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贡氏

沈仲章(1905-1987),排行名锡馨,笔名亚贡、亚贡氏等。沈仲章一生经历丰富,涉足甚广,颇具传奇性。
个人资料
正文

《居延汉简图版》谁编的?

(2024-05-10 16:28:00) 下一个

【编者按】《居延汉简·图版之部》里的照片是谁拍的?沈仲章。每张图版里面是谁排版的,也是沈仲章。图版顺序是谁编排的,还是沈仲章。可惜,《沈仲章生平纪略》作者与按者都在为尊者讳。

1959年《居延汉简甲编》后记与补记,《居延汉简·图版之部》内有605幅图版,全部都是沈仲章香港摄图。据1957年《居延汉简·图版之部》序和序目,照片由沈仲章先生经手拍摄”,封面上的编者只“是印图版”,按沈仲章摄图顺序,“把不相衔接的叶码重新改定”。(怎么会有“不相衔接的叶码”?因为沈仲章抽去了拍坏的。)

《沈仲章与居延汉简》附记内含线索,虽然很客气没说穿,但可供爱思考者琢磨。[目录参见:昨见出版社新书快报 - 博客 | 文学城 (wenxuecity.com) ;还可参见叶恭绰 | 冀世间知有此异人也 - 博客 | 文学城 (wenxuecity.com)]

沈仲章生平纪略(中)

林友仁、刘立新撰

[沈亚明按]

抛名弃利,创业建功

沈先生自北大毕业后,即担任了北大文研究所语音、乐律实验室助教,作刘半农先生的助手。同时又在世界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指导下深造,成为我国早期从事实验语音学研究的的学者之一,为我国第一个实验语音研究室的建立和发展做了奠基性的工作。

沈先生对方言、语言的研究,是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他曾到广东汕头等地,和渔民一起出海,共同劳动,在生活中用腊筒录音把谈话记录下来,然后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研究。由于沈先生语言的天赋,在和乡民接触中常被误认为是方园几十里内的老乡。

沈先生在一次偶然的旅游途中,在河南巩县遇见了正在进行古乐器考察的刘半农先生。因他的听觉特别好,刘先生便邀他一起工作。这样,他就跟随刘先生又学起考古了。后经刘先生的推荐,兼任了由中外学者联合组成的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理事会干事,具体担任秘书及译述的工作。当时,有些外国学者想将居延汉简 带到国外去研究,沈先生和中国的学者一起,根据中国的法律,运用熟练的英语,同外国学者据理力争,维护了居延汉简 等珍贵文物的主权。[亚明按:父亲该团任职分两阶段:先以秘书兼翻译身份参与谈判,实际上直接出场,援引国际法规进行辩论;后受聘为理事会干事,操办一应日常事务,亦含秘书翻译之责,并肩负长期学术项目,如译述斯文·赫定专著等。]

1934年,沈先生随刘半农先生赴蒙绥地区进行考察。考察的重点是语言和民歌。同行的还有白涤周和周殿福等人,因为沈先生爱好音乐,所以负责民歌、民谣的收集。他出入北国大漠和荒僻的地区,用原始的腊筒设备,录制了近20筒蒙绥地区的民歌音响。沈先生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为了搞清黄河船夫有无号子,他跟随纤夫徒步行走了整整一天。[亚明按:20这个信息很重要,我也有类似印象,但一直担心记错。]

自蒙绥考察返回北平之后,刘半农先生突然逝世。在两年之中,沈先生竟失去了两位师,心情不胜悲痛。为了纪念刘半农先生,他筹组“‘光社刘半农摄影作品展览,其中也展出了他的摄影作品,以资纪念。[亚明按:刘半农生前与沈仲章商定以光社名义举办二人合展,我不清楚刘去世后情形。]

沈先生语言学研究方面所显露出的才华和非常的工作能力,为胡适之所器重。在一次胡适之主办的周末沙龙的聚会上,胡为沈先生设计了未来前途的两条出路:一是去美国随赵元任从事语言学的研究;一是到美国国会图书馆做胡的助手。当然,胡适之迫切希望有沈先生这样博学多才、精明能干的有为青年协助工作。在这前程似锦的两条路中,沈先生选择了前者。以后,胡适之为他联系好了在美国学习的大学。[亚明按:胡适赴美任大使前,多次鼓励沈仲章出国,但似未作具体策划。此段言及两条出路,大概是1940年代初胡适为沈仲章所设计。1941年晚秋,办妥哈佛录取手续。我处有封王重民代表胡适致沈仲章函,转达胡适先生对留美事宜的安排,内言“不论哈佛耶鲁择一”。]

正当沈先生潜心于学术研究,行将赴美留学之际,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凌辱和灾难,战争,也改变了沈先生的人生道路。北平沦陷,存于北大的稀世国宝居延汉简面临被劫的危险。北大的师生纷纷避难,离开了北平。在这紧急的关头,为了抢救居延汉简,他推迟了美国之行的计划,以强烈的爱国热情,非凡的胆略,过人的才智,越过日本兵的层层封锁,道道关卡,编演了一幕出生入死,惊心动魄,具有传奇性的史剧,只身完成了居延汉简的安全转移(详见《团结报》)。[亚明按:有关赴美参见上按。但父亲在战前,也曾另有出国留学打算。]

1938年,两箱木简抵运香港。沈先生原打算即去美国,以继续他的语言学的学习和研究。正当此时,从事文物考古的同学要求他留在香港,共同完成居延汉简的出版工作。出于对汉简的特殊感情,他再次改变计划,接受了北大派驻香港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辑的任命。他全力投入拍摄及编印《居延汉简》图册的紧张工作。为了清晰地拍摄汉简的图像,他认真地研究了国外有关运用红外线照相的技术资料,经过反复的试验,终于掌握了这个摄影的新技术,成功地运用于汉简的拍摄,成为我国最早采用红外线技术照相的摄影家。接着,他通过照片剪贴、编号、排比、编写索引等大量工作,终于完成了《居延汉简》图册的全部排版任务,只待刊印出版了。[亚明按:事件皆有,时序需核。小补几点:(a)1938年初,汉简抵港。因公认沈仲章善跋涉,北大召他速速归校,带队徒步迁移。但多位知名学者主张,汉简事更艰难且无人可替,非得沈仲章一手包办到底。父亲无法分身两处,据闻最后迁校是军方派人护航。(b)西南联大成立,任命沈仲章为“文学院院长助理”。父亲被留港无法赴任,联大为他留职但不能发薪。(c)我在《众星》及若干拙文言,沈仲章在港期间身份是“中研院特派员”——特借此机会更正。最近获悉,傅斯年口头授职,并未落实,不能作数。(d)回头再看原文所写“接受了北大派驻香港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辑的任命”——可能。毕竟,1987年尚有不少第一代知情者(e)1935年前,父亲已在北平试用红外线拍摄汉简。(f)194112月前,父亲为汉简图册扫尾未能赴美。]

在香港期间,沈先生还热心地帮助过北大师生、学者、爱国志士及新四军干部越过日伪封锁线,从敌占区偷渡到国外或大后方。他曾利用在港的社会关系,帮助音乐家举行爱国募捐的演出。卫仲乐先生等在香港的义演,就曾得到沈先生的支持。[亚明按:1935年前,父亲已在北平试用红外线拍摄汉简。194112月前,父亲为汉简图册扫尾未能赴美。父亲抗战期间助人转移,大致可分1937夏秋平津阶段、1938-1941年香港阶段和1942年后沪苏阶段。掩护新四军干部发生于沪苏阶段。]

1942年,为联系商务印书馆的刻字工,只身来到已成为孤岛的上海。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沈先生数年心血拍摄编辑《居延汉简》的照相板、书稿全部在香港毁于大轰炸之下。 居延汉简原物又第二次避难,存放到美国国会图书馆。这时,沈先生赴美的计划已成泡影。就此,他留在上海协助徐森玉先生(原故宫博物院古物馆馆长)从事京沪战区的文物图书的保存工作。他不顾个人安危,保护了北京图书馆转移在上海的数十箱宋版善本等图书。这些书籍,在抗战胜利后,如数归还到北京图书馆。[亚明按:父亲于1941年晚秋到沪出差。1940年春汉简拍摄完毕,夏间运美,父亲留港继续编辑图册。汉简照片与版图并未全毁。据科学院考古所,至少有一部分经郭沫若之手转到该所,收于该所出版物。中研院史语所1957年出版的《居延汉简·图版之部》,所有图版皆为沈仲章香港所摄所编排。2014-2017《居延汉简》(壹)(贰)(叁)(肆)内的“反体照片”,都是沈仲章摄。]

抗战胜利时,他担任接收清查工作,任专员。在上海多伦路2022号的十几间大房子里,存放了从汉奸手里接收下来三十多万册书籍,其中许多名版书都价值连城。有些人以重金贿赂,想从他手中捞取珍贵的古书。沈先生不受金钱利诱,痛斥这种卑劣的行径。他严肃地进行登记工作。对于外文书籍,他一一用英文打字编出目录。只要从他手中经过的书,无一遗漏,都完整地保存好。这些书,大部分归入复旦大学图书馆。对这样繁重、细致、责任重大的工作,沈先生完全是在没有报酬,自己贴钱的情况下进行的。即使到今天,人们也难以探测这种思想境界。[亚明按:当局委任沈仲章为粤港区负责接收的正职,名分地位皆高,但父亲坚辞。在江南接收的书籍分归全国各大图书馆。我不清楚专员任职有无名义上的报酬,但当时父亲助振铅笔工业已获成功,自己经济状况也不错,而他常做自己贴钱之事。比如清点陈群藏书时,有些成套图书被陈氏家人卖出一部分,正巧被父亲从旧书店买到,便无偿补入以配齐全套。读到难以探测这种思想境界,感慨良久。]

1946年,沈先生应邀担任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委员,并短期赴台湾从事国语推广工作。19471949年间,他参与了苏(州)嘉(兴)公路一座桥梁的设计,当中国铅笔厂、上海铅笔厂制笔所需的进口材料中断,整个行业面临倒闭的时候,他应聘寻找并采购能够制笔的国产木材代替进口木材,使上海的制笔行业从濒于崩溃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亚明按:沈仲章在北大最后定向是语言学,因此受邀参与推行国语。父亲在唐山大学读土木工程,于1932-1933年参与验收苏嘉公路,但不排除1947后又有相关活动。他上大学前,在木材业当了六七年的学徒,熟悉木材。]

【待续 ,分(上)(中)(下)连载】
上一篇:沈仲章生平纪略(上) - 博客 | 文学城 (wenxuecity.com)
下一篇:他在“无我”中永生 - 博客 | 文学城 (wenxuecity.com) 沈仲章生平纪略(下)》

【按者小引】

《沈仲章生平纪略》原载《音乐艺术》1987年第2。在原文后记内,作者林友仁和刘立新如是言:留待知情者和有识之士来补正。 承林刘之女林晨惠寄可编辑文稿,谨在此怀着对两位作者的感激和钦佩,重刊此文,并以加按简注方式,分享相关情况,纪念父亲沈仲章、此文作者林友仁、刘立新以及文内言及诸先辈。

林刘之文写于1987年,资料多源。当时众多前辈亲历者和知情者健在,录下他们的记忆,很是珍贵。两位本人也与沈仲章多有直接交往,我懂事不久,即见林友仁先生来我家参加古琴活动,用我的小书桌当琴桌。我也可算知情较多之人,年幼常听父亲忆旧,尤其集中于1966-1973年,几近每天;年长后又请父亲系统口述生平,于19853-10月每周半天,留有笔录。

林友仁和刘立新于文末解释,成文匆促,恐有错误,并真诚地希望沈先生的亲属有相应努力。原文绝大部分信息符实,按语恕免处处呼应,仅补我知信息。

另有两点也在此总说,以下不注。其一有关正文:凡疑笔误或排版之误,我先核对知网所存电子版刊发稿。若可依刊发稿订正,不另注。若刊发稿与林晨赐阅之稿一致,原则上不擅改而加按备考(仅改明显排版之误)。其二有关按语:林刘两位特别提到,可能沈先生某些活动的年代不准确,故而按语偏重核查时序。文内所记事件,大都我也有所知。顺序名称对应等稍有参差,这是口述史常见现象,谨加按录我留存信息供参考。

尤需强调:前修未密以促续探,乃研究必经之途。我的按语也写得匆促,亟盼指正。

鸣谢林晨允许我为《沈仲章生平纪略》加按,收进拙文集《众星何历历:沈仲章和他的朋友们》(中华书局2022),并同意我分享于此——刘林正文同《众星》文本,按语小改。

【相关阅读】
沈亚明众星何历历:沈仲章和他的朋友们》,中华书局2022(分别点击书名与出版社,各自链接一篇书评);纸质版(北美)电子版KindleAppleBook纸质/电子版(中国)
沈亚明《沈仲章与居延汉简:从北平到天津》中西书局202320243月上架,中国图书网苏宁易购
首本《沈仲章与居延汉简》出版 博客 文学城 (wenxuecity.com)昨见出版社新书快报 - 博客 | 文学城 (wenxuecity.com)
《沈仲章与居延汉简》入选好书榜
- 博客 | 文学城 (wenxuecity.com)

《沈仲章与居延汉简》余言 - 博客 | 文学城 (wenxuecity.com)

上一篇:沈仲章生平纪略(上) - 博客 | 文学城 (wenxuecity.com)
下一篇:他在“无我”中永生 - 博客 | 文学城 (wenxuecity.com) 沈仲章生平纪略(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