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听到台湾蓝营政治官员炫耀式高谈阔论大东亚共荣圈,觉得很奇怪。后来又有易先生现象。再后来看到维基百科上讲胡兰成,才恍然大悟:
“1972年10月,中國文化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邀請胡蘭成至台灣授課。1974年,蔣介石批准申請,胡蘭成來到台灣教書。”
维基础百科上还说:“1945年,日本投降,胡蘭成策劃兵變,希望結合激進日軍與殘餘親日勢力,成立獨立政府,對抗中華民國。在蔣介石接到緊急電報後,迅速與日軍總指揮官岡村寧次與日本外相谷正之連絡,在兵變未成形前就加以撲滅[3]。”
上述引言来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3%A1%E5%85%B0%E6%88%90。
中国文化学院邀请胡兰成讲学。江南被暗杀。呵呵,Nvidia的机器人大脑如何综合胡兰成、易先生、马英九思维模式并理解中华民国司法和逻辑?
中华民国著名的暗杀案有沈定一、杨杏佛、史量才、杨永泰、李公朴、闻一多、江南等等。杨永泰死后一个多月,西安事变爆发。闻一多之死,葬送美国对大陆国民党政权的支持。江南之死,终结台湾威权政治。
有权威资料说:因暗杀闻一多而被判处死刑的特务军官汤时亮、李文山没死,被调包了,由其他犯人顶替枪决。真相如何?陈琏、傅东菊怎么回事?研究《蒋介石日记》能不能找到各种问题的答案?
最近几百年文明发展基于科学进步。1979年话剧《伽利略》在北京热演,这不同于1978年官方的科学大会,也是新文化运动和蔡元培、毛泽东之争的真正出路。台湾人口已连续55个月出生数少于死亡数。台湾大学现状如何、有没有后劲?
还是好好研究新的科学逻辑和智力科学吧。用逻辑研究逻辑、用测量研究测量会造成比哥德尔语句更重要、更广适的问题,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院和吴蔡神经研究所知道吗,怎么教学生?
抽象是重要的思维能力。从胡兰成、易先生、马英九的思维模式,能不能抽象出胡兰成相融式教育下近几十年中华民国的关键特征?加上蒋介石和宋美龄有什么变化,再加上孙中山呢?蒋经国跟他们是不是有些不一样,邓小平呢?搞命理迷信的人解释不了吧。荣格或研究心理学的也未必能解释。这跟智力的演变有关,需要第一性的观察、思考和分析。
姚期智教授也在倡导元宇宙应用。元宇宙能理解这些吗?元宇宙比机器人容易很多,但也有智力上限。需要有效的人机藕合结构、机制和严谨的基础研究、科学实验。
我合法来美国,早已入美国籍。当时正值全球化时期,美国没跟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华民国处于交战状态,也不是敌国。我认为如果当时实现我对香港的B方案或A方案设想,全球化有可能继续。我不赞成停留在冷战思维,也不赞成邀请朗朗去白宫演奏电影《上甘岭》插曲。后来的贸易战、科技战更是跟我毫无关系。
在某些关键时刻,不当机立断,会成为历史和文明的罪人。但我不为暴力革命和蔡元培、毛泽东之争站边,也不卷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的争端。我不超越这个底线,也不谋求政治职责。我提话剧《伽利略》是说科学比政治更重要,自然规律高于人,得超越政治上的潮起潮落。
我只谈学术观点,从不参加政治活动或特务活动,也不赞成使用犯罪手段对付学术争议。前述台湾蓝营政治官员高谈阔论大东亚共荣圈,我没跟他谈论任何政治话题或设想。我跟他有过交谈吗?
我确实曾发现有些重要事情应该做而想促成,但从没想做官。我不懂权势和利益的争夺,真不是那种料。研究新逻辑、新科学也是重要事情。
附录、 ROC威权主义的逻辑很差
历史跟现实不能随便对号入座。但可以分析逻辑和思维方法是否正确。下面分析满洲事变、上海事变、苏嘉防线三大问题。
1930年代日本上层官僚和军部高级将领主流对发动满洲事变并不赞成。起劲的是中下级军官,他们是在违反军令,能调动的兵力也不多。
如果中方坚决反击,日方受到挫折,挑起事变的阵营就会崩溃,发动事变的人会受军法审判。
而ROC上层虽然留日的人很多,所谓的知日派很多,但基本上在混圈子,凭感觉跟着圈子里的同理心走,根本无法了解到日本社会的真相。
他们以为只要退让,国际社会和日本上层就会制止中下层的冒险。其实当时上海的繁华早就超过香港,ROC的发展势头也已超过日本,国际社会早己把ROC当竞争对手,在中日冲突早期乐意看到ROC被日本削弱。而日本既是法制国家,又有下剋上(げこくじょう)传统,成功者是不受审判的。这种复杂性无法用简单逻辑理解。ROC的退让,正好让冒险的日本军官成功,于是大局崩坏。
根据以上分析,蒋介石、杨永泰的“攘外必先安内”策略未必好。但即使不好,也比暗杀杨永泰强。当时红军势力确实已被大大削弱,特别是西路军陷入困境后(如果西路军成功,红军打通新疆通道,蒋、杨策略更加千疮百孔)。如果真能贯彻到底,也有达成次优目标的可能。但它的不好,正是因为在舆论、民心上非常不利,很难贯彻到底,特别是在蒋介石对其他军阀很不公正的情况下。春秋时期晋国智瑶也是功亏一篑。但蒋介石的情况跟智瑶又有不同。智瑶被灭,三家分晋,三家得利。各种情况各有不同,逻辑非常复杂。
顺便说一下:投日前,汪精卫有为人很好的美誉。热河抗战时,他主张坚决抵抗;是张学良太烂,沉溺鸦片,撑不起来。汪精卫不一定能给张学良很多实质性支持,但也许不会暗算张学良。
第二个大问题是上海事变。ROC原来的战略是上海不适合防守,花巨资修建苏嘉防线(苏州嘉兴一线)保卫南京外围,号称东方马奇诺防线。而日本进攻上海需要调动大量海、陆军部队,日本陆军的中下级冒险军官根本没有实力发动,也不敢如此冒险。有说蒋介石心血来潮,认为上海是国际都市,有很多租界;在上海开打,国际社会就会干预。但结果国际社会并没干预。日军在金山卫登陆,在上海的ROC军队有被包围的危险,不得不撤退。
第三个大问题是苏嘉防线。在上海之战打得非常疲惫的ROC军队仓皇撤退,前往苏嘉防线的碉堡群,据说却找不到钥匙进去。反正在苏嘉防线上基本没打。纳粹德军是绕过了马奇诺防线,而日军是没受抵抗、直接穿过苏嘉防线。组织撤退部队进入苏嘉防线战斗,当然需要复杂的动态管理和鼓舞士气,这种复杂的生命逻辑、社会逻辑、科学逻辑无法用简单逻辑表达。靠ROC的威权主义当然管理不好这种动态战略,而需要下级的主动性和责任心。
据说后来新一军的孙立人比较有主动性。但从缅甸归来的新一军在广州就难以适应中国现实,闹得鸡飞狗跳。新六军的廖耀湘比较适应中国的现实,但只有战术层次的简单逻辑;最后新一军、新六军等精锐在混乱之中一起葬送在廖耀湘手里。
———AI 目前的困境。可能永远无法突破 。