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开车时在电台里听一个西人的理财专栏,谈到“逆向抵押贷款”Reverse Mortgage的话题,这位家庭财务管理机构主持人对此提出一些忠告,因为现在澳洲的通胀指数相当高,很多人因为靠仅有的养老金入不敷出。守着几百万的豪宅,各种费用都在大幅度上涨。于是很多保险机构/借贷机构,极力推荐这个“逆向抵押贷款”:你要钱还不容易?将你的豪宅抵押给我们,我们每周给你足够的钱补贴家用,你还是住在自己家中。因为“逆向抵押贷款”所得的钱是不计算政府养老金的“收入测试”,所以你还是照样可以领取政府养老金和所享受的政府福利。
是不是很有诱惑?于是很多老人在没有搞清楚的情况下,纷纷和贷款机构签合同,近年来出现此类的纠纷非常多。谁都想退休了(或收入减少时)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多拿一笔可观的零花钱;或是有人到了年纪一把,自己的房子还有一大笔贷款没还清,动用自己的不动产价值来还清贷款。这两种情况下,将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换取一些零花钱,或是让贷款公司还清欠债。果真有这般好事?本文就谈谈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在你想动用“逆向抵押贷款”时,要非常小心。
为了说明问题,先讲一个以前文章谈到的真实故事:我来澳洲第一份工作的公司有一位工程助理凯文Kevin,我们关系不错。他是英国人,夫妻俩当时都有工作。他们早年在墨尔本西区的鹿园Deer Park,用8万块钱买了一个别墅,贷款7万。尽管房价比较便宜,但是西人脑子不转弯,只有一点点的房贷,凯文30年老老实实地按照固定按揭还款,多余的钱吃光用光,日子过得很开心。
凯文的儿子已经成家,西人的孩子从来不要父母亲管,照讲他们夫妻靠政府养老金生活,本来应该很不错了。可是妻子不久前得了肺癌(他们俩吸烟都非常厉害)要开刀治疗,公费医疗尽管可以全包,但是还得排队,他们等不及就去了私立医院自费治疗,以后还想在有生之年去世界各地旅游。他们平时没有理财概念,大手大脚习惯了,一点存钱都没有。这就是现代社会“守着房子,没有现钱”的典型例子。
不过凯文高兴地告诉我,他的这个房子当时已经值60万,他也还清了贷款,现在有些保险/借贷公司可以将这个房产作抵押,每个星期可以得到房贷公司的生活补贴。他说按照他的理解:根据澳洲平均寿命的80多岁,至少他可以再活20岁,把这60万房产平分到每年就是3万,平均差不多600块一周的额外补贴。按照现在的标准,他们俩的养老金也不过是800多块澳元/周,两者相加日子不要太好过?
当然凯文知道,按照这个办法,等他去世后,他不会给孩子留下任何财产,吃光用光玩光。我当时提醒他,保险/借贷公司靠什么吃饭?绝对不可能按照现在房子的价值60万给你发钱,这个你们一定要去问清楚。后来他们经过了解,最终还是放弃了。
按照凯文的理解:他的房子就好像自动取款机一样给他发钱
这就回到了近年来各国非常热门的理财/养老话题:“逆向抵押贷款”,很多地方称为“反向抵押贷款”,英文叫“Reverse Mortgage”,在中国大陆也将其列为“以房养老”中的一种形式。
这一举措最早源于荷兰,而近年来发展最成熟、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美国,澳洲近年来也紧紧跟随。我时常听的一个西人电台,时不时就插播“Reverse Mortgage”广告。近些年世界各国房地产的波动相当大,一些早年以非常便宜的价格购买了住房的人,现在都成了“富翁”。更有一些早期第一代移民买下的房子,后来成为遗产传给了第二代,这些房子基本上都是“豪宅”,那这些房产继承人更是出奇的富有。这些人现在很多已经(或者即将)进入退休年纪,可是守着豪宅没有现钱。
特别是像澳洲之类的西方国家,政府的政策是“杀富济贫”,一些居住豪宅的百姓,在未来很可能连政府的养老金都拿不到,得自己养活自己。可是“豪宅”是不动产,不等于“现钱”,于是“逆向抵押贷款”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许多老年住房所有者的比较受欢迎的金融产品。很多国家的政府鼓励百姓住房“逆向抵押贷款”来减轻老百姓依赖国家财政福利,老年人将房产净值转换成现金,而政府也给予税务上的减免等优惠措施。所以未来有关政策和措施可能涉及到家家户户,奉劝各位至少对这个理念要非常清楚,注意其动向。
这个理念其实有点像人们在缺钱时,把值钱的东西拿到“当铺”换取现钱,所不同的是“逆向抵押贷款”不可逆。把珠宝“当”在当铺,等你有钱了,多付一点钱,就可以“赎”回来,而一旦启动了“逆向抵押贷款”,基本上是不可能再把房子“赎”回来,也没有必要。所谓“逆向抵押贷款”一般都是把非常值钱的东西抵押,对于普通老百姓,当然是指住房。所以这个话题其实就是谈“住房逆向抵押贷款”,是指已经拥有房屋产权的老年人将房屋产权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相应的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年龄、预计寿命、房屋的现值、未来增值趋势、折损情况及借款人去世时房产的价值进行综合评估后,按其房屋的评估价值减去预期折损和预支利息,并按人的平均寿命计算,将其房屋的价值化整为零,分摊到预期寿命年限中去,按月或年支付现金给借款人,一直延续到借款人去世。它使得借贷者终生可以提前支用该房屋的产值。
“逆向抵押贷款”原理图
借款人在获得现金的同时,将继续获得房屋的居住权并负责维护。当借款人去世后,相应的金融机构完全获得房屋的产权,进行销售、出租或者拍卖,所得金钱用来偿还贷款本息,相应的金融机构同时享有房产的升值部分,也就是说:“抵押房产、领取年金”。因其操作过程像是把抵押贷款业务反过来做,如同金融机构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从借款人手中买房一样。
初看起来这不是很好的办法吗?反正房子只拥有一个产权,不过一张房契,抵押出去就可以拿现钱,二三十年慢慢花,多好?仔细想想这一招真厉害,好好的一个房子,人离世了,房子也没啦!
这不是一个陷阱吗?
其实两个看法都过于极端。谁都知道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要是平时注意理财,有一些积蓄预备对付老年没有收人(或者减少收人)的情况,那也没有必要把老窝拿出来“当”了。另外还有一个传统理念问题,在西方社会,孩子们和家长在经济上的依赖关系普遍不大,很多家长都没有打算(可能也没有这个责任)为下一辈留下资产,所以这个“逆向抵押贷款”在西人中更受欢迎一点,而华人刚好相反,很看重“财产的传承”。当然要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经济的欠缺,或者急需大钱,退一万步,这也是一个不得已的办法。
老来靠着住房有口饭吃
按照我的分析,尽管这个举措很受人关注,而且随着政府福利政策的收紧和房价从长远来看的攀升,这一方法会越来越引起普通老百姓的重视。但是还有一些非常关键的因素,搞不好甚至会产生个人财务上的灾难。
1. 人生寿命的不确定因素:
尽管现代医学和生活的改善,人们的寿命普遍比上世纪的人要长寿,但是具体对于某一个人来说,谁能准确地计算出生存年限?
澳洲以前有位传媒明星,资产上千万,得了癌症,医生判决最多活5年。经过治疗后他也想得通,规划在5年里把资产挥霍一空。于是他周游世界,上万美元一晚的“总统套间”眼睛也不眨,哪里可以想得到的奢华消费,都少不了他。销声匿迹了5年后,被人发现在帮人洗车子,干每小时10块钱的零工。电视节目采访他,他和电视台讨价还价,为了多加两百块钱的“出场费”。人好好地没有死,可是把钱用得精光,低三下四像个叫花子。
“逆向抵押贷款”的人,会不会搞到这个结局?二三十年之后,人还好好地活着,可把房子的价值都用完了,被人扫地出门,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怎么办?而随着贷款人寿命的延长,借贷支付的增加,贷款机构无法回笼资产,可能会导致巨大损失甚至破产。
2. 借贷利率的不确定因素:
“逆向抵押贷款”也是一种贷款,都要付利息和管理手续费,谁都无法保证这二三十年的利息走向。现在澳洲的房贷利息在5%-6%之间,九十年代初澳洲的利息在20%以上,那时人们买房子是不贷款的,也贷不起款。要是未来利息有一个大波动,那就意味着“逆向抵押贷款”可以提取的现钱就会缩水,或者可供款年限缩短。这个因素也带来不少风险,无缘无故因为利息或者管理费用的增加,少了一大笔钱。
3. 房价的不确定因素:
大家看看目前市场上的房价就明白,房价有涨有跌,有时看起来非常离谱。谁又能保证未来二三十年的房价一直都会平稳上升?如果房价上升了,借贷公司必定是大赢家,当然对个人不亏就好。可是万一房价下跌呢?比如前面那位凯文,现在的房子值60万,可是再过20年,房子破破烂烂只能卖到40万,借贷机构就饶了凯文吗?在风险面前,借贷机构必定保护自己的利益,拿客户开刀。
4. 监管的不确定因素:
“逆向抵押贷款”运行周期长,由于上面几种不确定因素,尽管这个政策不赖,但是毕竟这是一个新领域,各个国家的养老政策也不尽相同,所以目前各国政府和学术智囊团都处于探索阶段。人们也逐渐看到政府相应的监管和相应的政策规定相当重要。
我经常收看一些澳洲的主流媒体的时事综述,现在已经曝光许多因为“逆向抵押贷款”操作上的弊病而带来的纠纷。曾经有一个案例介绍有位借贷者只有47岁,但是自己有父辈留下的“豪宅”。此人要求申请“逆向抵押贷款”,寅吃卯粮,并不是真正因为“养老”没钱。后来政府制定法规,借贷人必须超过60岁才可以申请“逆向抵押贷款”。
很多借贷机构因为考虑其风险因素,把借贷者的利益放在最小程度,制定的相关政策非常苛刻,实际可供享受的资产只有一半,也就是说上面凯文的那个房子,哪怕是市值60万,实际可使用的金额也不过30万,无缘无故缩水了很多。更有一些不良借贷机构和中介,利用老年人思维不是很清晰,或是利用老年人急需钱治病、办事,用哄骗和隐瞒真相等手段,钻了法律的空子,成为新时期真正“损老族”。所以民间要求政府立法和制定相应政策的呼声非常高。
随着各国政府养老金资源的日趋短缺,人口老龄化危机日益严重,“逆向抵押贷款”无疑是一种新思维,受到了各国政府,社会和老百姓的广泛关注。也许这一举措也是未来政府健全的养老体系所需的一个环节。但是如何做到位?如何做好?如何保障贷款者的利益不受损害?同时也把贷款机构的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这些都有待于探索和完善,路漫漫。
题外话:
开头我谈到电台里这位西人财务指导的访谈,他并不是很赞同“逆向抵押贷款”的财务安排。有一位听众问那么个问题:我在墨尔本,父母亲留下一座豪宅,市值400多万,除了“逆向抵押贷款”,我还有什么办法?财务指导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将这个豪宅卖了,你花二百万在近城区离公共设施、医院、超市比较近的区,买一个高档公寓或者联排别墅;再买两个七八十万,性价比较高的公寓,或是联排别墅出租;留下的几十万作为救急备用。这样一般的情况下可以收到每周一千五到两千的租金,提供足够的现金流。在老俩口百年之后,即便是房地产不增值,也留下三百多万的遗产给下一代(或是慈善机构)。
仔细思考,这个安排远远要好过将自己的豪宅抵押出去做“逆向抵押贷款”。
注:本文不构成投资和理财建议,我也不是地产和贷款中介招揽生意。只是个人所了解的一些信息和各位分享,拓宽一些理财思路。
相比较,卖房子略微麻烦一点,要做很多工作,还要看市场是否强硬,来决定何时卖。另外卖了之后还要决定住哪里?再买什么样的房子?有了闲钱是放在银行,还是再投资?买什么样的投资房?还有租赁房的管理问题。
而“逆向抵押贷款”,只要签个合同,明天钱就可以到账。所以对绝大数没有理财理念,又拍麻烦的西人,可能选择后者是首选。
refinance一般是指有贷款账号,哪怕都还清贷款的情况下。很多人房贷还清,就高高兴兴关闭账号,拿一个Free Title,告别银行。其实并不好,最好的办法,留着借贷账号,再设立一个“抵消利息”账号,有钱就存在“抵消利息”账号里,房贷账号不用交利息,但自己有一笔灵活机动的应急资金。
当然每一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也不是绝对不能用“逆向抵押贷款”,只是要明白原理,选择适合自己的措施。
实在不想卖房子是不是可以考虑refinance 以租金或者airbnb形式income还贷,当然也是要好好规划,不能随心所欲乱花。
房主活的长,借贷公司输了。不存在房主活着被扫地出门的可能。
不到万不得已,别这么干是对的。华人一般不需要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