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月亮和银狐狸

游走江湖,记录我思我想
正文

《生命和家园 29》

(2024-05-30 22:37:15) 下一个

我的家乡在南中国古陆核上,富有稀土资源。到了三叠纪的中期,南中国古陆核向北漂移,在秦岭处与北中国古陆核合并,形成中国大陆的基本地域结构,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历史。也大概在这个时候,盘古超大陆开始分裂。火山活动和洋流运动让地球陆地重新回到温暖和潮湿的环境。这种气候持续有两百多万年。蕨类植物又滋生起来。兽形纲中的大型动物已经消亡。蜥形纲爬行动物中新兴出一支伪鳄类,现代鳄鱼的祖先开始统治陆地。它们能长到八到十米长。这时候大气中的氧含量已经从石炭纪的高位降到百分之十五左右。另一支爬行动物演化出气囊,帮助呼吸。它们的四肢更加长而有力,将身体支撑起来,离开地面。这样,肺部呼吸运动不再受到限制。它们就是原始恐龙。当时的恐龙个头不大,也就一米左右。它们可以依靠两只后足直立行走和奔跑。这种机动性帮助恐龙捕捉猎物和躲避敌人。

而在兽形纲一方,兽孔目动物中衍生出一类犬齿兽动物。到三叠纪晚期,它们又再演化出原始哺乳动物。它们从卵生转化成胎生,然后又生长出乳腺。原始哺乳动物体型很小,只有三十厘米大小,靠昆虫和腐肉为生。因为只在夜间活动,它们对光亮敏感,但是视觉退化,颜色分辩能力差。一般认为,爬行动物和以后的鸟类具有四色视觉,而哺乳动物只有绿黄两色视觉。它们看到的世界就像是我们看到夜晚的景色,黑白的影像中泛着黄绿的光。在爬行动物统治地球的近两亿年里,哺乳动物只能生存在角落里。世界对它们来说即狭小又阴暗。

三叠纪末的两亿年前,地球生物又遭到一次大灭绝。地球丧失了超过一半的生物物种,其中包括百分之八十的爬行动物和许多的两栖动物和兽孔目动物。伪鳄类中只存活一些小型的动物。这次事件仅持续短短一万年的时间。起因不明,但不排除陨石撞击和火山爆发的可能。结果是使得地球变成炎热并且干燥,不适合喜爱潮湿环境的动植物,却很符合恐龙的要求。

侏罗纪和白垩纪总共一亿三千多万年的时间是恐龙的时代。在三叠纪生物大灭绝中存活下来的恐龙开始辐射性演化,衍生出大量的各种奇特的物种。恐龙种群和个体数量也很大。三叠纪的陆地动物中只有百分之一二是恐龙。到了白垩纪,恐龙占据陆地动物的三分之二以上。恐龙中也出现过巨型植食性物种,长达四十多米,比当今海洋中的蓝鲸还大出很多。恐龙成为地球的主宰。

1861年起,在德国索伦霍亨的一亿五千万年前的侏罗纪晚期的地质层里发掘出一系列羽毛动物化石。它们曾经被认为是鸟类的祖先,称为始祖鸟。而在1993年之后的几年里,古生物学家在中国辽宁省地区又发现了中华龙鸟和孔子鸟化石等,才梳理出鸟类演化的脉络。始祖鸟仍然是恐龙动物中恐爪龙类的一种。即使一亿三千万年前的孔子鸟也是从恐龙到今天鸟类渐进演化中的过渡物种。它们也已经灭绝了。侏罗纪中的一种小型恐龙生长出羽毛,并且覆盖四肢。同时期的哺乳动物也生长出皮毛。羽毛,皮毛,以及两栖动物的鳞片都是同一种角蛋白物质,只是有不同的演化路径。羽毛最初也是被动物用来为身体防护和保暖。这些小恐龙们爬上了树。多年以后,哺乳动物中的一些灵长目动物也同样上了树。羽毛恐龙们学会了滑翔。在以后不断的羽毛和四肢的演化和分化中,动物们能够飞行了,成了真正的鸟类。事实上,鸟类仍然保留了恐龙绝大多数的动物体征和结构。它们只是能飞翔的恐龙。

—写于2022年12月6日(图片来自网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