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个夏日的朋友圈动态让人颇感意外:一位已经归化美国籍多年的朋友发帖称,自己孩子暑假回中国,不仅机票全免,还包吃包住包玩。主办单位是地方侨办,活动名叫“寻根之旅”。
深入一查,这并非个例,而是中国多年来一项常态化的对外统战项目——针对海外华人、华裔乃至完全无华人背景的外籍青少年,提供全额补贴的短期文化体验营,名目包括“寻根之旅”、“中华文化大乐园”、“中国武术夏令营”等等,主办单位多为侨办、侨联,归属中共中央统战部。
这类项目近年来日益扩大规模,不仅涵盖“讲汉语的孩子”,也面向“愿意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青年”。一方面,它确实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但另一方面,也有人批评这是“糖衣炮弹”、“纳税人买单的统战操作”。那么,中国政府为何如此慷慨?它是在做文化外交,还是政治渗透?这是好事,还是隐患?
从公开资料来看,“寻根之旅”夏令营早在1999年就开始举办,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主办方主要为中国侨联及各省市侨办,承办方通常是地方高校、培训机构或武术学校。以2024年山东侨联为例,其“寻根之旅”共接待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华裔青少年,全程提供免费接送机、住宿、三餐、文化课程与旅游行程。类似的活动在广东、福建、云南、四川等地亦有举行,内容包括书法、汉服、武术、京剧、剪纸等传统文化体验项目,有的营队甚至还有武警车辆护送,排场堪比政要访问。
这些营队并不只针对华人后代——例如在广州龙洞武术学校,曾有来自俄罗斯、法国、非洲等国、毫无华人血统的青少年,仅凭“对中国文化有兴趣”就受邀免费参加中国文化夏令营,享受为期两周的全额资助。这是一个被长期设计和持续执行的统战策略。
“统战部”是中共政治架构中的一个关键部门。统战,即“统一战线”,早期主要服务于党在夺取政权前的政治联盟策略,后来逐步演变成一种软实力工具,用于凝聚“非我群体”——包括非中共党员、海外华人、港澳台同胞、少数民族、宗教团体,乃至外国友人。
2018年起,国务院侨办并入中共中央统战部,统战的外延进一步扩大。海外华人及其后代,甚至非华裔外籍青年,也被纳入了“可统战”的目标群体。习近平在十九大以来多次强调,要“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际传播能力”。
所谓“讲好故事”,一方面是为了改善国际舆论环境,反制西方对中国制度、人权、意识形态的批评;另一方面,也是在为中国未来的全球战略布局提前“培养人脉”。毕竟,一个童年时免费来中国旅游、学习武术的加拿大小孩,长大后或许就成了亲华的政客、学者或企业家。所以,这并非是“给孩子过暑假”,而是“种文化的种子”。这种形式的免费文化输出,其费用当然不可能由私人企业承担。它背后的资金大多来自公共财政,拨款渠道包括中央财政、地方专项基金以及国企赞助。有些省份还将其列为“重点文化外交项目”。
这笔钱,表面上是用于“文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但其目标对象并非本国民众,而是外籍青年。这就引发了部分中国纳税人的质疑:“我家的孩子上个暑期托管班都得自费,凭什么外籍华人来玩还能免费?”
这种质疑在情绪上并不难理解,尤其是在社会福利尚不完善、教育资源紧张的语境中。但是从统战逻辑来看,投入这些钱并不是“花冤枉钱”,而是一种“战略投资”——换取海外华人社团的好感、争夺“话语权资源”、影响潜在的国际意见领袖。
事实上,在疫情期间,类似的“统战型投入”还包括:给海外侨团赠送口罩、防疫物资、健康包;组织线上“抗疫讲座”;援建中文学校硬件设备;甚至设立“亲情热线”联系华裔家庭。这一切,归根结底,是一场围绕“全球华人情感认同”的长期博弈。
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提供免费夏令营本身并无原罪。世界上许多国家也有类似的“国民外交”举措,例如韩国政府资助韩裔青少年回韩参访、日本有“日裔文化体验项目”,以色列更是每年大手笔资助全球犹太青年返国参观圣地。
不过,中国的这些统战营队,混杂着更强的政治意图。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这些活动并不止于文化体验,还包含诸如“参观伟人故居”、“聆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座”、“参加升旗仪式”等政治内容。有时,组织方还会安排与港澳台青年混营,让他们接受“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统一叙事。这类安排在2019年香港反修例运动之后尤为明显,旨在塑造“中华认同感”,对抗港澳台本土意识。于是,“寻根”成了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形态启蒙”。你可以说是“亲情感化”,也可以说是“政治洗脑”,取决于你站在哪个立场。
如果撇除意识形态视角,我们不妨从国家竞争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在当今世界,“谁的叙事占优势,谁就占据制高点”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趋势。中国意识到自己在全球范围内常被妖魔化,因此格外重视软实力建设。
然而,中国的文化输出长期面临两个困境。第一,输出内容脱离现实:许多文化营队展示的是“符号化中国”,如汉服、古筝、武术,而非真实的现代社会生活。这会导致认知落差,乃至反感;第二,输出方式过于“任务导向”:很多活动形式大同小异,表演痕迹浓重,缺乏深入交流,难以真正建立情感联结。
“寻根之旅”式的文化营,归根结底是一场关于“人心向背”的长期投资。它的收益无法立刻看到,却能潜移默化地改变某些人的立场、观点。但也别忘了:如果对内做不到公平与正义,对外的温情很容易变成讽刺。在中国本土,若普通孩子连一个负担得起的夏令营都难以参加,那么对外籍青少年的慷慨就可能引发“内部撕裂感”。统战可以“买来”友谊,但赢不来尊重;文化可以吸引人,但说服力,必须靠真实。
你看过印尼华人,新加坡华人,日本华人,欧洲华人有这般好事吗?
几年前我就送孩子去参加了,以前只要绿卡就行,现在要美国公民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