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雅酷原创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寻根之旅”——谁在买单,为了什么?

(2025-07-31 15:26:10) 下一个

某个夏日的朋友圈动态让人颇感意外:一位已经归化美国籍多年的朋友发帖称,自己孩子暑假回中国,不仅机票全免,还包吃包住包玩。主办单位是地方侨办,活动名叫寻根之旅

 

深入一查,这并非个例,而是中国多年来一项常态化的对外统战项目——针对海外华人、华裔乃至完全无华人背景的外籍青少年,提供全额补贴的短期文化体验营,名目包括寻根之旅中华文化大乐园中国武术夏令营等等,主办单位多为侨办、侨联,归属中共中央统战部。

 

这类项目近年来日益扩大规模,不仅涵盖讲汉语的孩子,也面向愿意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青年。一方面,它确实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但另一方面,也有人批评这是糖衣炮弹纳税人买单的统战操作。那么,中国政府为何如此慷慨?它是在做文化外交,还是政治渗透?这是好事,还是隐患?

 

 

从公开资料来看,寻根之旅夏令营早在1999年就开始举办,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主办方主要为中国侨联及各省市侨办,承办方通常是地方高校、培训机构或武术学校。以2024年山东侨联为例,其寻根之旅共接待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华裔青少年,全程提供免费接送机、住宿、三餐、文化课程与旅游行程。类似的活动在广东、福建、云南、四川等地亦有举行,内容包括书法、汉服、武术、京剧、剪纸等传统文化体验项目,有的营队甚至还有武警车辆护送,排场堪比政要访问。

 

这些营队并不只针对华人后代——例如在广州龙洞武术学校,曾有来自俄罗斯、法国、非洲等国、毫无华人血统的青少年,仅凭对中国文化有兴趣就受邀免费参加中国文化夏令营,享受为期两周的全额资助。这是一个被长期设计和持续执行的统战策略。

 

统战部是中共政治架构中的一个关键部门。统战,即统一战线,早期主要服务于党在夺取政权前的政治联盟策略,后来逐步演变成一种软实力工具,用于凝聚非我群体”——包括非中共党员、海外华人、港澳台同胞、少数民族、宗教团体,乃至外国友人。

 

2018年起,国务院侨办并入中共中央统战部,统战的外延进一步扩大。海外华人及其后代,甚至非华裔外籍青年,也被纳入了可统战的目标群体。习近平在十九大以来多次强调,要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际传播能力

 

所谓讲好故事,一方面是为了改善国际舆论环境,反制西方对中国制度、人权、意识形态的批评;另一方面,也是在为中国未来的全球战略布局提前培养人脉。毕竟,一个童年时免费来中国旅游、学习武术的加拿大小孩,长大后或许就成了亲华的政客、学者或企业家。所以,这并非是给孩子过暑假,而是种文化的种子。这种形式的免费文化输出,其费用当然不可能由私人企业承担。它背后的资金大多来自公共财政,拨款渠道包括中央财政、地方专项基金以及国企赞助。有些省份还将其列为重点文化外交项目

 

这笔钱,表面上是用于文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但其目标对象并非本国民众,而是外籍青年。这就引发了部分中国纳税人的质疑:我家的孩子上个暑期托管班都得自费,凭什么外籍华人来玩还能免费?

 

这种质疑在情绪上并不难理解,尤其是在社会福利尚不完善、教育资源紧张的语境中。但是从统战逻辑来看,投入这些钱并不是花冤枉钱,而是一种战略投资”——换取海外华人社团的好感、争夺话语权资源、影响潜在的国际意见领袖。

 

事实上,在疫情期间,类似的统战型投入还包括:给海外侨团赠送口罩、防疫物资、健康包;组织线上抗疫讲座;援建中文学校硬件设备;甚至设立亲情热线联系华裔家庭。这一切,归根结底,是一场围绕全球华人情感认同的长期博弈。

 

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提供免费夏令营本身并无原罪。世界上许多国家也有类似的国民外交举措,例如韩国政府资助韩裔青少年回韩参访、日本有日裔文化体验项目,以色列更是每年大手笔资助全球犹太青年返国参观圣地。

 

不过,中国的这些统战营队,混杂着更强的政治意图。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这些活动并不止于文化体验,还包含诸如参观伟人故居聆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座参加升旗仪式等政治内容。有时,组织方还会安排与港澳台青年混营,让他们接受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统一叙事。这类安排在2019年香港反修例运动之后尤为明显,旨在塑造中华认同感,对抗港澳台本土意识。于是,寻根成了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形态启蒙。你可以说是亲情感化,也可以说是政治洗脑,取决于你站在哪个立场。

 

如果撇除意识形态视角,我们不妨从国家竞争的角度看待这一问题。在当今世界,谁的叙事占优势,谁就占据制高点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趋势。中国意识到自己在全球范围内常被妖魔化,因此格外重视软实力建设。

 

然而,中国的文化输出长期面临两个困境。第一,输出内容脱离现实:许多文化营队展示的是符号化中国,如汉服、古筝、武术,而非真实的现代社会生活。这会导致认知落差,乃至反感;第二,输出方式过于任务导向:很多活动形式大同小异,表演痕迹浓重,缺乏深入交流,难以真正建立情感联结。

 

寻根之旅式的文化营,归根结底是一场关于人心向背的长期投资。它的收益无法立刻看到,却能潜移默化地改变某些人的立场、观点。但也别忘了:如果对内做不到公平与正义,对外的温情很容易变成讽刺。在中国本土,若普通孩子连一个负担得起的夏令营都难以参加,那么对外籍青少年的慷慨就可能引发内部撕裂感。统战可以买来友谊,但赢不来尊重;文化可以吸引人,但说服力,必须靠真实。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我是干枯的胡杨^_^ 回复 悄悄话 趁美国还是头号强国,好好享受这种福利吧,等美国衰落了,没人会把你们这些在美的海外华人当宝贝一样看待了。无需多作评论也无需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都是时也命也。
你看过印尼华人,新加坡华人,日本华人,欧洲华人有这般好事吗?

几年前我就送孩子去参加了,以前只要绿卡就行,现在要美国公民才行
红米2015 回复 悄悄话 哦,绝对了,想起来那时隔几年还会搞一次大活动,把所有营员集中到北京,除了参观一些名胜,还要在人民大会堂由某位领导人接见,包括习总当年还是副主席时还出席过。这多少有些政治含义。
红米2015 回复 悄悄话 疫情前这种寻根夏令营很多,一般需要自己负担去到主办城市和离开的费用,主办机构则负责营期中的所有费用。内容方面还真不记得有什么政治性的东西。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