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春雨绵绵
二零二三年三月十五日
Whole Foods里遇到Sarah。
我在有机蔬菜区挑芹菜,听到有人叫我。转头看,是邻居Sarah,推着购物车,车里坐个两岁左右的小男孩。
"我的孙子Tommy。"她说,"女儿开会,我带一天。"
小Tommy看着我,眼睛很大。
"叫grandma Claire。"Sarah对他说。
"Hi grandma Claire。"小家伙说。
心里软了一下。原来被叫奶奶是这种感觉。
"好久没在社区活动上见到你了。"Sarah说。
"最近比较忙。"我说。
看她推车子走远,小Tommy在车里挥手。
二零二三年三月二十二日
后院樱花开了。
粉白色的花瓣,微风一吹就飘。我在厨房窗前看着,李明打来电话。
"Claire,你好吗?"
"很好。Houston怎么样?"
"比想象的好。书店生意不错,David教我很多经营的事。"
"听起来你很适应。"
"是的。"他停了停,"Claire,我想告诉你一件事。"
"什么事?"
"David想让我成为合伙人。如果答应,就要在这里长期定居了。"
我手里的咖啡杯停在半空。
"你怎么想?"
"我想答应。这里的生活很适合我,而且我觉得找到了新的方向。"
"那就答应吧。这是个好机会。"
"Claire..."他的声音有些犹豫,"你不会怪我吗?"
"李明。"我打断他,"你不用为我的感受牺牲自己的机会。"
"但是我们..."
"不管你在哪里,我们都是朋友。"
电话那头安静了很久。
"Claire,你知道吗?"他最后说,"认识你是我人生最幸运的事。"
"我也是。"
"什么是成熟的爱?"他问。
"大概就是..."我想了想,"各自安好。"
挂了电话,我继续看樱花。风吹过,花瓣飘落几片。
二零二三年四月三日
和Maggie喝咖啡。
她变了,不再急于评判别人。也许是年龄的关系。
"Claire,你看起来很平静。是那种真正的平静。"
"也许是因为学会了接受。"我说。
"接受什么?"
"接受生活的复杂性。人生没有完美的答案。"
"你指李明的事?"
"不只是他。是所有的事。婚姻、感情、选择、后果。"
Maggie点点头。"我们这个年纪都在学这一课。"
"年轻时总想要明确的答案,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现在明白,大部分时候生活都是灰色的。"
"你怎么想?这几年的经历。"
"每一段经历都让我更了解自己。"
"包括和Tim的那段?"
"包括。如果没有那段经历,我可能永远不会知道自己还有那样的一面。"
"什么样的一面?"
"激情的一面,冲动的一面,可以不顾一切的一面。"我说,"这些都是真实的我。"
Maggie沉思了一会儿。"你知道吗,Claire?我很羡慕你的勇气。"
"勇气?"
"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敢于面对复杂的情感,敢于承担选择的后果。"她说,"我这辈子都太谨慎了。"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没有标准答案。"
"是的。但是看着你的经历,我觉得人生应该更勇敢一些。"
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勇敢。也许吧。
二零二三年四月十八日
收到李明从Houston寄来的包裹。
一本书,《德州春天》,还有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家中文书店,招牌写着"德州书香"。店面不大,但很温馨。
书的扉页写着:"To Claire, thank you for teaching me what love really means. Always yours, Ming."
翻了翻,是关于德州风土人情的散文集。文字很美,写德州的蓝天、白云、广阔的草原。
看着这些文字,仿佛能想象李明在那里的生活。每天早上去书店,整理书籍,接待客人,晚上回到住处,看书、写信、想念远方的朋友。
这样的生活很简单,很充实,很适合他。
给他发短信:"收到书了,很美。祝你在德州一切都好。"
他很快回复:"谢谢。希望有机会你能来德州看看。"
"也许吧。有机会的话。"我回复。
不是因为不想见他。
二零二三年四月二十五日
陈同突然问我一个问题。
晚饭后,我们坐在客厅看电视。他突然关掉电视,转向我。
"Claire,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你觉得我们的婚姻怎么样?"
这个问题让我有些意外。陈同很少主动谈论我们的关系。
"你为什么突然这样问?"
"因为我觉得你变了。变得更...怎么说呢,更有活力了。"
"有活力?"
"是的。以前你总是心事重重的样子,现在看起来更轻松了。"
"也许是因为我终于想明白了一些事情。"
"什么事情?"
"关于生活,关于选择,关于接受。想太多没用。"
"怎么说?"
"复杂的是我们总想要得到一切,简单的是其实我们需要的并不多。一个温暖的家,一个理解的伴侣,一些值得珍惜的回忆。"
陈同点点头。"我们的婚姻也是这样。"
"是的。不完美,但真实。"
"那就够了。挺好的。"
这句话让我心里一暖。
二零二三年五月一日
劳动节,社区春季聚会。
我和陈同一起去了。草坪上摆着很多桌子,大家带着各自的拿手菜。有BBQ,有沙拉,有甜点。小孩子们在草地上跑,大人们三三两两地聊天。
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Sarah带着孙子Tommy,Maggie和她丈夫,还有一些新面孔。
"Claire!"有人叫我。
是Helen。她穿着淡蓝色连衣裙,看起来很精神。
"Helen!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上个月。在中国待了半年,觉得还是这里更适合我。"
"那边怎么样?"
"很好。见到很多老朋友,也去了一些以前没去过的地方。但是最后发现,家还是在这里。"
我们找了个安静的角落坐下。
"Claire,你最近怎么样?听说李明去了德州?"
"是的。他在那边开书店,做得很好。"
"你们还有联系吗?"
"偶尔。但不多。"
"你想念他吗?"
"想念。但是是那种淡淡的想念,不痛苦。"
"那就好。这说明你们的感情已经成熟了。"
"成熟?"
"成熟的感情..."她想了想,"大概就是不那么纠结吧。"
"你说得对。"
"Claire,你知道吗?我觉得你是我认识的女性中最勇敢的一个。"
"为什么?"
"因为你敢于面对自己的内心,敢于承认自己的需要,敢于为了寻找真实的自己而冒险。这种勇敢很少见。"
"但是代价也很大。"
"所有的成长都需要代价。问题是,你觉得值得吗?"
我看着远处的草坪,孩子们在阳光下奔跑,大人们在树荫下聊天。
"值得。因为我现在了解自己了。"
二零二三年五月十五日
我和陈同的结婚二十八周年纪念日。
去了一家新开的意大利餐厅,环境很温馨。烛光摇曳,音乐轻柔。
"二十八年。"陈同举起酒杯,"感谢你这些年的陪伴。"
"我也要谢谢你。谢谢你的包容和理解。"
碰杯的时候,我想起很多往事。还有不能说的秘密。
"Claire,你知道吗?我觉得我们的婚姻现在比以前更好了。"
"为什么?"
"因为我们都诚实了。对自己诚实,对彼此诚实。"
"你觉得我们以前不诚实吗?"
"不是不诚实,而是不够了解自己。人到中年,才开始真正认识自己。"
这句话让我很震撼。陈同说得对。我们都在这几年里了解自己了。
"那你现在了解自己了吗?"我问。
"基本上。我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
"那什么是最重要的?"
"家。我们的家。"
这个答案让我心里一暖。
"我也是。不管经历什么,家都是最重要的。"
"是的。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但我们有一个温暖的家。"
晚上回到家,我们坐在客厅里,看结婚时的照片。照片里的我们那么年轻。
二零二三年五月二十八日
整理书房时发现一本旧日记。
是我刚来美国时写的,记录了初来乍到的不适应,对未来的不确定,对新生活的期待和恐惧。
翻看那些稚嫩的文字,想起当年的自己。二十九岁,刚结婚,跟着陈同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家。
那时候以为人生就是这样了。结婚、生子、相夫教子、安稳到老。
没想到人生会有这么多变化。
空巢期的迷茫,对激情的渴望,对真实自我的寻找。还有那些不能说的,那些复杂的情感。
如果让当年的我知道现在的经历,她会怎么想?
会震惊吗?会不敢相信吗?还是会理解?
我想她会理解的。因为每个女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渴望被爱、被理解、被欣赏的自己。只是大部分时候,这个自己被埋得很深。
我很幸运。在五十多岁的时候,还能重新找到她。
二零二三年六月十日
Linda从中国回来了。
机场见面,她看起来比半年前更精神。
"中国怎么样?"
"很好。但是我发现,我已经无法完全融入那里的生活了。"
"为什么?"
"因为我已经变了。三十年的美国生活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甚至价值观。"
开车回家的路上,她告诉我她的计划。
"我想在这里重新开始。找个工作,或者做点什么。"
"你想做什么?"
"还没想好。"
"先适应一下再说。"
"反正有时间。"
"听起来很有前途。"
"是的。而且我觉得这样的工作很有意义。"
"Linda,你知道吗?我很佩服你的勇气。"
"什么勇气?"
"敢于改变,敢于尝试,敢于重新开始。六十岁还能这样,很不容易。"
"年龄只是数字。重要的是内心的活力。"
二零二三年六月二十五日
李明打来电话,声音很兴奋。
"Claire,我有个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
"我们的书店要开分店了。David觉得生意很好,想扩大规模。"
"那太好了。恭喜你们。"
"分店会开在Austin。David想让我去管理。"
"Austin?那是个很有活力的城市。"
"是的。而且那里有很多大学,应该有不少读者。"
"那你答应了吗?"
"还在考虑。因为这意味着我要完全留在德州了。"
"那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问题。只是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
这个请求让我有些意外。我们的关系已经这样了,他为什么还要征求我的意见?
"李明,这是你的决定。我不应该影响你的选择。"
"但是你的意见对我很重要。"
"那我的意见是,做让你快乐的事情。如果管理分店能让你快乐,就去做。"
"谢谢你,Claire。你总是这么支持我。"
"因为我希望你好。不管你在哪里,我都希望你好。"
二零二三年七月四日
独立日。
社区里有盛大的庆祝活动,我和陈同一起参加。白天有游行,有音乐,有各种摊位。晚上有烟花表演。
站在人群中,看着天空中绽放的烟花,想起这个节日的意义。
独立。
不只是国家的独立,还有个人的独立。
这几年来,我也在寻找自己的独立。不是从婚姻中独立,而是从那些束缚中独立。
现在,我觉得自己达到了某种程度的独立。
我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什么是重要的。
我不再需要通过别人的认可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我不再害怕别人的议论。
这就是独立。
烟花在空中绽放,五彩斑斓。很好看。孩子们在草地上跑,大人们在聊天。很平常的一天。
二零二三年七月十八日
坐在后院的长椅上,看夕阳慢慢西沉。
天空是橙红色的,云朵像棉花糖一样柔软。这个夏天很美,很平静。
我想起Tim,想起那个激情四射的夏天。现在想来,那段经历就像一场绚烂的烟花。美丽而短暂。
我也想起李明,想起我们温和的相处。那段感情就像春天的细雨。缓慢而滋润。
两段不同的感情,两种不同的美。
现在,我和陈同的关系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了解彼此,包容彼此。不再有激情的火花,但有深深的理解。
这样也很美。
手机响了,是一条短信。
"Claire,Austin的书店开业了。一切都很好。谢谢你。- 明"
看着这条短信,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恭喜你。愿你在新的城市里一切顺利。"我回复。
放下手机,继续看夕阳。
二零二三年八月十五日
又是一个雨天。
不是春天的细雨,而是夏天的暴雨。我坐在客厅里,听着雨点打在窗户上的声音。
陈同在书房工作,我在看书。这样的时光很安静,很美好。
想起很多人,很多事。想起刚来美国时的不适应,想起初为人母的忙碌,想起空巢期的迷茫。想起那些激情燃烧的日子,想起那些温柔如水的时光。
想起很多事。有些事现在不想了,该忘的就忘了。
雨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
我走到窗前,看着被雨水洗过的世界。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新。
就像我现在的心情。清澈、宁静、满足。
二零二三年八月三十一日
夏天结束了。明天就是九月,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手机响了,是Maggie发来的信息:"明天一起去看电影吗?"
"好啊。看什么电影?"
"一部关于中年女性的电影。据说很励志。"
我笑了。中年女性的电影。我们都是中年女性,都在寻找自己的路。
"好的。明天见。"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我期待着。
二零二三年九月二日
雨落在窗玻璃上。
我坐在厨房的小桌前,手里捧着咖啡,看着雨水顺着玻璃流下来。
五十七岁了。
春天又来了。院子里的樱花开得正好,粉白色的花瓣被雨打得满地都是。
陈同上班前说:"今天雨大,别出门了。"
我点点头,端着咖啡看雨。
想起去年九月的生日,李明还在这里。现在他在Austin,偶尔发来一些风景照片。
我们还保持联系,但已经很淡了。像两条平行的河流,各自流向不同的方向。
这两个月来,我去读书会,学烘焙,和Maggie聊天,日子过得很安静。
雨还在下,敲打着屋顶,发出细碎的声音。
二零二三年九月十日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
不是因为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而是因为我突然意识到,我已经完全接受了现在的生活。
接受了它的平凡。接受了它的美好。接受了它的不完美。
我不想那么多了。有什么就是什么。陈同在看电视,我在喝茶。挺好。
晚上在日记里写道:"五十七岁了,也没什么特别的。"
写完这些话,合上日记本。
外面开始下雨了。春雨绵绵。
我听着雨声,慢慢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