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第一次听到“人生没有意义”这句话时,我惊愕了许久;但当我真正明白了“人生没有意义”时,虽然做不到心如止水,但足以让我气定神闲,怡然自得,直到今天,直到永远。
这辈子第一次接受人生意义的教育,是儿时先君教我颂读《论语》《孟子》等经典,知道人生“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知道大丈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伟大抱负。后来上学了,老师抄了一段话在黑板上,叫我们背诵,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主人公的话:“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语录,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恐怕都背颂过。
在后来的几十年岁月中,尽管一事无成,尽管虚度年华,但仍是“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壮志虽未酬,初心仍不改;依然日夕幻想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虽然有些幼稚,但总还算可爱。
直到有一天,著名作家毕淑敏去一所名牌大学演讲,在回答学生提出“人生有什么意义”的问题时,毕淑敏说:“今天,在这里,我将非常负责地对大家说,我思索的结果是: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犹如当头棒喝,令我醍醐灌顶。
其实,一百多年前的哲学家叔本华就说过:“人生根本就没有意义,一个人就是一团欲望,不满足就痛苦,满足了就无聊,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中摆动,结局是死亡,人生最终是一场空。”
对于生命,叔本华毫不隐晦地指出,它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从我们出生,到我们死亡,这都不过是一场空。
不只是叔本华,毛姆在《人性的枷锁》中,白岩松在他的一次演讲中,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都表达了这一观点。而在此之前,“人生没有意义”一直就存在我们祖宗的思维之中。“本土”的道家“道法自然”,“进口”的佛家“四大皆空”,甚至积极入世的“老牌”儒家也有“用行舍藏”“世无常贵”之论,这都是对“人生无意义”的哲学阐述。至于明状元罗念庵的《醒世诗》,清曹雪芹《红楼梦》中的《好了歌》,更是为人们所熟知。被人们千万次引用的鲁迅先生隽永的格言:“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其实,这“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的境界就是“空”的境界,也就是“人生没有意义”的意义。
今天,拿“人生没有意义”来说事,绝对不是散布消极出世的思想,让大家都去“躺平”;社会要发展,就必须要求我们每一个体都应该积极上进,努力奋斗。对于“人生没有意义”,同样要辨证地去认识,其中既有消极的意义,也有积极的价值。
首先,“人生没有意义”,在于让我们认识到,佛道消极出世的思想也有正面的意义。比如说,“浮生若梦”是说生命的过程非常短暂,让我们明白,无穷的贪欲是愚蠢的。而“人生即苦”是说人生必须不断努斗奋斗,什么“躺平”什么“内卷”实在是不可取的。人生没有坐享其成的幸福,每一步都必须要自己去努力,奢望人生有捷径,到头来大多是南柯一梦。
其次,“人生没有意义”,让我们能正确认识自己,知道量力而行,应该去收获什么样的生活。家徒四壁还需要努力,囊有余钱更需要自省。够吃够用,最是幸福,所谓“道高益安”是也。如果看不清生命的现实,不懂得量力而行,身无长技,心比天高,那有人生的幸福?所谓“乐天安命”是也。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如何才能幸福度过一生》中写道:“人生只需—— ‘量力而行’”;量力而行就是明白了人生没有意义,看来对于人生的意义,东西方的认识是一致的。
再次,“人生没有意义”,在于告诉我们,人生最大的意义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不管你愿意承认与否,90%以上人生的过程,90%以上是平淡。就是那10%的不平凡,生命到最后,都要回归平凡;用周国平先生的话来说:“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来衡量其价值。伟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过好,人生才是圆满。”
最后,“人生没有意义”,让我们明白宇宙万事万物,都是有无相生,阴阳互补;事物发展规律无不是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有了这样的哲学认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就能谦逊恭谨,大智若愚;就能不慕虚荣,大白若辱;当人生遇上低谷,不会颓废委靡,坚信人无弃才,物无弃材;当人生走上顶峰,不会得意忘神,明白福不可享尽,势不可去尽。如是,人生就活得通透,通透方能潇洒。《菜根谭》“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一联为世人所激赏,然而,大家也许不明白,这种人生境界正是“人生没有意义”的艺术诠释。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39/202102/23970.html
仅供有兴趣者参考
关于张载的“为天地立心”,我觉得也是和孔子的知天命相违背的。
不知道张载如何为天地立心,四句感觉就是个铿锵有力的空话、大话。误导后世有野心的年轻人。
孔子强调知天命,那是要顺天行道,到张载那里,老天爷不行了,没心没肺,变成替天行道了。
+++++++1
我听过这一段。
但你好像没有说完整。我记得毕淑敏完整的说法是:“人生是没有意义。但你需要给它找一个。”
毕淑敏的说法还是有一些意思的。
但与中国古代圣贤如孔、孟、张载相比,那还是天差地远。中国人似乎从不讨论人生意义问题,因为孔孟朱张这些先贤们早就解决了。夫子自道“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生完全自由。
++++++1
中国古典教育,至今仍然还有价值。
叔本华等等,还没有玩够,还在鬼屋里琢磨、东想西想。就是所谓的尘缘未了。
如果按佛教的说法,人生的意义就是找到那个出口,从此不再枉受那虚妄的苦和恐惧。但是,如果不觉得人生苦,那就享受生活好了,佛教其实也是不问不说的。
唯一能说的,就是天无绝人之路。如果在鬼屋里觉得受不了,只要记得“有路出去的,不必一直在里面吓瘫痪,甚至对同伴亲人动刀子”。否则,如果不害怕,不会做违心之事,真是啥事儿也没有。
什么是苦?比如文革中(或者如《1984》里描述的)在压力之下,亲人反目、夫妻离婚、父子揭发,这就是痛苦的鬼屋了。但是即使在这种状态下,佛(或者基督)的意思是,你们两个人进到鬼屋玩,本不必因为惊吓而互相残害的,本可以跳出鬼屋还做好朋友好夫妻的,不必如彭德怀和浦安修那样分犁,不必如周恩来那样置孙维世的生死而不顾委曲求全。不必如叔本华那样跟他的母亲那样互相打骂的。不比如毛泽东那样因着不知道谁主沉浮,而对着夜空大喊,老天爷呀,刘少奇不好,我好,彭德怀也可不好了,我可好了!
只是因为没有宗教信仰和知识,不知道如何跳出鬼屋,所以人才不得不做违心之事,然后长久受良心谴责。枉受痛苦、不值。所以,佛教说,去鬼屋玩没问题,只要记得:有出口,别忘了,随时可以出来。回头是岸(当然,还是出口要认真找的,不容易找,不是不存在)
this question is especially poignant. It has a lot to do with whether this person has the strong will to survive. Believe it or not, a lot people didn't have that ultimate desire to live no matter what they were facing. And they perished. It's just one thread that is needed to turn the victims into survivors.
I live for myself, you live for your family, he lives for his job, it's all essential to the person's daily life.
博主所说的无意义大概是过度追求各种欲望,终究是白忙一场而已。如果如此,博主不是依然树立了一个“过平实无悔、高尚、友爱….临死不悔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么?那么哲学家和著名作家的无意义又是啥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