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猩猩是群体社会性动物。一个黑猩猩群体一般有四十多只黑猩猩,有的多达一百五十只。黑猩猩之间的性别差异不大。雌性黑猩猩的体重大约是雄性的四分之三。雌雄黑猩猩可能存在一对一的配偶关系,但是不会持久。两性之间更多是群居杂交的关系。黑猩猩中还有一种小个体的种属,叫作倭黑猩猩。它们的性别差异更小,是完全的性杂交群体。性关系不仅在异性之间,也[
阅读全文]

生活于非洲的大猩猩和黑猩猩是在生物演化发展谱系上与人类最亲近的猿类。大猩猩在大约一千万年前与人类祖先分离。黑猩猩更近,在六百万年前与人类祖先分离。大猩猩是现存猿类动物中最大的一种。雄性大猩猩成年之后,背部长出银白色的毛发,被称为银背。大的雄猩猩身高可达一米八,体重可达两百五十公斤。大猩猩之间有很大的性别差异。平均来说,雄猩猩的体重[
阅读全文]

人类是脊椎动物。集群现象在脊椎动物中普遍存在。鲑鱼是群体动物,但只限于此。鲑鱼将鱼卵产在水面,便由它们自生自灭。集群只是生物社会性的必要条件。社会性还需要生物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生物个体之间当然存在竞争关系。而社会性着重个体之间的合作。这体现在生物两性之间的结合和对后代的抚养。两者依然是构成当今现代人类社会的重要因素。原社会态的一[
阅读全文]

多细胞生物从十亿年前开始演化出各种类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它们是动物界三个最大的门类。作为生物社会形态的最高形式,绝大多数的真社会态生物都出现在节肢动物门。其中包括昆虫类中膜翅目的黄蜂,蜜蜂,和蚂蚁,所有等翅目的白蚁,半翅目的蚜虫,以及鞘翅目的甲虫。最近发现一些虾类的甲壳动物也具有真社会性。它们集群在热带浅水的海礁,搭[
阅读全文]

以上只是就一种真社会态模式的蚂蚁群落的简单描述。地球上生物有着广泛的多样性。小小昆虫的社会形态也是林林总总。它们对我们人类的社会行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自然界中的生存竞争非常残酷,对尊贵的蚁后也不例外。据估计,只有千分之一的蚁后能够生存到产生出下一代的蚊后。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初始蚁群的大小。有一种红火蚁为了增强生存的几率,由多[
阅读全文]

霍尔丹和汉密尔顿的亲缘选择概念与理论确实具有启发性。亲缘选择是生物演化通向社会形成之间的桥梁。具有自私本性的生物基因在亲缘条件下导出生物的利他行为,成为促成生物社会集群的先始条件。基因不仅仅决定生物的形态,也决定生物的行为。色盲的人看到的世界与正常人不同。他们对交通灯会做出不同的反应。曾经有一种南美洲南部的火蚁随货船登陆美国。其中[
阅读全文]

蚂蚁是如何演化出真社会态的?我们没有直接明确的答案。但是,蚂蚁由原始黄蜂衍生出来。我们可以从现有黄蜂的各种生物形态看出端倪。一种黄蜂在交配之后,立即追逐气味寻找到甲虫的幼虫。它用针刺麻痹幼虫,将卵产入幼虫体内后离开。甲虫的幼虫将是蜂卵孵化出的幼蜂发育所需的食物营养。一种黄蜂捕杀蜘蛛,刺死蜘蛛之后将猎物封存在蜂巢里,用作幼蜂发育的食[
阅读全文]

蚁后在一年中春季到秋季的一段时间里会产下一些卵。它们将孵化成雌蚁和雄蚁。蚁后年岁越大,就越可能这样做。生成雌蚁的卵与工蚁在基因组成上完全一样。这些卵可能稍微大一些。孵卵时的温度可能会有些不同。自然界就是如此神奇。鳄鱼的性别完全由鳄鱼蛋孵化过程某个时段的外界温度决定。气温高些就孵化成雄鳄,气温低些就形成雌鳄。这也反映生命是一种自然现[
阅读全文]

工蚁在数量上来说是一个蚂蚁群落的主体。整个蚁群在工蚁们各尽其职的忙碌中有条不紊地运行着。工蚁的分工有章可循,通常是由年龄幼长而形成各个阶层。最年轻的工蚁照顾蚁后,以及梳理蚁卵和抚育幼蚁和蚁蛹。它们的等阶最高。这些工蚁还有产卵功能,有时排下卵作为蚁后和一些幼蚁的营养食物。工蚁的体内存有两种激素,卵黄素和保幼激素,相互作用,相互抑制。[
阅读全文]

一个夏末的黄昏,一只小蚂蚁从蚁穴爬出来。这是它一生的新起点。这只蚂蚁也许是几百只从同一蚁穴出来的雌蚁中的一只。它第一次扇动翅膀,飞了起来。虽然只有两百多米,对于小蚂蚁却是不小的历程。它找到一棵树上停下来。身上发散的信息激素吸引别的蚁巢的雄蚁过来。这些雄蚁的唯一使命就是和雌蚁交配。它们之中只有一只或者几只能够幸运地争取到这个机会。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