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月亮和银狐狸

游走江湖,记录我思我想
个人资料
博文
(2025-08-03 23:51:51)

费舍尔从男女情爱出发来阐述爱。除了性欲,爱还包含有倾慕和依附的情感。倾慕具有选择性,只对专门的对象产生情感反应。恋爱让人昏愦。处于倾慕状态的人只看到对方的长处,接纳(其实是忽视)对方的缺点,在行为和爱好上也与对方趋同。费舍尔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到倾慕时人脑的反应仍然是以腹侧被盖区为中心的奖励脑回路。除了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8-01 20:51:25)

人类能够从性中获得快乐。当睾酮和孕酮等性激素在人体内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触发人脑中的下丘脑中神经的反应,产生一种紧张感,就是性欲。这种紧张感与人饥渴时的紧张感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所谓食与色都为人之本性也。性欲的紧张感在人的性行为之后得以消除。下丘脑中产生出神经传递物质多巴胺,释放到血液中,对人的心血系统和肌体系统都起到疏缓调节作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7-28 22:15:41)

性是动物和人类的本能。生物在基因的掌控和引导下构建了一套包括神经,内外激素分泌,和性器官的机能系统,用于完成一种程序化的行为。首先,雌性动物发出性信号,可以是昆虫释放的性外激素和腹部振动发出的声音,可以是池塘的蛙鸣,篱笆上猫的叫声,也可以是灵长类动物的一些挑逗的姿势。人类传递性信息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寓意模糊,所以就有人利用这个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7-25 12:31:43)

以落水为假想场景中最著名的疑难问题是:如果你的母亲和妻子同时掉入水中,你先救哪一位?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因为当你解决了这个问题的时候,你自己就被解决了。当然这是一个笑话。但是,家庭政治也是政治。很多情况下,政治问题的解决不是解决问题,而是解决提出问题或者解决问题的人。 人类的亲缘关系来自性的关系。有性繁殖,或者简单说性,是生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7-22 20:19:02)

社会中的人总是处在意识的冲突当中。假想有这么一个情况,你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同时掉进水中,你会救哪一个?很显然,你会救自己的孩子。如果落水的不是别人的孩子,而是一个荣誉退伍的军人,你又会救哪一个?军人为保卫国家奉献自己,是爱国的象征。你可能动了一下念头。但是这时的爱国只是瞬息间的一种情绪。你仍然会去救自己的孩子。如果落水的是国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5-07-19 22:01:23)

基因的自我和自私很自然地引导出意识的自我和自私。先秦的杨朱曾经说过,拨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这个极端激进的论断有其时代背景。杨朱不满当时提倡舍己为人的泛滥而又虚伪的宣传。杨朱此外也一贯沿循老子道法自然的思脉。他的想法也就不难理解了。基因又有利他的一面。霍尔丹和汉密尔顿在生命演化的框架中阐明基因的利他机制。生物从而具有阖族适应性。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7-17 19:06:21)

由此看来,人性就是自我和利他,恶主善从,两性并存的混合体。只是,单纯由生命基因决定的特性不能建构成善恶道德体系。我们会认为杜鹃是恶的,工蚁是善的的说法多少有些荒诞和牵强,因为它们的行为都不是出于意识。它们甚至没有意识,或者只具有有限的原始本能意识。道德之论只限于人类,只基于意识和由意识支配的行为才有意义。有关道德的行为必须出于人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07-14 21:40:07)

人性有广泛的含义。但是一谈到人性,我们首先会想到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三字经》开篇的第一句。《三字经》写于宋代,但是人性善恶的探讨在先秦时期就有了。同时期的希腊人更着重于讨论人性中的智慧和理性。哲学之说来源于此。孔子说过,性相近,习相远,大概指的是人有相同相近的性质,但是行为可以相差很大。他没有说明人的善恶属性。第一个明确提出人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5年4月21日,是我们启程前往法国旅游的日子,早上起来,新闻铺天盖地全是教皇去世的消息。不免担心会不会影响几日后去巴黎圣母院的预约参观,实际上还好,除了收到通知说所有预约全部取消,改为现场排队进入外,没有打乱原计划。在接下来的三星期中,一路上进了许多教堂,都点着蜡烛纪念教皇方济各。教皇的大幅照片在一片片蜡烛摇摇曳曳的光影中,显得愈加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5-07-09 22:32:59)

九虚幻的人性 我很喜欢拉斐尔前派的绘画。英国近代绘画中除了康斯坦伯和透纳的风景画,有的只是众多平庸单调的人物肖像。应该说,拉斐尔前派是应随维多利亚时代而走向现代的一次运动,由亨特,米莱斯和罗塞蒂三位年轻人发起。其中的米莱斯最擅长绘画技法。他在1852年完成了《胡格诺人》,获得广泛的赞誉。 早期的拉斐尔前派提倡全景式的绘画风格。画中背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