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尼亚斯·盖奇(Phineas P. Gage)可能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大名居然会在生理学、心理学和神经医学的研究史上留下一笔,成为神经医学界最著名的病人。
菲尼亚斯·盖奇
现在人们已经知道脑功能受损后会出现行为变异,如脑损伤后会出现癫痫;老年人脑功能退化后会记忆衰退,情绪变得暴躁;阿兹海默症患者的脑子出了问题,会出现语言障碍、定向障碍和无法自理等心理问题。
但在19世纪,人们尚未了解大脑受损后生理和心理上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1848年9月3日,对盖奇来说,是很不幸的一天。
盖奇,25岁,身强力壮,身高168公分,体重68公斤,是美国大西部铁路公司的领班。那天,他像往常一样去上班,铁轨边有块大石头需要炸开。
当盖奇用一根铁棍捣鼓着装炸药的石孔里的砂粉物时,一粒火星点燃了炸药,炸药意外爆炸。爆炸的威力不小,炸药将那根长1.1米、重5.04千克、一端直径为3.18厘米、另一端直径为0.64厘米的铁棍穿透盖奇的左脸颊,戳通他的大脑,再从他的颅顶冲出。铁棍从盖奇的脑袋穿出后,还在空中飞跃了几英尺,落在盖奇身后。
铁棍戳通头颅
事故后几分钟,盖奇就清醒过来。在同伴们的帮助下,他走到工地附近的旅馆等候医生前来救治。当医生来到时,盖奇对医生说:“医生,这回够你们忙的了。”
前来救治盖奇的是爱德华•威廉姆斯(Edward Williams)和约翰•哈洛( John Harlow)医生。这两位医生帮他剃去了头发,清洗了脸上和头部的血污,找了一些东西把脑袋上的那个大窟窿填满,再把颅骨的碎片铺在脑壳的空洞上,然后头上戴个睡帽。
盖奇发烧了近两周就奇迹般地恢复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能走路,精力充沛,说话跟以前一样,尽管他失去了左眼,但他没有视觉上的困难。脑子受损似乎对他没有太大的影响。
盖奇的遭遇成了传奇,人们十分好奇这个脑袋上有个大洞的男人,他居然成了知名人士。待他恢复健康后,还去美国其他地方巡回一番。只是,渐渐地,人们对他的故事失去了兴趣。
19世纪50年代,他去智利的一个驿马站工作。
几年后,盖奇健康恶化,癫痫频频发作,乃至他无法坚持正常的工作,只得返回美国。回到美国几个月之后,1860年5月21日,盖奇因癫痫发作去世,当时没有对他进行尸检。那一年,盖奇37岁。
但是,盖奇的故事并没有因为他的死亡而结束。
1866年,曾经治疗过盖奇的约翰•哈洛医生对盖奇的案例深感兴趣,通过家属的同意,哈洛医生和其他研究者一起打開他的墓穴,取出他的头骨进行研究。
盖奇的头颅骨被挖掘出来后,专家们发现盖奇大脑前额叶受到严重损伤。根据颅相学和大脑功能解剖学的解释,大脑前额叶严重受损的病人将丧失人类的高级功能,更多地呈现无法控制的动物本能。
哈洛医生对盖奇受伤后12年的经历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做了详细的病案记录。调查发现,意外事故发生后的短时期内,盖奇的说话能力如常,思维清晰,而且沒有明显的疼痛感觉。只是,盖奇幸存下來后,他的性格和行为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哈洛医生在盖奇的病案记录中写到:“盖奇的朋友发现他不再是以前的盖奇了。盖奇曾经是一位模范领班,温和勤奋,工作有始有终,人缘良好,是个有道德的男人,受到同伴们的尊重。”
但是意外事故后,盖奇好像变了一个人。他丧失了按计划行事的能力,酗酒、骂人、粗魯无礼、不听劝导、顽固任性、虎頭蛇尾,智商变得像小孩子一般。愤怒的他在“知识分子和动物倾向”之间失去了平衡,犹如一个“暴躁的畜生”。
研究显示,盖奇前部额叶皮质的严重损伤导致了他的人格改变。盖奇成了神经科学史上最著名的病人,因为他是第一个涉及脑损伤与人格改变之间关系的案例。
既往学者们都强调个体行为是由个体的意愿决定,但盖奇的案例表明,个体行为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生理机制。神经学家进一步指出,大脑前部额叶皮质的受损会使人容易产生冲动和反社会性行为。
哈洛医生对盖奇受伤后12年身心变化的长期研究,为人类大脑功能与人格特征的关联提供了案例证据,为神经医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菲尼亚斯·盖奇受伤的头颅
盖奇的头骨、爆炸时的那根铁棍和他活着时的面具仍然存放在哈佛医学院的解剖博物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