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探究神秘的心灵(10)- 神兮恍惚的催眠现象

(2025-07-14 09:19:11) 下一个

在灯光昏暗的舞台上,舞台催眠师以深沉柔和的声音向一位年轻美貌的少女发出指令,那少女很快进入恍恍惚惚的催眠状态,不加批判地接受舞台催眠师的各种指令,作出各种怪异的行为表现,令观众惊讶不已。在大庭广众之下,少女遵照催眠师的指令,将橡皮人当作活生生的男朋友,亲亲热热地抱在一起,翩翩起舞。她还会无意识地回答催眠师的各种问题,醒后全然不知刚才发生了什么 。

 

催眠现象可以追溯到人类历史记录之前,它几乎与人类文明一样古老。无论在非洲、大洋洲和地球上其他任何地方都可发现它的踪迹。它始终带着一种神秘的气氛,笼罩在那股超自然的色彩之中。

 

自上古黄帝年代起,民间流行的“祝由科”、“黄帝梦游华胥”、“唐明皇与申天仙中秋夜同游月宫”、“定身术”等,都有类似催眠的表现形式。例如扶乩,作为一种中国的“神人交感”的方法在民间广为流传。扶乩时,主持人手握长棒,双眼紧闭,口中念念有词,身体摇晃,在恍惚状态下舞动长棒,棒在沙地上留下文字。主持人只是身摇手动,写什么字似乎不受他的意识控制。仪式结束之后,他被唤醒,只身坐到一旁,对自己刚才的举动全然不知,更不知道自己写了什么。长老们赶紧上前查看地上文字,预测事件的吉利。

 

中国乡间还有有一种名为“降青蛙神”活动,与西方的催眠术类似,只是名称不同罢了。在玩“降青蛙神”时,通常有一位精通此术的人主持,由他挑选一个10岁左右的男童来接受“神意”。他让这个男童站在众人所围的圈子中央,然后以焚香念咒的方式蛊惑男童,令其昏昏欲睡,恍恍惚惚。于是,施术者声称青蛙神已降临到这个孩子身上,孩子就会拳打脚踢,口念“神旨”,旁边负责记录的书记赶忙记下“神旨”,以待后用。待香火熄灭,施术者就让男童从神志昏然之中醒来。这个男孩清醒后,全然不知自己刚才对人们说了些什么,也记不得自己所说过的言语。

人们可以进入不同的恍惚状态

 

类似催眠的仪式在世界上很多原始部落里经常进行。当酋长紧闭双眼,口中念念有词地嘟哝着咒语时,族人们会很快地进入恍恍惚惚的状态,随着酋长的指令而动作。

 

希腊东正教的女修道院中,有位教徒叫海思切斯兹,她与她的伙伴们采用凝视一个固定目标的方法,使自己精神恍然飘逸。这种方法被传为海思切斯姆的神奇祈祷仪式。

 

中世纪,巫师和法师们用魔法将人诱入浑浑噩噩的催眠状态。那时,人们更多地认为这些能施法术的巫师和法师是魔鬼的代理人,专门施放邪恶,没有慈悲善行。

 

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有人发现这种神奇的法术并非只能作恶,它同样具有强大的驱除病魔的威力。18世纪初,生活在欧洲克劳斯特的天主教神父伽斯纳采用这种法术来治疗各种因魔鬼附体而疾病缠身的人。

 

伽斯纳神父告诉病人,他能按照上帝的旨意来驱赶病人身上的病魔。治疗时,在一间特殊的昏暗的治疗室里,伽斯纳神父身着黑色披肩,手持金色十字架,轻轻地绕着病人走动。突然,神父以十字架触碰病人身体,病人立即倒地不再动弹,意识丧失。这时,围在旁边的医生赶紧上前检查病人的脉搏、心跳和呼吸,证明病人确已死去。然后,伽斯纳神父再次轻轻地走到病人身边,口中念念有词,以十字架轻拍病人的身体,命令病魔离开。当伽斯纳神父“哇”的一声喊叫,并双手将十字架高高举起时,表示病魔已经离去。那时,病人睁开眼睛,活了过来,全身舒坦,魔走病除。

 

经过伽斯纳神父“驱魔”的病人,病情常能一下子好转,很快恢复健康。

 

在19世纪后期,催眠开始从神秘术语转为科学术语,伽斯纳被视为重要的“过渡人物”,是他明确地指出了催眠现象是心理现象,而不是物理的表征或神秘的巫术。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