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国Bob

澳洲华人的生活记载
个人资料
袋鼠国Bob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的房东居然教我买投资房

(2025-09-04 01:29:24) 下一个
 
很多人以为投资房地产需要雄厚的资金,需要丰富的投资经验,参加这个班那个班,可是越培训,越糊涂,胆子越小。其实我觉得投资地产最重要的还是借着一些启发,再根据自己的能力就可以动手,但投资果断力和胆略非常重要。
 
很少听说有房东教租客买房投资的,因为租客买了房子不是就搬走了吗?这次谈谈我的一位房东是如何投资房地产的:他是一位希腊裔男护士,身无分文三十几岁才移民澳洲。也就10年多一点里他投资了十几个不起眼的公寓单元,最后50多岁就进入退休阶段,在打理房产的同时,过着钓钓鱼的休闲生活。
 
我刚来墨尔本时哪里知道房子买来后可以出租,这就叫“地产投资”。大概在九十年代初期,我刚来澳洲没几天,在墨尔本的西区找到一间在陆军特种工程车装配厂的工作(请见《我在澳洲军工厂打工的经历》一文)。晚上还在读计算机系统的硕士,大学也在西区,那时还没有澳洲PR。不但没钱,还是借了高利贷出来的,要还钱。于是就和朋友在西区Yarraville合租一个两房一厅一卫的公寓,那时很少有现代的高层公寓,一般都是双层的,沿袭英国的建筑风格叫Flat。我们这个大楼一共11个单元,每个单元没有车库只有一个停车位。租赁是通过挂牌中介登广告出租的,之后由房东每月上门收租金。那时还没有手机支付或是信用卡支付,都是用现金,放在一个信封里房东上门交钱就是。
 
这位房东叫Peter,是希腊移民,后来熟悉了,也了解一点他的背景:Peter是八十年代初期移民到澳洲的,当年已经三十多岁了,当年他的经济起点几乎为零。身材高大的Peter是一位注册的护士,为了高一点的收入,他在精神病院做,而且专挑夜班上,所以收入在周围人群中是比较高的。他的业余爱好是买房子,而且专买这种起点低,回报高,容易出租的Flat单元。我们住的这11个单元里,他买了8个,还有别处的几个。他都是请挂牌的中介公司做租赁广告,找到租客签约后就和中介公司再见,自己接管物业的管理、收租和维修。当然中介做这种仅仅办理租赁手续的物业,费用略微高一点。
 
这种就是老式的Flat
 
这个Flat大楼有公用天线,但仅仅是客厅里面的电视机管用,我在卧室就无法看电视。于是我根据物理学的“集肤效应”,在窗上贴上铝箔纸,并用电线连接到电视机上,窗户玻璃就成了电视信号接收天线,这个方法可以让电视信号接触的面大一点,效果很好。但Peter在外面细心观察,百思不得其解,我想他心里纳闷:这个不会派谍报用处吧?终于有天他收租后壮胆问我怎么回事?我就告诉他其实就是电视天线,还领他进卧室看看效果。想不到他对我刮目相看,一下子拉近了距离,从此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他那时已经五十多岁,已经不做精神病院的护士,他住在海边,还有一条游艇,只要天好,都会出海钓鱼,回归爱琴海岛民的悠闲生活,所不同的是他已经拥有十几套公寓和自己的住宅,吃喝无忧。他还数次邀请我跟他一起出海钓鱼,只是那时我Full Time工作,Full Time读书,哪有时间钓鱼?一推再推直到自己买房子离开Peter。
 
这种游艇其实不贵,和一辆汽车价格差不多
 
在爱琴海是钓鱼,在南太平洋也是一样钓鱼
 
最重要的是他教我一套投资地产的技巧:也就是Peter做精神病院男护士的十多年里,他在辛苦工作时,大胆投资地产。但澳洲的八十年代经济不景气,房地产也将近十年没有涨幅,而且利息高到20%以上。所以Peter投资地产专挑便宜的Flat,他不借钱,那时一个像这种两房一厅一卫的小单元,也就5万澳元左右,所以基本上积赚一年左右的钱就买一个,不断的扩大。我记得当年租金很便宜,我们这个单元每周也就120澳元,他因为是现金买的,无所谓“回报率”。但即便是这样,按照我们现在用的计算方法,回报率还是相当高的。所以Peter在50岁就做到财务自由,告别精神病院的护士工作,除了钓鱼爱好,就打理他的物业。我们离开时,看到他和他的兄弟在一起粉刷墙壁,清理玻璃窗,清理地毯,亲力亲为非常快乐。
 
后来我也开始投资地产,但九十年代开始,墨尔本的房产是一倍倍地上涨,远远不止5万块就可以买一个Flat单元。但我是根据我的西人会计师建议,不像Peter用现款买房,而是利用“负扣税”政策,最大限度借贷的方法。但有两点是和Peter很相似:第一是量力而行,我并非注重在地大、回报低的House上,这样可以做到“可持续发展”;第二是亲力亲为,初期阶段都是自己管理、自己收租、自己维修和自己做账报税。所以我的一位房东,居然成了我投资地产的良师益友。
 
后来我和Peter失去联系,我相信Peter还会一如既往,不仅仅还会过着钓钓鱼的悠闲生活,打理他的房产也是他的乐趣,当然在澳洲这个收入和资产是拿不到政府养老金的,这些房产的回报也是他生活费的来源。
 
再过了20多年,有次我回Yarraville路过那个的Flat,我发现整个外墙由原先裸露砖块做了外墙rendering和粉刷,看上去更现代化。Yarraville地处墨尔本的西区,但近年来成为同性伴侣的聚集地,因此房价暴涨,我估计现在Peter的这些单元,要是稍微装修一下,每个都值60万以上。所以别看Peter早年小小的公寓,他现在的资产也将近一千万澳元,这是很值得借鉴的范例。
 
外墙粉刷过的Flat,看上去更美观
 
室内装修用不了多少钱,感觉更现代化
 
后记:

有网友私信我,想知道现在Peter的房租的收入。我已经很多年没和Peter联系了,不知道他目前的状况。因为这是真实的故事,连姓名、地点和数据都是真的,所以不是写小说,不能瞎编,这里只能推算一下:

经过租赁网检索,Perer这些单元,在装修后条件比较现代化的情况下,应该可以收到600澳元一周,我们就算他已经卖掉一些房产,还持有10个单元,那就是每年三十万毛收入(Gross Yield)。因为Peter早年是用现金买的,不会有借贷压力,开支不会太大。这个收入对于Peter晚年的退休生活应该是非常好的。

这里让我想到另一个问题:按照推算,Peter现在70多岁将近80岁,守着巨大的资产和收入是不是有这个必要?

有地产投资的朋友都有体会,一两个出租房没问题。但超过10个小单元,甚至还是四五十年房龄的老房子,即便是叫租赁公司管理,都会有很多事情,对七、八十岁老人的退休生活是受影响的。

所以这就是我上次撰文《为什么说上了60岁需要注意调整资产结构?》(点击进入链接),说的就是什么年龄做什么事,不要成为“守财奴”,而是一位智慧的“投资者”。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