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林一号

寡淡的水,加上些许诱因,有了足够的时间,就变成了酒。
正文

第一次旅行-初到北京

(2025-11-09 08:40:12) 下一个
这是我有生第一次来到北京。
 
出了车站,一片杂乱喧嚣的气氛扑面而来。那时的永定门车站的站房和站台都很破旧,收发的都是各地的慢车。上下车的人提篮挑担,大小包裹成堆成片,加之各地来“串联”的人在此出出进进,把个车站内外挤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我们一行人并不知道应该往那里去,只是跟着一群和我们相似的人向外挤,最后稀里糊涂地挤上了一辆大轿车,又被稀里糊涂地拉到了一个地方,后来听人说,这里是先农坛体育场。所有外地来“串联”的人,都要在这里等待分配,送到可以吃住的地方。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们应该是处在一个相当无助的状态:走了很长的路,坐了马车,汽车,火车,已经颠簸了一天,我都忘了是否正经吃过饭。当时已经是十二月中旬,天下着小雨夹杂着雪花。一群十几岁的孩子,挤坐在体育场的看台上,看着周围乱哄哄的一切。不过在我的记忆里,好像并没有害怕的感觉,只是盼着快点儿到地方好好睡一觉。在那个体育场里,谁也弄不清谁是管事的,也不知道这里是如何运作。只是每过一阵子,就会开来一辆大客车,等待的人群就会一拥而上,根本不问这车是干什么的,从哪里来,到哪去。好像只要上了车,就算有着落了。我们几个也跟着一块挤,几经拼搏之后,总算挤上了一辆车。等车走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才发现,有两个同伴没上来,不知挤到哪儿去了。在那个情形下,根本没有可能再去找了。不过除了有点沮丧,我们到没有人担心,好赖这里是北京,还真能把人丢了不成?
 
大轿车慢腾腾地开了好长时间,我们在车上也分不清东南西北,或站或坐着,互相挤着昏昏欲睡。好像过了好久,车终于停了,我们跟着下了车,发现我们到了一个像是学校的地方,后来我们被告知,这里是北京化工学院。
 
那时的学校,不论大中小,其实都是一个德性。正常的教学活动早就停止,学校里更像个集市,各个教室门口贴着各种招牌标识,成为各个造反组织的根据地。各色的大字报贴的一层罗一层,已经看不出原来的墙壁的样子。学校里几乎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乱乱哄哄地挤来挤去,不知都在干些什么。我们新来的人被带到一个房间的门口,在那里作了简单的登记,诸如哪里来的,几个人等等,然后给了每个人一条薄薄的毯子,还有一张大大的纸,上面印着一个一个像邮票大小的图案,这是我们的“饭票”,拿着它到食堂去,一张票换一份饭菜。然后我们被领到一个大教室,里面的教学桌椅都搬空了,空空的地面上摆了许多草垫子,这就是我们住的地方。我们的“串联”生活,就此开始了。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