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没有“亡国”?如果亡了,亡了几次?这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许多人认为,中国曾被蒙古人灭亡,被满清统治,这些都是“亡国”。但今天的主流历史观,却将元朝、清朝纳入正统,认为它们是“中华”的一部分。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这些问题?
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叫“亡国”。是指一个政权的消亡?还是指民族的灭绝?或者是文化、认同的彻底改变?如果只是政权更替,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个朝代都“亡”过,从秦灭六国,到明亡清兴,改朝换代是常态。但如果亡国,指的是“中华文明彻底终结,成为外族殖民地”,那么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
有人可能会说,蒙古人灭了南宋,满洲人灭了明朝,都是亡国。按照这个逻辑,清朝的汉人就都是“亡国奴”,而辛亥革命才算“复国”。但问题是,如果一个朝代亡国了,可文化、人民、生活方式都没有根本性改变,这算不算亡国?如果算的话,那中国历史上亡了无数次,几乎没有真正“纯正统一”的时候。
说到中国“亡国”,蒙古帝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成吉思汗崛起时,中原大地还处于宋、金、西夏的割据状态。蒙古人依靠铁骑横扫欧亚,一路烧杀抢掠,最终灭掉金、西夏和南宋,建立了元朝。
蒙古人统治时期,中国人(主要是汉族)被划为社会最低等,甚至不如色目人(西域、中亚人)。在元朝法律体系下,杀蒙古人要偿命,杀回回(穆斯林)要罚银,杀汉人只要赔头驴,杀南宋人连驴都不赔。这种制度性歧视,和殖民统治没有什么区别。
更重要的是,蒙古人并不把自己视为“中华文明”的继承者。他们视元朝只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北京只是众多统治区之一,而非他们真正的核心地带。忽必烈虽然建立了元朝,但他的祖先成吉思汗、他的子孙蒙哥、察合台等人统治的,是横跨欧亚的大蒙古国,中国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元朝的灭亡,在蒙古人眼里,不过是失去了其中的一个征服地而已。
所以,如果说中国真正亡国过,元朝应该算一次。它是外族武力征服,施行种族歧视,把汉人当作奴隶,屠城无数。这个时期,中原王朝的主体文化,几乎被践踏到最低点,汉人的尊严几乎被踩碎,甚至“汉人”这一身份都不再是一个正式的法律类别。这和改朝换代完全不同,完全符合亡国的定义。
再来看清朝,清军入关的过程同样充满杀戮。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屠杀的规模令人发指。满洲人用血腥手段建立统治,同时强迫汉人剃发易服,文化上的压制也是空前的。
但和蒙古不同,满清虽然起初是外来政权,但后来极力汉化。康熙、乾隆以儒家自居,甚至比汉人皇帝更推崇“中华正统”。而且,满清并没有像元朝那样搞种族等级制,汉人虽然被歧视,但依然可以进入体制,甚至最终成为主导力量。
那么,清朝是亡国吗?如果按“外族入侵,政权更迭”的标准,算是亡国。但如果按文化、社会结构是否被彻底摧毁来看,清朝没有完全灭亡汉族文化,反而是满族被汉化,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从这个角度看,清朝更像是一次异族统治,而不是彻底的亡国。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亡过两次,元朝和清朝都曾让中国人沦为亡国奴,但这两次的性质不同。元朝是彻底的亡国,蒙古人视汉人为最低等阶级,屠杀、压迫、殖民化统治,最终却未能真正统治中国太久,被明朝推翻;清朝是异族入侵,但最终汉化,尽管有残暴的镇压和屠杀,但并未让中华文明彻底中断,反而最后满族被汉族同化,成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如果说中国历史上真正濒临彻底亡国的时刻,应该是19世纪晚清和抗日战争时期。太平天国内乱、西方列强瓜分、八国联军入侵、甲午战争丧权辱国、清朝成为列强的傀儡,这比任何一次改朝换代都更像亡国;日本侵华战争更是让中国处于灭国边缘,南京大屠杀、伪满洲国、汪精卫政府,这些都让中国几乎彻底沦为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