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郞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勤于学习,善于自省,变教训为经验,从失误趋成功。勇于开拓,敢于进取,继往开来,谱写新章。巴郞身处环境、社会、以及自身的发展变化之中,耳闻目睹,泘光掠影,感同身受,偶有所得,遂予笔录存之,欲与文友们分享,俟以自娛娛人矣。
正文

《也议农民负担》巴郎

(2024-12-08 02:10:58) 下一个

《也议农民负担》巴郎 20241207

 

看见近来有评论农村巧立名目强制收费加重农民负担的文章,不禁感慨。

 

70年代,巴郎曾在渝东的山区当过知青,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深知农民的艰辛。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农民已经脱贫,生活大为改善,但从中国各阶层的生存状况来看,农民仍然处于底层。

 

中国几千年来,以农立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就是这个基础的基脚石。虽然几十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地在各行各业实现了4个现代化,经济好转,贸易增加,国家从小康走向富裕了,中国走在了世界经济的前列。但是,当今的中国人中,绝大多数人仍然是农民,农业在国计民生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而今实现城镇化,人往高处走,农村的大部分人口就流向了城市区镇。人去楼空,墙倒房颓,而今能够安居在土地上的,多是老弱妇幼,辛勤耕耘的农民的人数急剧的减少,其生存条件依然严峻,挣扎在贫困边缘,不容乐观。农村人口的大量流失,使农村面貌的改善,更加地捉襟见肘,似乎将成为空谈。

 

巴郎认为,我们的先辈,经过数千年来的胼手胝足,在华夏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为我们开拓出了富饶的可耕地,是极其地不容易的。因此,为了加固中国这座大厦的基础,为了这座基础所承受的上层建筑,国家应该惜农爱农,为农民提供福利,而不是增加他们的负担,竭泽断流。比如说努力减少和免除各种名目的征收款项,使农民的生活能与其他行业持平,甚至更好,这样才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只有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才能保证华夏广袤的土地不至于荒芜,才能生产出维持众多人口生存的粮食,为祖国建设提供宝贵的原始资源,做出更大的贡献。

 

民富国强,只有藏富于民,国家才会强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