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高僧们的舍利子?尿路结石也!

(2025-08-01 00:56:58) 下一个

因为释永信想到了舍利子,进而想到了尿路结石,于是突然想聊两句尿路结石。不过,如果我将它与舍利子放在一起说会不会引起宗教信仰纠纷?呵呵,开玩笑的。因为在医学里,它还真就是一回事。

尿路结石是现代社会,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也是一种相当古老的疾病,据说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保存于英国伦敦博物馆中的结石,是在一位年仅16岁的埃及木乃伊的骨盆里发现的,这具木乃伊估计葬于公元前4800年,该结石呈卵圆形,表层剥脱像磷酸盐结石,可惜后来它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注:图片取材于网络)
尿路结石可分为肾和输尿管的上尿路结石和膀胱及尿道的下尿路结石。这种区分不仅是由于结石所在的部位不同,还因为它们在病因、年龄、性别、结石的成分和预后方面都有显著差别,可以看做是两种类型。因此,临床上在统计、研究、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常常也是需要区别对待的。尿路结石不单是尿盐在尿路中的沉淀而形成的结石,也是人体异常矿化的一种表现。它不同于生骨、长牙等正常部位和适当程度的正常矿化,而是发生在正常不应矿化的部位或达到不应该有矿化程度。结石各种成分的生成、代谢、摄取等等与成石有密切的关系,都有机体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参与,尿路结石并发肾钙化、异位钙化、尿酸性关节炎和间质性肾炎,以至草酸钙性心肌炎等并发症也非罕见。因此,尿路结石也是全身疾病的一种局部表现。

它的患病率为1%~15%。在性别上,这种疾病曾经只局限于男性,认为是男人才会得的病,和女人没关系,只不过是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上此病罢了。然而现在这种性别上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最新的数据显示男性结石患病率为10.6%,女性结石患病率为7.1%。好了,男女终于都一样了。种族上,这里有个很有趣的现象,感觉挺好玩的,那就是白人患病率最高,黑人患病率最低,其次才是西班牙人和亚洲人。黑人是最不易患尿路结石的,请大家艳羡一下黑色人种吧。种族似乎决定了患尿路结石的几率,黑人无异是幸运儿,可能是他们身上特有的黑色皮肤保护了人体少受紫外线的照射,从而减少维生素D的生成。而且黑人尿钙和尿磷的水平也非常低。年龄上40~60岁是发病高峰期,20岁之前结石的发生相对少见,不过,这并不代表年轻人就不会患上此病,其实儿童也会患上尿路结石,它和饮食有一定关系。还有地理和自然环境,地处炎热、干旱气候,如山区、沙漠和热带,结石发病率就会高。高温天气使人体水分过快过多地蒸发,使得尿液高度浓缩,促进结石盐沉淀、矿物析出并形成基质而构成结石;还有日照时间长啦,人体内维生素D形成旺盛也是一个因素。如果一个北方人一时想不开,跑到了炎热的南方去工作生活,那么也会增加患尿路结石的风险。(迁徙是有代价的,朋友们。)和季节也有一定关系,尿路结石发病的季节通常为夏季的7~9月间,因为这个时候热嘛,尿中草酸钙晶体和草酸含量会增加,当然也和蔬菜太丰盛有关系,毕竟这个季节蔬菜水果应有尽有,一不小心挑选错了,吃进去了大量草酸。

尿路结石也和某些特殊职业有关,如炼钢工人、厨师等与高温有关的工作,还有长期久坐办公室的人(看什么呢,说得就是你们,没事多站起来走走跳跳,别老坐着。)对了,经济富裕的国家地区,人们患尿路结石的发病率也很高。在发达国家,历史上发病率很高的地方膀胱结石已很少见,相反,随着营养水平的提高,上尿路结石的发病率却在增加。例如日本,二战结束后,日本人饮食结构开始西洋化,上尿路结石发病率显著上升。在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下尿路结石发病率很高。中国解放前,下尿路结石发病率急剧下降,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上尿路结石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当然还有遗传因素。可以明确的是尿路结石可遗传,如胱氨酸尿症和原发性高草酸尿症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多项统计结果表明,患有尿路结石的患者中,有13%~46%有家族史,近亲结婚者更高。1981年发现一个家族12个人患有含钙结石,其中6人有吸收性高尿钙,2人的母亲虽然没有结石,但也有吸收性高尿钙。1983年也有一组22个特发性高尿钙的病人,其父母和其他血亲也有钙代谢异常,从而确认了结石病人TH蛋白存在分子水平的异常,并发现一个家庭父子都排出异常的TH蛋白。临床上已经把草酸钙结石看做是一种多基因的遗传性疾病,它们的基因异常影响草酸钙结石的几种危险因素的代谢,从而在一定条件下共同促进结石的发病。
说了这么多,虽然它和很多因素息息相关,可怎么没有提到治疗方法呀。其实,比起治疗方法,我更愿意和大家聊下它的预防。20世纪后期,在尿路结石的治疗方法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有体外冲击波碎石、经皮肾镜和各种内腔镜取石或碎石术可供我们选择并积累了大量经验,只有少数病人还需要传统的手术治疗。虽然尿路结石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这些进展并未降低尿路结石的发病率和复发率,甚至有些治疗还可能增加复发的机会。因此,我们主动去预防它才是关键,也是重中之重。首先在饮食上,少去吃菠菜、芹菜、竹笋、苦瓜、茭白之类的草酸含量高的蔬菜;要低盐,过多摄入食盐可导致尿中钙和尿酸含量的增加及枸橼酸盐的减少,从而增加了尿石形成的机会;限制盐摄入可减少钠、钙、尿酸和草酸盐的排出,有利于防止尿路结石;少吃蔗糖或含蔗糖的制品,中国广东盛产甘蔗,亦是尿路结石高发区,由于蔗糖可促进肠道吸收钙,相应的也增加了草酸的吸收,可能胰岛素也有一定影响,从而导致尿钙排泄的增加。每日摄入蔗糖250g,连续七天后,尿中NAG(N-acetyl-glucosaminidase)明显增加,提示蔗糖还可能导致肾实质的损害;不可盲目补钙,超大剂量的补钙,如每天超过2500mg时,可引起高钙尿和尿路结石,但一般剂量或适当增加摄入量却有利于降低经尿排泄的草酸盐量,同理,含钙量较高的矿泉水也有类似效果;多喝牛奶和多吃乳制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地中海的西西里岛外界物资供应被断绝,儿童因乳制品短缺,膀胱结石的发病率剧增,战争结束后物资供应得以恢复,发病率明显减少;多喝水,增加水的摄入有助于预防结石。(嗯,最近发生了水质污染事件,什么粪水之类的,保障老百姓安全卫生用水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地方政府要加把劲儿才行啊。虽然水质和结石发病率没有绝对影响,可也得让老百姓喝干净的水才行。)

哦,对了,差点忘了,尽量不要素食。纯素食可使尿中草酸盐增高,特别是菠菜草酸盐含量高,在搭配饮食不注意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尿路结石。(嗯,现在知道为什么得道高僧们更容易出现舍利子了吧?)在所有我提到的这些基础之上,如果可以做到每天再跑跑跳跳啦,哪怕只是走一走,遛个狗或是骑个自行车,适当运动一下那就更好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tugan 回复 悄悄话 舍利子不是结石。
很多医生和科学家油盐不进。
吉明日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武胜' 的评论 : 在两年前,也就是2023年,BBC报道过外科医生在一名澳大利亚妇女的大脑额叶组织中发现了一条8厘米长的活体蛔虫,为世界首例。 然而,中国在三十年前,医生就已经发现了这种病例,是在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农村女孩大脑中,女孩最终未得到任何救治而死亡。我说的这个也没有证据,连首例都谈不上。

武胜 回复 悄悄话 舍利子见于体骨、指骨、牙等部位,因为古代火化并不能将骨、齿完全烧成灰烬。肾结石形成舍利子只是猜测没有证据。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