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见到一网站在征文,题目是《如果你在一个陌生的国度,如何判断她是否发达》。因为题目之长,引起了我的注意。所谓陌生的国度,依我来看,只要是你不了解熟悉的地方、领域,都可冠之其名,不见得一定要异国也;而发达一词,我查不出出处,私下以为是有了发动机或是马达后才拼凑而来,所以叫发达。
如果说陌生国度指从未谋过面的外国,我倒真是亲临其境,挺有发言权。那时由于国际关系的冷热,没有一站就到法兰克福的飞机,我转了至少两次机,才到了德国。记得在伊斯坦布尔换机时,戒备森严的,被女警察浑身上下拍了个够,把故乡那点灰尘都拍走了,然后还被用扫雷器晃了一阵才让进关,心里被闹活得十分反感,按说那里并不怎么发达,为什么让人觉得如此陌生呢?不总是说,技术发达的国家亲情未必发达,看起来,不太发达的国家亲情也未必发达,二者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为了省钱,我坐的是罗马尼亚航班,飞机自然古旧,当我们在布加勒斯特降落时,飞机的轮子刚一着地,机组的全体人员齐声欢呼、鼓掌,眼睛里甚至闪着泪花,看得我百思不得其解。到了德国一个星期后才悟出些门道,自以为是因罗航的飞机年代悠久,每一次航程都可能发生意外,而每一次降落的成功,都意味着一次新生。罗马尼亚对我来说也算得陌生,可他们面对危险的勇气让我觉得不陌生,和宣传中的英雄人物差不多,因为不陌生,所以不能判断它是否发达。
以常人之见,由于二战后的腾飞,德国算得上科学技术发达的地方了,再加上老祖宗的丰富遗产,在文化艺术领域也十分领先。我对歌剧有着莫名其妙的喜爱,虽然祖上查不出特别有音乐细胞的人。一日,有幸被请在柏林德国歌剧院听戏,头几天就兴奋得慌了手脚。柏林德国歌剧院,赫赫有名的音乐艺术场所,能在那里登台演出的,也都是一流的人物。我进了歌剧院的大厅,没觉出有多么的气派,只是人们都珠光宝气、西服革履的,嗅上去也是香喷喷的,观众也是一流的啊!不光是德国人如此,同去的中国人也均是如此,所谓的入乡随俗是也,全场无数人我是唯一的例外,再找不出比我寒酸的人啦。我一下子明白了朋友的用意,事先一点都不交代与我些他国国情,就是想使我大厅广众之下成为标新立异的先锋。别说我没有出席宴会的行头,就是有也不会穿,不是不愿自己漂亮,而是受不了那份麻烦,从小就这副德行,到老都不曾改变,再说是去看人家的精华,我是否精华并不重要。
在入场处门口,一名衣冠楚楚的侍应生在出租小望远镜,押金三马克,需要的人们一手交钱,一手接货,然后鱼贯而入,没有几分钟就要开演了。我亦上前,要求一副,侍应生把我上下打量了几个来回,然后居高临下地板脸问道:“证件地有!”
瞧,别人租,三马克,到我则需要证实身份,我看着要不像倒卖望远镜的才怪呢。
“对不起,看歌剧还需要带证件,我还没有习惯。”我一本正经地回答,而且不失礼貌。
侍应生轻蔑地瞄着我:“没有证件,押金五十,要么您就别租!”
听到后,差点就喊出自己万岁!我是个平常连钱包都不带的人,顶多兜里放几块钱了事,在北京时就如此,到了陌生的国度依旧我行我素,主要也是因为穷,偏偏那天我鬼使神差在兜里放了五十马克,我若不是料事如神,就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拿到望远镜,找到座位,灯光开始暗淡下来,音乐奏起,大幕徐徐拉开,我的心颤栗了,那是我第一次在歌剧的故乡听一流的演唱,欣喜得眼泪都流了出来,那实在是一种极其快乐的享受!等歌剧结束时,我才猛然想到,别人的租金都是三块钱,就我另类,万一那个侍应生下班了,谁来证明我付了五十块钱?还好,他还在,我还镜得钱的同时,从始至终地看着他的眼睛,他自己也觉得不太自在。我没有太觉得被侮辱被损害,反而觉得有些好笑,一个对我来说陌生的国度,发生的却不是陌生的事情,这种只重衣帽不重人的风俗,在我不熟悉的国度也盛行,从此,德国在我眼里不再陌生,所以,我不能判断她是否发达。
不再陌生以后,竟然会生出错觉来,有一天早上,打开窗子换气,看到街上的行人,你知道我想了些什么?
“今天有些奇怪,怎么街上这么多外国人?”在这里住得越久,就越发分辨不出家乡他乡的区别,人的共性是如此的强大,虽然隔山隔水万里之遥远。有一天,我坐有轨电车回家,上来一个老太太,我立刻起身让坐,等旁边的人下车后,老太太拉我坐在她的旁边。
“您知道,我88岁了,只要还能动,就进城转一转。”
我由衷地赞赏她的精力,她看上去一点不像快九十的样子。
“姑娘从哪儿来,在这读书吗?”
“从中国来,不读书啦,在这工作。”
“读完书为什么不想回家?为什么一定要在德国工作呢?”
我笑笑没有回答。她接着说:“您知道,中国非常大,德国很小啊,没有那么多的工作机会,失业的人很多,以前德国很大,现在不行啦。”
然后,我们都沉默,然后各自下了车,彼此礼貌地道声再见,消失在各自的道上。回家后说给先生听,他竟然很愤怒:“老得不成体统啦!坐了人家让的坐,还信口开河地胡说八道,幸亏有中国人在,否则她连个座位都得不上!”
作为真正的中国人,我倒没觉得怎么样,老太太的话有她的道理,或许她的家人里,就有好几个失业者,难得她不去这样想。德国以前也的确不小,可是傻乎乎地总站错队,打输了就赔地,不越来越小才怪呢!作为德国人,缅怀以往的成就,感叹今日的萧条,也是人之常情。再说老太太本人吧,年近九十,精神矍铄,头脑敏捷,体现了国民的健康水准,而国民的健康水准,不也是国家发达的特征之一吗?德国的医疗水平肯定不低,医疗器械就更不用我来吹捧,我家对面住着一个资深望重的粉刷匠,五十来岁,心是人家的,肝也是人家的,外表上看不出蛛丝马迹,仍旧每天战斗在各个工作岗位上,若是国家不发达,他肯定死去好几回啦。
因为医疗水平的发达,人们都是老不死,使德国的福利制度危机重重,当年德国有名的总理阿登纳着手创建金字塔式的养老金制度时,就有明眼人告诫,这种制度不能长久维持,顶多四十年就会产生问题。阿登纳是冷血政治家,听后只是毫无表情地挥了挥手,金字塔照旧垒起,战后的德国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变得越来越发达,阿登纳的名字被人们传颂。而几十年后的今天,德国的金字塔变得越来越畸形,老的不死,新的不生,成了一个头重脚轻、根基脆弱的蘑菇型。政府绞尽脑汁想改革,改来改去不得要领。人们都莫名其妙地、没头苍蝇似地忙忙碌碌,好像过了今天没有明天,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是发动机或者马达,呈现出一片发达迹象,连修指甲的小锉子都带电机。体力上的需要越来越小,即使需要,也有足够的外国人来做,所以,一个判断是否发达的新条件脱颖而出:在德外籍工人的比例多少。体力劳动有外籍工人,为在德国谋生的人创造了机会,可是由于发达国家不断发达,机器越来越多,需要的人力越来越少,外国人也就首当其冲地成了失业大军的先锋。我曾经去过劳工局,在那里等待叫号找工作的人,百分之八十都是外国人,当然这不是官方数字,只是自己那天的目力所及,不知能否也算做一个判断发达的因素之一。
因发达被赋予积极向上、兴隆富裕之含义,所以大国小国、大家小家都期盼着能够发达,小小环球,六十亿人口,密密麻麻啃着地球,希望有生之年能够享受发达。他们啃完自己那份,觉得发达得仍旧不够,接着把下一代的那份发达也啃掉,虽然他们很爱自己的孩子,但到了发达的漩涡里,就变得利令智昏,虎毒不食子,人却可以吞噬好几代人。俗话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现在已经被改成前人砍树,后人晒太阳啦。我是一个卑贱的生灵,用朋友的话说,像一棵名叫“死不了”的小草,随便扔到哪里都能活,还能开出一朵没什么芳香的小花。所以,我不怕陌生,也敢于了解陌生,可当我从陌生中嗅到发达的气味,就会呼吸困难,眼睛浮肿,尤其是听到那无休止的马达声还会昏厥,我觉得,自己正在发达中死去……我不能判断它是否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