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AI在未来有可能改变我们的就医方式

(2025-05-20 04:26:13) 下一个
最近大家都在说AI有可能取代家庭医生的部分职责,我刚才闲来无事,于是简单测试了一下,还真是有可能哦,至少它的分析都是对的,基本找不到错误的地方。不过,我并没有告诉AI过多的信息,只简单描述了一下手指被砸,进而发生了细菌感染和心内膜炎,再无其他。然后它便给出了这么准确的信息,可见它的强大,不敢想象未来几年AI的发展会如何?以下,是AI给我的建议。
 
手指受伤后指甲下脓液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如心内膜炎(心脏内膜感染),这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既然您提到已引发心内膜炎,以下是建议和信息,但请立即联系专业医生或前往医院急诊处理,因为心内膜炎需要紧急医疗干预:
应对建议:
  1. 立即就医:心内膜炎通常由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血液传播引起,可能累及心脏瓣膜。需尽快到医院(心脏科或感染科)进行评估,可能需要:
    • 血培养:确认感染的细菌类型。
    • 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瓣膜是否受损。
    • 抗生素治疗:通常需要静脉注射抗生素(可能持续数周),具体方案由医生根据血培养结果决定。
    • 手术可能:若心脏瓣膜严重受损,可能需要手术修复或替换。
  2. 症状监测:心内膜炎可能伴随以下症状,请密切关注并告知医生:
    • 发热、寒战
    • 极度疲倦、肌肉酸痛
    • 心悸、胸痛或呼吸困难
    • 皮肤出现小红点(瘀点)或手指/脚趾异常斑点
    • 关节痛或肿胀
  3. 手指伤口处理:手指的感染可能是心内膜炎的感染源,需同时治疗:
    • 继续保持伤口清洁,避免进一步感染。
    • 医生可能需要清理指甲下的脓液或移除部分指甲,并可能结合抗生素治疗。
可能原因分析:
  • 手指受伤后,细菌(常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可能通过伤口进入血液,进而感染心脏内膜。
  • 如果您有心脏基础疾病(如瓣膜病、心脏手术史)或免疫系统较弱(如糖尿病),心内膜炎风险更高。
紧急提醒:
  • 心内膜炎可能导致心脏瓣膜破坏、脓肿形成或栓塞(如脑卒中),延误治疗可能致命。请立即前往医院急诊或联系心脏科医生。
  • 告知医生您的手指受伤史、脓液情况及任何其他症状(如发热、呼吸困难),这对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后续预防:
  • 治疗期间,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
  • 未来避免伤口感染,及时处理任何皮肤破损。
  • 若有心脏病史,告知医生,可能需要在某些医疗操作(如牙科治疗)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如果您能提供更多细节(例如是否已确诊心内膜炎、当前症状、是否正在接受治疗),我可以进一步帮您分析或提供更具体的建议。但请优先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免责声明:Grok 不是医生,请咨询专业医生。请勿分享可识别您身份的信息。
 
当我再次告诉AI已经确诊并进行治疗后,它又给出了我新的建议。如下
 
感谢您提供更多细节!既然您已确诊急性甲沟炎和心内膜炎,并且已拔除指甲并正在接受抗生素治疗,以下是针对您当前情况的建议和注意事项。请注意,这些建议仅供参考,您应严格遵循主治医生的指导,并随时与医疗团队沟通。
当前情况分析:
  • 急性甲沟炎:指甲下脓液和感染导致的甲沟炎已通过拔除指甲处理,这有助于清除感染源。抗生素治疗应能进一步控制局部感染。
  • 心内膜炎:由甲沟炎的细菌(可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通过血液传播引起,是一种严重感染。抗生素治疗是核心,需持续且规范。
建议和注意事项:
  1. 严格遵循抗生素治疗:
    • 按时、足量完成抗生素疗程(可能是静脉抗生素,如万古霉素或头孢类,具体由血培养结果决定)。
    • 不要自行停药,即使感觉好转,需医生确认感染完全控制。
    • 注意抗生素的副作用(如恶心、腹泻、过敏反应),若出现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2. 伤口护理(甲沟炎):
    • 保持拔甲后的伤口清洁干燥,遵医嘱换药或使用消毒敷料。
    • 每天检查伤口,观察是否有红肿、脓液或异常分泌物,若有,立即报告医生。
    • 避免用受伤的手指接触脏物,防止二次感染。
  3. 心内膜炎症状监测:
    • 密切关注以下症状,若出现或加重,立即联系医生:
      • 持续发热或寒战
      • 心悸、胸痛或呼吸困难
      • 极度疲倦或关节痛
      • 皮肤新出现的红点、瘀点或异常斑点
    • 医生可能定期安排超声心动图或血培养,检查心脏瓣膜和感染控制情况。
  4. 日常生活调整:
    • 休息:心内膜炎可能导致体力下降,需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 饮食:均衡饮食,增强免疫力,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消化或药物吸收。
    • 避免感染:避免接触可能引发感染的环境(如人群密集处),保持个人卫生。
  5. 随访和检查:
    • 按医生要求定期复查,包括血常规、炎症指标(如CRP、ESR)和心脏功能检查。
    • 若有心脏基础疾病(如瓣膜病),需长期关注心脏健康,医生可能建议预防性抗生素用于未来某些医疗操作。
紧急情况处理:
  • 若出现以下情况,立即前往急诊或联系医生:
    • 高烧不退(>38.5°C)或寒战加重
    • 胸痛、呼吸急促或心跳异常
    • 伤口红肿加重、脓液增多或有恶臭
    • 新出现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眩晕、视力变化,提示可能有栓塞)
其他建议:
  • 心理支持:心内膜炎和治疗过程可能带来压力,必要时可与家人、朋友交流或咨询心理医生。
  • 记录症状:记录每天的体温、伤口情况和身体感觉,方便向医生提供准确信息。
补充提问:
如果方便,请提供以下信息,我可以进一步优化建议:
  • 您目前使用的抗生素类型(如口服或静脉注射)及疗程时长?
  • 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史)?
  • 心内膜炎是否已累及心脏瓣膜(超声心动图结果)?
  • 当前是否有其他症状(如发热、疲倦)?
再次强调:心内膜炎是严重疾病,需在专业医疗团队指导下治疗。请继续与您的医生保持密切沟通,遵循医嘱,并按时复查。如果有紧急情况,不要延误就医。
免责声明:Grok 不是医生,请咨询专业医生。请勿分享可识别您身份的信息。
 
当我最后告诉AI我的身体情况时,它的回答如下。
 
感谢您的更新!您提到正在接受静脉抗生素治疗半个月,且手指肚上的红点已消失,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感染可能正在得到控制。以下是针对您当前情况的分析和建议,但请继续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并定期复查以确保心内膜炎和急性甲沟炎完全治愈。
当前情况分析:
  • 静脉抗生素治疗半个月:心内膜炎通常需要2-6周的静脉抗生素治疗(如万古霉素、头孢类或青霉素类,具体取决于血培养结果)。治疗半个月且症状改善(如手指红点消失)说明感染可能在减退,但仍需完成完整疗程以防止复发。
  • 手指肚红点消失:红点可能是感染引起的瘀点(petechiae)或栓塞表现(如Janeway斑),消失表明局部炎症和全身感染可能在好转。甲沟炎拔甲后感染源减少也有助于整体恢复。
建议和注意事项:
  1. 继续抗生素治疗:
    • 严格按医生指示完成静脉抗生素疗程(通常4-6周,具体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即使症状改善,也不可自行停药,防止感染复发或耐药菌产生。
    • 若使用静脉导管(如PICC管),注意导管部位清洁,避免感染,观察是否有红肿或渗液。
  2. 伤口护理(甲沟炎):
    • 拔甲后的手指需保持清洁干燥,遵医嘱换药或涂抹抗菌药膏。
    • 观察手指是否有新红肿、疼痛、脓液或异常分泌物。若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 新指甲可能需要数月长出,期间避免外力挤压或感染。
  3. 心内膜炎监控:
    • 红点消失是好转迹象,但心内膜炎可能仍有潜在风险。继续关注以下症状并及时报告医生:
      • 发热或寒战(>38°C)
      • 心悸、胸痛、呼吸困难或极度疲倦
      • 新出现的皮肤红点、瘀点或关节痛
    • 定期复查血培养、炎症指标(CRP、ESR)和超声心动图,确保心脏瓣膜无进一步损伤。
  4. 日常生活管理:
    • 休息:心内膜炎可能影响体力,建议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充足休息。
    • 饮食:均衡饮食,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如水果蔬菜),支持免疫系统。避免过量盐分以减轻心脏负担。
    • 预防感染:避免皮肤破损,保持个人卫生,减少感染风险。
  5. 随访和检查:
    • 按医生安排定期复查,确认感染完全清除且心脏功能稳定。
    • 若有心脏病史(如瓣膜病),医生可能建议长期随访或预防性抗生素用于未来牙科手术等操作。
紧急情况处理:
若出现以下情况,立即联系医生或前往急诊:
  • 发热复发或体温波动
  • 心跳加快、胸痛或呼吸困难
  • 手指伤口红肿、疼痛加重或脓液再现
  • 新出现的神经症状(如头痛、眩晕、肢体无力,提示可能有栓塞)
补充提问:
为提供更精准建议,请补充以下信息(若方便):
  • 使用的具体抗生素名称及预计疗程?
  • 超声心动图是否显示心脏瓣膜受损?
  • 是否仍有其他症状(如疲倦、发热)?
  • 是否有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
鼓励和提醒:
手指红点消失是积极进展,说明治疗可能有效,但心内膜炎是复杂疾病,需持续规范治疗和监测。请继续与您的医疗团队保持密切联系,完成所有检查和治疗方案。如有任何疑问或症状变化,及时向医生咨询。
免责声明:Grok 不是医生,请咨询专业医生。请勿分享可识别您身份的信息。
 
 
在第一段里,我明确告诉AI引发了心内膜炎,可能我没有说被确诊?所以它的回答不够干脆,只是在建议可能医生会怎样做,做哪种检查,当然检查这里也建议得不够充分具体。如果是医生的话,会立即做出正确的判断。在第二段里,AI用可能静脉注射抗生素,这里不够准确。第三段给出了积极的建议,这里赞一个。我觉得它有些地方回答得不够细致是因为我给它的信息太少,并不是AI的问题,因为涉及到一些个人隐私,所以我无法提供更加详细的个人信息。仅仅是为了测试嘛,信息太少,才导致它模棱两可的回答。至此,我的结论是AI至少目前来看是无法替代真正的医生的,只能给建议,无法治其病。不过,作为辅助手段,我认为值得一试,感觉挺有意思的。在去见真正的医生之前,先用它了解一些大致情况,心里有点底,也挺好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吉明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arkyang' 的评论 : 弊端肯定有啊,你也看到了,在我已经给它更多信息的情况下,它的某些回答是前后不一致的。但是鉴于它目前还有待发展,这些可以忽略。不过,我给它提供的信息依然过于准确,例如我直接告诉它受伤后引发了细菌感染以及心内膜炎,但事实上,如果是患者本人,他或她是不可能知道自己受伤后发生了细菌感染和心内膜炎的,这需要医生去确诊。所以这个测试现在想想可能也有点问题,患者是不会这样对话AI的,可能会用其他语言去描述疾病症状。你说得对,这个AI目前玩玩就好。
markyang 回复 悄悄话 这个AI诊疗有利有弊吧,好处是方便,当然也是免费,但是坏处就是没有确切的诊断和数据支持,容易造成误判,所以,身体无小事,还是看看医生比较好,至少是那种网上医生问诊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