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探究神秘的心灵(1)- 心理与心灵

(2025-07-06 18:40:03) 下一个

人的心理神秘深奥,趣味无穷,它的广度和深度常令人惊讶、震撼。迄至今日,我们仍然没搞明白人的心理是怎么回事?人的意识究竟是什么?人的无意识里到底隐藏了多少无法知晓的秘密?人们在疑惑,为什么有人会罹患精神疾病,疯疯癫癫,神志不清?为什么有人智力超常,过目不忘?为什么有的人刚才发生的事就不记得了,但几十年前的事情却记忆犹新?还有,我们为什么会做梦?那些梦境究竟隐含着什么意思?

 

有关心理或心灵的问题无穷无尽。

 

大文豪维克多·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里有一句话:“有一种比大海更浩瀚的场境,那就是天空;但比天空更浩瀚的,那就是人的心灵。”

 

"There is one spectacle grander than the sea, that is the sky; there is one spectacle grander than the sky, that is the interior of the soul."

——Victor Hugo《Les Misérables》 (悲惨世界)》

 

“心理”和“心灵”实际上是两个看似接近,但意义和内涵上有着重要的差异。

 

心理通常是指心理学(psychology),它是一门科学。心理学源于“psyche”(灵魂),但现代心理学逐渐脱离灵魂概念,转向实验科学,研究大脑的神经活动和心理过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情绪、行为等,强调通过实验和分析来理解人的行为和内心活动。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心灵(soul/spirit)仍是神学、哲学和文学的重要主题,是一种更深层的内心存在,常指人的灵性、自我意识、良知、道德感等。这类内心存在既抽象,又难以测量,偏向于主观体验,目前还不能被实证科学所接纳。

 

因而,心灵与心理学相互相存,心理是“心”的显现,心灵是“心”的本质,彼此无法分割。

 

心灵有着悠久的过去,心理学只有短暂的历史。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已经认识到心理和精神疾患与其他躯体疾病一样,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需要医学治疗。

 

公元300多年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已经提出了人性的两个世界:一是躯体所在的现实世界,二是灵魂所在的灵性世界。柏拉图的三个灵魂学说实际上就是对人的心理的探索。

 

 中国古代医书《黄帝内经》提到的“神形合一”、“形神相印”、“心主神明”思想中的“神”实际上就是对人体心理的描述。

 

公元1世纪,在土耳其佩加蒙(Pergamon)建立了豪华的医疗康复中心,它是世界上第一所精神病院——阿斯克勒庇(Asklepion)医院。该医院周围流淌着清甜的泉水,人们相信那“圣水”能治愈百病。精神病院的创始人、曾被誉为“神医”的盖论(Galan)认为,万病皆由心起,若心灵健康則疾病就会自愈。他开出的治病“处方”是阅读、看戏、聆听美妙的音乐、健身、蒸汽浴等。阿斯克勒庇医院的治疗人员还扮成“医神”向病人传授“神灵”治病旨意,暗示病人马上就能恢复健康。据记载,那些古老的心身疗法在恢复健康方面非常成功。盖伦医生所从事的“心理和道德治疗”,已成为临床心理学实践的先驱。

 

阿斯克勒庇医院(Asklepion)

 

心理学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才成为一门科学,因为了解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并非易事,它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观察、解释和分析。19世纪前的心理学发展历程几乎都被忽略了。

 

直到1879年,德国生理学家威廉·冯特(Wilhelm Maximilian Wundt,1832-1920)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才表明了现代心理学正式发轫,心理学开始成为一门科学。冯特也是第一个将自己称为心理学家的人。

 

心理学家威廉·冯特(1832-1920)

 

冯特的心理实验室之所以成为心理学的里程碑,是因为在他之前,心理学似乎一直属于哲学范畴,是研究普遍的、基础的问题,包括存在、知识、价值、理性、心灵等内容。

 

然而科学就不一样,科学强调的是对客观事物建立一个可检验性的解释,能对客观事物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系统。

 

冯特发展并应用了实验的方法,客观地检验和测量人的思想和心理活动的过程。他试图通过测量被试从感知球落下到其按动发报键之间的时间来判断他们的思维速度。冯特的心理实验标志着现代心理学与以往的思辨、描述和分析性心理研究不同,他将心理过程用可以重复实验的科学方法进行验证,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其实,冯特并不是第一个进行心理实验的人,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古斯塔夫·西奥多·费希纳(Gustav Theodor Fechner 1801-1887)已在物质刺激与心理感觉之间的数量关系做了大量的研究,于 1860 年出版了《心理物理学纲要》,该书标志着心理物理学的诞生,也表示着心理学并不只是哲学的一翼,而是一门科学。

 

德国的另一位生理物理学家赫尔曼·冯·亥姆霍兹(Hermann von Helmholtz,1821-1894)的研究也对冯特的心理实验产生了重大影响。亥姆霍兹是第一位用物理方法测量神经传导速度的人。他发现,感知信息通过神经传导到大脑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变成意识的知觉。也就是说,大脑在我们所意识不到的范围里进行了感知信息的加工处理。

 

虽然一些生理心理学家和物理心理学家都对心理学的诞生作出了贡献,但是冯特所创立的心理学实验室,以及他所运用实验研究方法,对人的感知觉、反应速度、注意分配、感情以及字词联想的分析等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开创性的重大成就。

 

继冯特之后,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于1890年编写了首本教科书《心理学原理》,将心理学推向专业化的道路。

 

1887年.斯坦利•霍尔(Granville Stanley Hall)创办了第一份心理学杂志——《美国心理学杂志》。1892年,霍尔担任了第一届美国心理学会会长,心理学开始在美国发展。

 

自20世纪起,心理学迅速发展。行为科学开始转向关注心理过程的根源,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AI也渗入心理学界,心理学正飞速地在深度与广度上拓展。

 

无论在网上书店还是心理学网站,在心理学这个栏目里,多数是关于个人成长、个性特点、恋爱技巧、幸福源泉、事业成功、快速致富、婚姻美满、养育健康宝宝的秘籍和亲子教育的指南等,琳琅满目,内容丰富,吸人眼球,使人不免产生一种试图将这些心理学的人生真谛一下子融化成自己的知识、学问和技能的冲动。

 

人类认知功能的探索和人工智能的开发已耦合在一起,引起了全人类的关注。人工智能是否会超越人类,认知心理学家和人工智能研发者的答复不尽相同,众说纷纭。

 

尽管心理学发展趋势一派大好,但人们对人类大脑、心理功能、灵魂和心灵的奥秘仍然相知甚少。

 

 

德尔斐太阳神庙

 

 

早在2500年前,古希腊的德尔斐太阳神庙前一座石碑上就镌刻着:“人啊,认识你自己。”

 

思想家卢梭也说过:“我觉得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