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姓名趣谈
由杨兰兰受审想到的——“唐宁街十号”的传奇故事
当你从伦敦著名的特拉法加广场,顺着典雅壮观的白厅南街往前走,途中会看到一条叫唐宁街的不起眼的小巷子,如果没仔细看,还真可能会错过了,其中一座三层楼、青灰砖墙、看起来和一般的住家几乎没什么两样,只在漆得发亮的黑色大门上綴上一个白色的阿拉伯數字10的建筑,就是著名的唐宁街十号(10 Downing Street),英国首相官邸,一所典型的喬治時代建築。
唐宁街其实很短,甚至有点不起眼。没有白宫那样宽阔的草坪,也没有香榭丽舍那样的气派林荫。可是,站在这里,你会感觉到空气中有一种厚重的震动,好像无数历史的脚步在此汇聚,仿佛能看见丘吉尔的雪茄烟雾、听到撒切尔夫人的高跟鞋声,还有布莱尔和卡梅伦在危机中的低语。
可你知道吗?这条象征英国权力核心的街道,竟是由一个精于投机的“小人物”创造出来的。
一、一个“见风使舵”的小人物
唐宁街的名字,来自一个叫乔治唐宁爵士(Sir George Downing )的人。他的一生,简直就是“随风倒”的典范。
17世纪中叶,英格兰正经历清教徒革命、王权复辟的惊涛骇浪。唐宁爵士先是清教徒的虔诚信徒,年轻时还跑到北美殖民地的新英格兰学习神学;不久,他又转身投奔克伦威尔,为护国公效命,甚至在荷兰当起情报官,干着收买间谍的活计。
喬治·唐寧爵士(1623—1684)
然而,当克伦威尔去世、清教徒政权崩溃、王室复辟时,他立刻又“弃暗投明”,跪在查理二世脚下请求宽恕。
令人惊讶的是,他不仅被原谅,还得到了爵位和土地赏赐。
就是在这片赏赐的土地上,他建起了一排高档住宅——其中一栋,后来成了今天的唐宁街10号。
因此,我总觉得,唐宁街的名字里,隐约带着一丝英国式的讽刺:国家的神经中枢,竟坐落在一个老投机客的遗产之上。
二、英国第一任首相与首相官邸的确立
唐宁街十号建于1680年,本打算用来做为私人住宅;但由于1714年,英国女王安娜逝世之后,没有后嗣,英国国会决定迎回安娜当时住在现在德国汉诺威的日耳曼远亲乔治.路德维希.冯.汉诺威到英国做国王,史称乔治一世,这就是英国汉诺威王潮的开始。
不过,54岁才被拉到英国当国王的乔治一世,很不情愿离开他的故乡,因此一直不肯好好学英语,和大臣沟通也都是用法语,对于管理国政,更是兴趣缺缺,于是在1721年,乔治一世索性任命当时的辉格党党魁华波尔爵士(Robert Walpole)为内阁领袖,英国的议会政治,于是从乔治一世开始变得相当重要,华波尔爵士也被认为是英国的第一任首相,虽然那个时候并不叫首相,而叫内阁领袖。
华波尔爵士长期维持政治稳定与财政秩序,奠定了现代英国首相制度的基础,因此被称为“首相之父”。
英国第一任首相华波尔爵士(1676—1745)
后来,乔治一世过世,乔治二世即位,仍然不能有效掌握英国国政,而内阁官员影响力越来越大;1733年,乔治二世索性下令,将唐宁街十号赐给内阁领袖做为官邸,可以就近和内阁领袖讨论国政——君主所居住的白金漢宮就在附近。后来,十一号又成为财政大臣的官邸,十二号则是财政大臣的办公室,自此,唐宁街正式成为英国政府的神经中枢。
如今的唐宁街十号,一楼是内阁会议厅、首相秘书办公室与首相候客厅,二楼则是会客厅、宴会厅与书房;在一、二楼的墙壁上,挂有二十世纪历任首相的照片或肖像画,具体展现了唐宁街十号的历史更迭;三楼则是首相起居室,以及首相府工作人员的卧室;从唐宁街十号远远眺望出去,可以看得到英国皇家禁卫军的换班仪式,也可以看到有名的圣詹姆士公园。
三、唐宁街 = 英国政府
在国际新闻里,你常会看到这样的句子:Downing Street issued a statement today. “唐宁街今日发表声明。”
这里的“唐宁街”,早已不是一条街,而是英国政府的代名词。
就像美国的“白宫(White House)”,法国的“爱丽舍宫(Élysée Palace)”,唐宁街成了英国权力的心脏。
尤其是唐宁街10号,它的黑门是全世界记者最熟悉的画面之一。
有人说,这扇门上的数字“10”,就像一枚无声的印章,封存着帝国三百年的兴衰。丘吉尔曾在这里下达抗战命令,撒切尔夫人曾在这里敲定改革,布莱尔曾在这里写下工党史无前例的三连胜纪录,鲍里斯·约翰逊在这里完成英国脱欧。
顺带一提,乔治·唐宁爵士的遗产不仅留下了这条街,还在剑桥大学留下了 Downing College(唐宁学院)。
他在遗嘱中捐出部分财产建立这所学院,如今已是剑桥重要的组成部分。“唐宁”这个名字,一头连着剑桥的书香,一头连着英国首相的权杖。
四、Downing 在英美地名中的踪迹
除了伦敦的唐宁街,Downing 作为地名在英美也有不少遗迹:
作为查理二世统治时期的国库出纳官(Teller of the Exchequer),喬治·唐寧爵士进行了重大公共财政改革,包括推动《航海法》的通过,该法旨在保护英国海上贸易,特别是防范荷兰共和国的竞争。
1624年,荷兰人在曼哈顿岛建立殖民地,最初称为新阿姆斯特丹( New Amsterdam)。荷兰西印度公司(Dutch West India Company)管理这块殖民地,控制着北美东北部的贸易,尤其是毛皮贸易。
新阿姆斯特丹
40年后的1664年,随着荷兰的衰落和英国的崛起,英国夺取了这个殖民地,将其改名为 New York,以纪念约克公爵詹姆士(James, Duke of York),他是后来的英王詹姆士二世。这就是后来的纽约市(New York City)。
喬治·唐寧爵士在收回纽约城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的纽约,仍有两条街以唐宁爵士命名:一条在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另一条在布鲁克林(Brooklyn)。
五、姓氏起源——Downing
说到唐宁 Downing 这个姓,它本身并无显赫的意味。
它来自古英语 dūn(高地、丘陵) + -ing(属于……之人),原意是“住在高地的人”或“来自高地的人”。
这是典型的英国地理姓氏,就像 Hill(山丘)、Brook(小溪)、Wood(树林) 一样。
但因为 Sir George Downing 的缘故,这个普通的姓氏被刻在了世界政治版图上。
如今,“唐宁街”这个名字的分量,早已远超姓氏本身的意义。
Downs 、Downey、 Downer 、Downes这些姓氏都是Downing的变体,它们在17世纪随移民潮传到美洲,今天在美国人口普查里,Downing 的姓氏排名大约在 第1,000位左右。
六、唐宁中心地方法院——杨兰兰案件审理地
随着海外殖民地澳大利亚的开拓,唐宁(Downing)这个姓氏也飘洋过海来到了澳洲。如今,悉尼市中心的唐宁中心地方法院(Downing Centre Local Court)是新南威尔士州最大的法院综合体之一,其命名是为了纪念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前总检察长兼司法部长 Reg Downing,以表彰他对新南威尔士州司法系统的贡献。
7月27日凌晨,悉尼东部郊区玫瑰湾(Rose Bay)发生一起严重车祸。23岁华裔女子杨兰兰(Yang Lanlan)驾驶一辆价值约过100万美元的劳斯莱斯迎头撞上一辆奔驰车。奔驰车司机严重受伤,可能导致终身残疾。
杨兰兰本人毫发无伤。但杨兰兰既无社交媒体账号、也无公司注册、无房产登记、无Linkedln资料的“隐形富豪”人设,却犹如一颗震撼弹,在华人圈中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她是谁”,“她是谁的子女”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穷追不舍的热门话题,至今热度不减。
8月,当杨兰兰现身悉尼市中心的唐宁中心地方法院(Downing Centre Local Court)时,吸引了数百人和大量新闻记者的围观。最新庭审中,她并未亲自出庭,而是通过音视频连线(AVL)出席,目前仍在保释状态。
据澳洲当地媒体9月3日报导,随着调查深入,警方又追加两项指控:“危险驾驶致严重人身伤害”和“未向警方提供身份信息”,如果罪名成立,她将面临最高7年监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