多激情?"

激情是什么?我想起年轻时心跳如鼓的感觉,想起现在看到他回家时的安心。"看到你回家时的安心,生病时的互相照顾,一起老去的陪伴。这不是激情吗?"

"这是更深的激情。不是燃烧,而是温暖。"

他点点头。我们继续往前走。

## 二零二一年六月一日

六一儿童节。小区里单亲妈妈带着孩子们在滑滑梯。孩子们穿着新衣服,叫声在温暖的下午里显得特别清脆。

我给小杰发微信:"虽然你已经二十三岁了,但在妈妈心里,你永远是孩子。节日快乐!"

手机很快震动。"谢谢妈妈。我也想念小时候的儿童节。"

我的手指在屏幕上敲击。"你还记得小时候的儿童节吗?"

"当然记得。你总是给我买新衣服,带我去游乐园。"

我想起那些儿童节。北京的游乐园,拥挤的人群,排队等旋转木马。小杰总是要坐最前面,说可以看到所有人。

"那时候你最喜欢什么?"
"旋转木马。虽然我已经十岁了,但还是喜欢坐旋转木马。"
"为什么?"
"因为上面有很多小朋友。我喜欢听他们笑。"

我放下手机。坐了很久。

我的儿子。原来从小就这么善良。

下午,我和李明一起去社区中心。更年期健康讲座。

"你也来听这个?"我有点意外。
"我想了解一下。"他说,"我前妻更年期的时候,我们关系很糟糕。现在我想知道,我当时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这句话让我对他刮目相看。

一个离婚的男人,还在反思自己在婚姻中的问题。这需要很大的勇气。

"其实更年期并不可怕。"我说,"只要有理解和支持。"

"你的更年期症状严重吗?"
"有一段时间很严重。"我说,"潮热,失眠,情绪波动。"
"你丈夫是怎么帮助你的?"

"他...他很耐心。"我说,"虽然他不太懂,但他愿意学习。"

"我当时就是不懂。"他说,"我以为她是在无理取闹。"

"现在明白了?"

"现在明白了。"他说,"可惜太晚了。"

"不晚。"我说,"你现在明白了,以后如果有机会,你会做得更好。"

"会有机会吗?"他看着我,"我是说,我还会有机会爱一个人吗?"

这个问题让我心跳加速。

"会的。"我说,"感情没有年龄限制。"

"即使是五十多岁?"

"即使是五十多岁。"我说,"也许这时候的情感,更珍贵。"

"为什么?"

"因为我们知道什么是重要的。"我说,"我们不会为了小事争吵,不会有不切实际的期待。"

"你说得对。"他说,"我们这个年纪,如果还能遇到,一定会很珍惜。"

"是的。"我说,"会很珍惜。"

但是说这话的时候,我心里有种奇怪的感觉。

好像我们不只是在谈论一般的感情,而是在谈论我们之间的某种可能性。

## 二零二一年六月二十日

早上六点,阳台上的空气还带着清凉。红色的小西红柿已经结了果,枯萎的罗勒叶子垂在花盆边缘。疫情期间养的这些植物,像是一个个小实验。有些成功了,有些失败了。

浇水壶的壶嘴对准土壤。水流冲出淡淡的泥土味道。手机响了。是李明。

"Claire,你在忙吗?"
"没有,在阳台上浇花。"我对着手机说,眼睛看着远山。
"我刚从花店回来,买了不少花苗。你上次说也想学园艺,要不要来看看?"

手中的浇水壶停了一下。去一个单身男人家里?这个邀请让我不自在。

"我现在有点忙。改天吧。"
"好的,没关系。有空的时候我们可以聊聊园艺的事。"

挂了电话,我继续浇花。水壶里的水减少了,发出空洞的声音。

李明确实是个孤独的人。但他的一些邀请超出了普通朋友的范围。也许是我过于敏感了,但还是应该保持适当的距离。

几天后,在社区中心又碰到李明。他正在布告栏前看活动通知。柴哥犬训练班,太极拳初级班,书法兴趣小组。

"Claire!我种的花已经发芽了。"他看到我就很高兴。

"那很好。园艺确实很有意思。"

"你最近种了什么花?"

"买了些薄荷和香草。想试试种点香料植物。"

"香料植物很实用。我也想试试。"

我们聊了一会儿园艺。李明很健谈,对植物也很有兴趣。他说话的时候,手会不自觉地做手势,像个大孩子。

"有空的时候我们可以交流一下心得。"

"好的。"我说,"如果有机会的话。"

## 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六月的最后一天。阳台上的温度计显示三十八度。小西红柿的弹性很好,轻轻一摸就会弹起来。薄荷长得很好,摘一片叶子放在手心,清香会保持很久。

疫情逐渐好转。我们重新开始社交。认识了新朋友,学会了新技能。也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婚姻。

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为自己而活。

不再只是妻子,不再只是母亲。我还是我自己。王晓慧,五十四岁,正在学习如何拥抱新的生活。

手机在藤植的阴影里闪了一下。李明发来的照片。他阳台上的花开了,粉色玫瑰,花瓣层次很丰满。

"你看,我种的花开了。"
我看着照片。阳光从花瓣的缝隙里漏进来,很美。"真漂亮。"
"谢谢你当时的建议。真的很有帮助。"

我把手机放在阳台的小桌子上。照片里的花很美,但我担心他会误解我们之间的友谊。最近几次的接触,他总是显得过于热情,过于渴望我的关注。

我应该更加明确地保持界限。

手指在屏幕上敲击。"园艺确实很有意思,希望你能继续坚持。"很正式,很客气,没有过多的个人化色彩。

这样的回复可能会让他失望。但我不能让理解变成不合适的关系。

这不是拒绝。是保护。保护他,也保护我自己。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