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长岛客

文革期间上山下乡,恢复高考后进入大学,80年代赴美留学,00年代“海归”回国,退休后定居纽约长岛
正文

耶鲁大学的珍藏书图书馆

(2025-08-10 05:27:00) 下一个

出于兴趣,我参观过不少著名大学的图书馆,它们大多设定一个特别的区域,用恒温和暗色调来保存珍藏书籍。但像耶鲁大学那样有一个独立的图书馆来保存古籍,那就是绝无仅有了,或者说至少是同类图书馆中最大和最现代化的。

耶鲁大学从成立的1701年就开始收藏古籍善本,主要来自耶鲁校友的捐赠。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古籍收藏量上升,耶鲁校友Frederick Beinecke 和Edwin Beinecke兄弟赞助母校建造了这个珍藏馆,并以他们的名字命名为:贝内克图书馆(Beinecke Library)。它的主体建筑架落在四根桩基达15米的柱子之上,设计者使用了玻璃作为地面层大堂空间的外墙材料,虚化了建筑地面层的体量,创造出内外通透的效果。向内退缩的地面层和阴影,在视觉上让整栋建筑就像是轻浮于室外广场之上一块巨大的大理石。

我们通过一个旋转玻璃门从底层进入图书馆,两组大理石楼梯将访客从街面层入口直接带入主层的展览空间之中;迎面而来的是馆内的主体—— 一座六层楼高、放满珍本书籍的书架和带有温控和湿控的玻璃塔,里面大约藏有180,000册书。这样精心设计的玻璃书塔当然呈现出震撼效果,至少我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图书馆。主层之下还有两层空间,用于储藏其余的古籍,包含320,000卷古籍和几百万张手稿,其自然光来源于一个下沉式的庭院,令人联想到修道院的写字间。除了研究人员,一般读者并不能借阅这些珍藏古籍,但可以“参观”这里展示的古籍。

图书馆的镇馆之宝是《古腾堡圣经》(Gutenberg Bible)。约翰内斯·古腾堡(1397-1468)是德国人,世界上第一位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此项发明引发了一次媒介革命,并被广泛认为是现代史上的最重要事件之一。伴随着其印刷术在欧洲迅速传播,古腾堡本人并被视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时代、科学革命等运动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为现代知识经济和知识传播奠定物质性基础。

古腾堡的发明是一整套印刷技术,包括活字印刷机,金属活字,以油脂为溶剂的墨水等,使这些元素形成一套非常实用的印刷系统,能高效经济地批量印刷书籍。此项发明后50年内欧州各地运用这种新技术就印刷了三万种书文报刊,总数超过1200万份。 法国大文豪雨果称之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古腾堡印刷术的第一项成果就是在1454年左右印制《谷登堡圣经》,是西方第一次以活字印刷术出产重要经典的印刷品,标志着西方开始图书的批量生产。经学者考证,时至今日,全世界尚有二十一本完整版本,眼前的这本就是其中之一。此书由一位耶鲁校友在1926年从奥地利的一个修道院院购得, 而后转赠给了母校,至今已有九十九年。

回家后查了有关资料,中国的毕升发明的印刷术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成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比古腾堡的发明早了大约400年。但毕升的发明仅限于泥活字的排版印刷,由于泥活字易碎,而当时社会的文化和技术条件还无力支撑整个印刷行业,毕升的发明很难实际应用和推广。?而古腾堡发明的是以金属活字和机械印刷机为代表的一整套印刷术,开创了印刷业的革命。? 古腾堡的印刷术在19世纪初传入中国,由此促进了中国印刷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由于古腾堡的贡献,2000年由世界各大通讯社联合评选的《世界100名人》 中,古腾堡位列前十名之一,其他的人选包括耶稣基督,默罕默德,释迦摩尼,孔子等,由此可见其影响力;同时期美国的《时代》杂志则将古登堡的发明评选为人类第二个千年里中重要的事件。

 

     除了这本镇馆之宝,图书馆还日常性地展出部分珍藏古籍,这几天就在展出《伊斯兰古典书籍》,大约有二三十种。阿拉伯人的辉煌时期集中在公元7至13世纪,帝国的统治者重视科学文化发展,投入大量资源推动学术研究。公元830年在巴格达建立的“智慧馆”成为当时世界顶尖的学术中心,集结了各地人才从事翻译、研究和教育。阿拉伯人在数学,天文学,地理学,化学和建筑学等领域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正如历史学界评价:“当欧洲沉睡时,阿拉伯人点亮了文明的火炬。”图书馆展出就是的此时期阿拉伯人撰写的数学,天文和地理学的著作。

     有一件展品引起了我的特别兴趣,这是公元九世纪时用阿拉伯文在莎草纸上撰写的一封家书。莎草纸是古埃及人在公元前三千年就开始广泛采用的书写材料,它用当时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的纸莎草的茎制成,一直使用到公元八世纪左右。我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多次看到过在莎草纸上撰写的各种文件,全部都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撰写,而这里展出的是阿拉伯文字,证明了此时期莎草纸在伊斯兰地区的日常运用。

 

一个现代化的图书馆,既要有“硬件“,但更重要的是它的”软件“,即它的藏书和管理系统。耶鲁大学的这座图书馆同时满足了这两个条件,使参观者看到和学到了什么,这就是图书馆存在的意义,也是我参观各种图书馆的乐趣。

 

注:古腾堡的照片取自网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chinomango 回复 悄悄话 “设计者使用了玻璃作为地面层大堂空间的外墙材料”并非事实,你没去过吧?用的是透光的花岗岩。因拥有者不卖石料,捐助者最后把那座山买下来了。
硅谷工匠 回复 悄悄话 Nice architecture and treasure.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